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寺院培育的文学家——党怀英

寺院培育的文学家——党怀英
圖片來自搜狐网

寺院培育的文学家——党怀英,致力于佛教研究,修习佛法,颇领佛法旨要,见性开悟。

目录

原文

金国文学家党怀英,兼工书法,特别是小篆,当时称为第一,赵沨亦是书法名家,虽与党怀英齐名,但时人列为第二。

党怀英(1134 - 1211),字世杰,号竹溪,先世冯翊(今陕西大荔)人,父官泰安军(今属山东),遂为泰安人。年少之时,因父从戎在外,怀英不得已辞母到本地名刹读书。该寺住持很有学问,一边教习怀英诗文、字画,一边不时讲授佛教常识。随着年岁增长,知识增多,寺僧见怀英性慈善,进而教授佛教义理,因为怀英聪明颖悟,举其一便能反其三。在寺之时,常与禅僧辩论,总是对答如流,议论与教义相吻,众僧佩服怀英聪明有智慧。怀英在寺院寒窗十年,学业大有长进,博通经史,旁及佛典道书,能诗能文,尤以篆楷称善。

功夫不负苦心人,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元年1161)年间赴科考,一举而登进士。随之授应奉翰林文学,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大定廿九年(1189)充任《辽史》刊修宫。金章帝完颜璟继统,党怀英于昌明三年(1192)迁翰林学士,继为翰林学士承旨。党怀英虽然身为朝官,除忠于职事、效命国家之外,还致力于佛教研究,修习佛法,颇领佛法旨要,见性开悟。故当时高僧圆寂,遗嘱碑文多延请怀英撰写,一时高僧之碑铭行状,悉出于怀英之手。大安三年(1211)预知时至,寂然而化。[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