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对联故事(张玉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对联故事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对联故事》中国当代作家张玉庭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对联故事

A

提起对联, 总会想起两个古代的笑话。

其一。清代有个县官,明明是贪官,却非要在门前贴上一幅自我标榜的对联,联曰:“爱山若子 执法如山”,不料第二天再看,已有人在上下联之后各添了一句,使之变成“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为山乎?”

其二。某富商找到唐伯虎,非要让唐伯虎为他撰一幅对联,唐伯虎于是大笔一挥,写道:“门前生意好 柜里铜钱多”,不料富商嫌少,非要让唐伯虎再添几个字,还说添得越多越好,唐伯虎看出此人贪婪,立即提笔加道:“门前生意好!好!好!好比六月蚊虫队进队出;柜里铜钱多!多!多!多如冬天虱子越捉越多。”富商见了,这才叫苦不迭。

B

是的,过年时贴对联,为的是辞旧岁迎新春,当然了,贴对联也能表达人的心境与愿望。

如,“何必我千秋不老 唯求人百病莫生”,这是一位老中医为自已题写的对联,其高风亮节感人至深:不是为了发财便巴不得世人皆病,而恰恰是甘愿守定清贫祝世人无恙。

再如,“只要世间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是一位药店老板写的,开药店乃经商行为,理应讲究一个“赚”字,可店前的对联却全然不见一丝一毫的铜臭气,如此磊磊落落的好人品,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也有不少对联是歌颂廉洁反对腐败的.

如:“诗堪入画方为妙 官到能贫乃为清”,这是人们送给一位清官的对联,只因其“清”,便把他的廉洁比做一幅佳画。

再如:“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进此门”,这是黄埔军校校门前的对联,更是不同凡响,发聋振聩。

C

但也有极缺德的贪官贴的对联。如清代有有县令,曾贴一对联于门前:“得一文天诛地灭 循一情男盗女娼”,表面看来,此联光明正大,磊磊落落,其实其人极坏,是个巨贪。于是有人愤然质问:“你不是说得一文天诛地灭吗?”没想到他竟然回帮:“然也。吾所得数千累万,的确非一文也,吾所循私情也非一情,而是百情千情也!”这可真是,天下之大,竟然有如此厚脸皮之人!

当然了,真正的清官,是断不会有此类龌龊之举的,请听清官郑板桥的故事

有一年年关将至,风也瑟瑟,雨也凄凄,当郑板桥从县衙回家时,曾见路边有一草屋,门前贴有对联,上下联各有四个字。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见了,心里猛地一凉,立即猜到这一家正处在饥寒交迫之中:上联少了“一”,下联少了“十”,此联之意,不正是“缺衣少食”吗?无奈的是,当时他身无分文,想帮也想不了,只好摇摇头,默默地走开了,然后又冒了风雪,连夜为这户人家送来了米面。

好一个郑板桥,果然是个好干部!

D

再就是,对联也有境界,推敲与修改是写对联时必不可少的。

比如古时有位秀才,曾在自己的书房前贴过这样一幅对联,联曰:“遍读百家书,通晓天下事”,使人看了觉得他十分浮躁,十分狂妄,仿佛天下大事他无所不知,一点也不谦虚,一点也不美。好在有位老人路过,在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前各加了两个字,使之变成了“发愤遍读百家书,立志通晓天下事”,妙的是,凡这么一添,也就给了人一种完全相反感觉:既胸怀大志,又踏脚实地。[1]

作者简介

张玉庭,安徽作协会员《读者》杂志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