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家乡的岩仔山(黄明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家乡的岩仔山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家乡的岩仔山》中国当代作家黄明通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家乡的岩仔山

我的家乡位于荆江溪与龙山溪交汇处的靖城“双溪口”东南江隅。岩仔山是家乡群山连绵中的一座山冈,它形如一只昂卧望山的狮子,也有人称它望山狮。 孩童时,记得岩仔山碧柏青松挺立,荆棘杂草丛生。山顶上遗有战壕、炮台、机枪射击点、指挥部等军事设施。节假日时,常与村里七八个同伴赶着牛上岩仔山,牛群到了山上就无心看管,凭由它们,我们则开心地玩起“打仗”“抓特务”“攻碉堡”等游戏。

小时候,不知晓岩仔山上为何遗有这些军事设施。长大后,听前辈们说起、见过一些历史资料,才知道岩仔山有一段红色历史故事—— 那是1949年9月17日,闽南地委与闽粤赣边纵第八支队第19、21、23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31军侦查营在宝林会师后,南靖的解放已是指日可待。就在17日这天,国民党平和县长张介义在小溪率部投诚后,即电告南靖伪县长陈维猷效法,以免生灵涂炭。陈维猷坚持反共立场,不予理睬。5月18日,我会师大军1500多人途径县城外围,处于慌乱之中的陈维猷,于19日上午召集南靖国民党军政人员四五百人开会,部署撤退逃往葛山、下戴、沥水、靖城、古湖往漳州、厦门方向事宜。9月20日拂晓,反共救国军(良川部队)200多人也从尚寨出发,渡过荆江到达沥水。陈维猷率领残部四五百人也随后到达渡口。等到他们全部渡过荆江到达对岸行至新楼山时,即遭到我19团的迎头痛击,他们惊慌退至附近的岩仔山,又被埋伏在此的23团和黄建中武工游击队的严密火力所封锁,无从突围。另有21团埋伏在沥水旗尾山,防止国民党军政人员战败逃入深山。

从战斗打响到下午三四时,敌遂陷入草木皆兵之境:伪县长陈维猷见败局已定,扔掉左轮手枪,独自潜逃;县保安中队长阳村福和护兵戴河水在河边的棘竹丛中被俘。被俘的还有县护路支队副司令曾捷元。余下400余名官兵四处逃散,有的当了俘虏,有的在泅水过河时溺死,有的逃至靖城向黄建中工团投降。此战,我军全歼弃城东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士兵600多人(含俘敌官兵70多人);我方牺牲8名战士,就地葬于河沟里。此战,我边纵八支队在岩仔山、新楼山伏击消灭伪县长陈维猷残部,奠定了南靖解放的基石。

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学雷锋,做好事”“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学习人民解放军”运动,老家湖山大队两委会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学习翠眉五斗山的做法,从各生产队抽出十多名女青年来到岩仔山创办妇女耕山队。她们刚来到岩仔山创办耕山队时条件异常艰苦:此山,距离村庄两三公里,荒山野岭,荆棘丛生;没水、没电、没粮食、没宿舍,可谓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但她们既是民又是兵(民兵),学习人民解放军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学习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她们各自带米带锄头粪箕,早晚从家中往返这两三公里路程,在岩仔山挖地基、夯土墙,盖起厨房、宿舍、厕所,开出一片操场(练兵场),随之,水、电、道路逐步完善。

有了房舍后,她们就搬到这儿安营扎寨,开始了新的征程——边开荒种果、种稻,边学文化、学军事三到位。队伍采用军事化管理,按作息时间,早早起床到操场上学习军事进行练兵。白天,她们开发山涧田种水稻,开垦荒坡地种水果;晚上,在灯下学文化,交流心得,提高队员文化素质。除了开荒种果种稻,她们还发展养鸡、养猪、挖渔潭养鱼等循环利用的种养模式,拓展经济收入渠道,壮大集体经济,不仅生活自给有余,还能卖一些给国家。

家乡在岩仔山创办妇女耕山队,在当时是先进典型,轰动很大,经常受到县、镇(公社)两级政府表彰,常有来自其他大队或单位的人前来参观取经。这也是我湖山大队对外一张名片,特别是学习军事方面尤为突出。靖城公社每年都集中一个地点举行各大队民兵学军事年度比武,我湖山大队民兵妇女耕山队在队列、刺杀、射击、投弹等方面均获第一二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制,家乡岩仔山妇女耕山队随之而散。如今一条银黑色的漳龙高速公路从家乡的岩仔山下横穿而过,它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国富民强、交通四通八达的伟大成果。

家乡的岩仔山,是家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个小镜头,它见证了家乡的一段烽火岁月,也见证了家乡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