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对坡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对坡镇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北部,西接云南、北靠四川,距市区约30公里,平均海拔1450米,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典型的高原小镇。年均温度12.9℃,无霜期228天左右,年降水量922毫米。[1]

乡镇概况

镇域居住着苗、彝、白、蒙古等少数民族,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全镇总面积92.75平方公里,集镇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30%。辖13个村、130个村民组,总人口2.8万,2003年农村人均纯收入1540元,有在职正式干部职工61人;全镇有完小7所,希望小学2所,教学点16个,80个教学班;中学一所,全镇在职教职工117人。是一个以种养殖业为主的新建乡镇。优质烤烟、无角马头山头、一元杂交可乐仔猪远销省内外。素有"绿色仓"、"养殖大镇"、"四腮鱼之乡"的美称。

土地现状

对坡镇根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对坡镇土地面积92.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25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3.89%;林地2300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53%;牧草地251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8%;其它土地面积265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9%。在耕地中,千亩以上的坝子1个(大堡中心坝子)。人口状况

对坡镇有汉、苗、彝、白、蒙古、仡佬等6个民族,2010年人口普查总人口7335户3362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42人,占总人口的3.9%。

对坡镇全部13个村基本通公路,但多为晴通雨阻的乡村便道,交通基础设施极为落实。704油路县道线经过何官屯镇从对坡镇杉寨、对坡、大堡、中心村出燕子口镇小堡子村,田坝桥至对坡油路经嘎木村到对坡村,目前,建华村、杉寨村、中心村通村公路尚还可以,法坭、沟脚、新林、乐海、石板等村只有便道进入。全镇还有30多个组未通通组公路。[2]

自然概况

对坡镇地貌类型可分为高原面、高中山和河谷。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全镇年均气温16.5℃,河谷地区17.5~18℃,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为2600兆焦耳/平方米左右,年降水量平均为1090毫米。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50天。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日照多,光质好,气候温凉宜人,受大坪子山系的影响,气候比较潮湿,秋季阴雨天气多。由于阳光和煦,日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和积累。

资源概况

水文资源

对坡镇河流属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境内沔渔河为赤水河支流,河水汇入林口渭河鸡鸣三省。河流落差小,深切于四周高山峡谷之中,山高水位低,利用困难,属旱作农业区。水文特点:除法坭、沟脚、新门、新林、大堡、中心六村外,其余7个村属喀斯特地貌,水源匮乏,干旱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生长主要靠天然降水,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土壤资源

由于受生物气候、地貌组合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对坡镇土壤分布既有地带性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又有河谷深切、浸蚀强烈、保存着较完整的高原面的土壤分布等特性。全镇土壤有黄壤、黄棕壤和棕壤地带之分,属垂直分布与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植被资源

对坡镇为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山区,四周地势急剧下降,立体气候明显。在沔渔河流域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1600~1700米的山坡为高山灌木林带和灌丛草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林多被破坏。原生植被类型是以壳斗科常绿阔叶林为主体,经破坏后,原始植被演替为以灌木林为主植被。全镇森林植被的主要建群树种有松科、杉科、柏科、杨柳科、山茶科等多种类型。物产资源:物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经济作物有烤烟、干鲜水果有核桃、板栗、梨,蔬菜以辣椒和萝卜、大白菜为主;其中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15000亩左右,荒山草坡多,小土地开发700余亩,畜牧业发展较具优势。

地理交通

对坡镇地理位置优越,山清水秀,风景怡人,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沔渔河横贯东西,生态环境良好,有银杏、四腮鱼等20多种国家珍稀保护物种。交通便利,13个村基本通公路,但多为晴通雨阻的乡村便道,交通基础设施极为落实。东与燕子口镇和八寨镇相连,西与何官屯镇毗邻,南与黑树出境公路即将竣工。境内公路总里程约110公里,毕杨公路(704县道)经何官屯镇后贯穿我镇全境,出林口、团结、生机、清水至四川沪州。东面通过矿山公路与八寨镇接壤,南与田坝桥镇相连,对法公路是西出口,连通云南省镇雄县黑树镇,北与大银镇毗邻。

行政区划

对坡镇下辖13个行政村:对坡村、新门村、新林村、大堡村中心村建华村、石板村、嘎木村、杉寨村、田边村、沟脚村、法泥村、乐海村。[3]

社会经济

对坡镇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烤烟获得恢复性发展。境内资源较为丰富,无烟煤储量大,铁矿藏量丰富,是毕节市优质烤烟基地之一。乡镇企业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各项人口指标圆满完成;小城镇规划布局有序,集贸市场发育良好;投资环境逐年改善。目前:通水、通电、通路村13个,通移动电话村12个。2006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2912吨,人均占有粮食433公斤。可乐仔猪、无角马头山头养殖基地逐步壮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境内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镇域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集贸市场发育良好,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投资环境逐年改善。今后,对坡镇将向畜牧、环保、旅游开发小区等方向发展。[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