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寺沟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寺沟乡位于岷县县城南部。地处东经103°40′,北纬34°22′。东靠麻子川乡,南与迭部县接壤,西依秦许乡,北临茶埠镇、岷阳镇,面积约254.71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寺沟村,距县城10公里。

寺沟乡政府位甘肃省岷县城南10公里处。耕地面积3.98万亩,人均耕地1.88亩。寺沟乡地势东南高,西北平缓,立林村海拔2560米,寺沟乡平均海拔2500米。年平均气温5℃,年无霜期108天,年降雨量582毫米。土地肥沃,草原面积宽广,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岷山种畜场本直寺分场、马烨林场均在境内。 [1]

历史沿革

解放后由南川区辖,1955年区内普遍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 公社化时属南川公社,1961年公社划小成立寺沟、巴仁两个公社,1969年合并为寺沟公社,1982年12月更名为寺沟乡沿用至今。寺沟乡以驻地沟口有座寺庙而得名。

区划人口

现辖16个村委会,90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 4750户,其中农业户4661户,总人口21193人,农业人口21035人。总人口中汉族人口19815人,占总人口的93.5%,其余为藏族有1378人,占总人口的6.5%。

自然环境

全乡地势东南高,西北平缓,立林村海拔2560米,全乡平均海拔2500米。年平均气 温5℃,年无霜期108天,年降雨量582毫米。土地肥沃,草原面积宽广,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岷山种畜场本直寺分场、马烨林场均在境内。

经济建设

2003年粮食总产4530吨,洋芋产量4119吨,药材总产2575吨,当归产量706吨,农、林、牧、渔总产值3141万元,农业增加值20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6元。

社会事业

乡现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751人,小学8所,在校学生2555人。卫生院1所,各村都有 自己的医疗站。

交通产业

国道甘川公路,省道岷岱公路横穿全乡,交通便利。电力、通讯设施较好,水力、草场、砖土、砂料、劳动力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当归、黄芪中药材、洋芋、蚕豆等农作物和畜牧业为传统产业。小尾寒羊、大棚蔬菜、优质牧草红三叶、食用玫瑰、食用菌及制砖为新兴特色产业。文化十分活跃,是岷县南部连接迭部县、宕昌县的重要商贸集散和文化活动中心。

寺沟乡在"一二三四"(即:以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建设)、确保二项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依靠三大产业(洋芋、草畜和食用菌)、走好四条路子(结构调整、劳务输出、旅游开发、经商办厂)基本思路的指引下,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整个社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特色产业

食用菌产业是寺沟乡新兴的一项支柱产业。由于寺沟乡夏秋季节平均气温在20℃以下,具备食用菌反季节生产的优越气候条件。从2003年起和单一平菇发展到个村32座大棚,杏鲍菇、鸡腿菇、白灵菇、金针菇、双孢菇等6个高中低档品种,并于2004年成立了"岷县寺沟乡食用菌协会"。值得一提的是双孢菇生产技术一次发酵产量即超过40斤/m2在国内是一个重大突破。寺沟乡乡政府在管理好现有大棚的基础上拟改造扎地村大棚35座,年底可达80座大棚。生产采取"公司+协会+农户"、"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模式,实现以上6个品种一年三茬周年化反季节生产,年可投放120万袋菌棒,每棚年可获利万元以上,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食用菌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劳动密集、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的农业朝阳产业,也是全市"十一五"规划中重点培育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寺沟乡党委、政府根据本地气候湿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资源较多等优势,着力把食用菌反季节生产培育成全乡新兴的重点农业支柱产业,带领全乡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

为了帮助农民种好菌、卖好菌,寺沟乡在种菌农户中组建了寺沟乡食用菌产销协会,为种菌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新品种菌源引进、销售中介等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解除了种菌农户的后顾之忧。据寺沟乡党委书记白雪芳介绍,食用菌种植不占耕地、技术不复杂、老少均可种植,市场前景看好。尤其是变废为宝,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深受农民喜欢,食用菌种植已成为本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寺沟乡在4个村共发展专用生产棚30座,年栽培各类菌袋60多万袋,获利达30万元以上,生产的白灵菇、杏鲍菇、金针菇、鸡腿菇和双孢菇等品种通过订单全部销往广州、兰州、卓尼等地。岷县寺沟乡食用菌产业在"公司+协会+农户""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运作模式带动下,将单一农业发展成为高效农业,科技兴菇蔚然成风,效益不断提高。优质牧草岷山红三叶种植是寺沟乡又一新兴产业。从2000年开始不断努力,种植面积达4500亩,每亩纯收入可达千元以上。 岷县畜牧局和寺沟乡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在草畜产业开发上大做文章,培育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建成了寺沟乡立林养羊小区,使不少群众发了"羊"财。寺沟立林养羊小区位于寺沟乡南部立林村,拥有天然草场2万亩左右,发展草畜产业条件得天独厚,草场除对养羊小区提供充足饲草的同时,还将剩余部分售给岷山草业公司和岷县方正草业公司。累计种植岷山红三叶,猫尾草1200多亩,已建成砖木结构标准羊舍4栋800平方米,引进无角陶赛特羊,萨福克羊、波德代肉羊种公羊各1只,引进萨能奶山羊母羊17只、种公羊3只,购进小尾寒羊母本130只,养殖小区内小尾寒羊及杂交肉羊、纯种奶山羊饲养总数已达到260只。通过纯种繁育,杂交改良等措施逐步提高养殖效益和畜群生产性能,为周边农户发展人工种草和舍饲养殖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主导企业

寺沟乡食用菌协会始建于2004年下半年,现有会员60多人,其中党员10人,村组干部8人,致富带头人4人,专职农技干部2人。有32座食用菌专用大棚。协会采取"公司+协会+农户""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运作模式,从产前的菌袋生产、大棚设计、技术培训、消毒,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回收,销售全方位服务,农户只负责按技术要求生产管理。2005年协会引进新技术试种三棚双孢菇获得成功,产量高达42斤/米2,在国内是一个重大突破(国内一般高产在20斤/米2)。2008年和兰州国华风光食用菌公司合作生产金针菇10万袋。5月份首批在寺沟村投放7个棚4.2万袋,正在出菇。第二批5.8万袋在八步川大棚清理完毕之后马上投放,并在朱麻滩筹备好原料按计划生产双孢菇菌袋,在金针菇生产结束后马上投放。

2007年下半年,协会将按照《2005-2007年寺沟乡食用菌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在寺沟乡食用菌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扎地村蔬菜大棚进行改造,争取年底专用大棚发展到80座,以金针菇、双孢菇、白灵菇、杏鲍菇为重点进行一年三茬周年化反季节生产,预计全年可投放菌袋120万袋,获利80万元以上,带动80户群众致富。并计划在3年内发展到沿川11个村300座大棚,形成一条沿公路食用菌产业带,使之真正成为富民富乡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

项目建设

2008年以来,岷县寺沟乡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实施了扎地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改造蔬菜大棚22座,建设沼气池45座、养畜暖棚145座。二是实施了多纳村拉电项目,彻底解决了48户、220人照煤油灯的历史,使全乡通电农户率达到98%以上。三是实施了国债能源项目,在纸坊、杨家堡、扎地三村修建"三位一体"沼气池216座。四是为南川法庭建设项目征地2亩,已完成地基工程。五是扎地、巴仁、立林3个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六是八步川村羊圈沟57户、283人易地搬迁项目正在上报规划,已完成项目的摸底、场地平整工作。七是完成了舍扎、立珠2村的移动通讯塔建设,实现了全乡信息网络全面覆盖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