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家乡山野的兰花(赵思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家乡山野的兰花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家乡山野的兰花中国当代作家赵思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家乡山野的兰花

生长在家乡山野的兰花和城市里鲜花店里的兰花相比,有一种独特的高雅,尽管无人问津,但依然开得灼灼。

——题记

又到了兰花盛开时节,小城花店里的兰花正绽放得千娇百媚,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五彩缤纷。可我总觉得她们太惹眼了,缺少天然的韵致。我常情不自禁想起家乡山野素淡清雅的兰花,想起我的如山野兰花清丽典雅的小学语文老师,我文学的启蒙者,黄志根先生。

那年,我读小学五年级。第一次见到他,他身穿着黄军褂,口袋里插着钢笔,一看就是个读书人,那个时代的教书先生应该就是这模样吧。挺拔的身姿,白皙的脸上时而挂着笑意,时而眉尖蹙蹙。他给人总的印象是儒雅俊朗的。

回家和父亲说起他,父亲说他和我们是一个生产队,他家离我家很近,从我家往村子里走,抽根烟的功夫就到了。可之前我却不认识他,或许因为我的内敛怯懦吧。他成了我的老师后,我对他很敬畏,上下学路上也不敢跟他接近。

那天,刚学了朱自清的《春》,他就让我们当天背诵,不会背的晚上放学留下来。这篇文章,我之前没有预习过,急着背诵,一时拿不下来。师命难违,我只好硬着头皮,哇哇背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奇怪,教室里怎么暗下来了?朝窗外望去,太阳已落到山那边去了。我们这个四合院的小学校突然变得寂静、空旷。我听见老鸹嘎嘎地叫着,它们似乎要归巢了;也听见附近村子里的狗汪汪地狂吠,它们大概迎接它的劳作归来的主人。孩童的我禁不住有几分恐惧,黄老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向我投来渴盼的目光,那眼神的意思好像坚信我一定能背下来(那时我的语文成绩一向很好,四年级甲乙两班语文竞赛,我夺得冠军)。在他的鼓励下,我屏气凝神,竟然一会儿就背了下来。背着书包走出教室,抬望眼,校园外的一条条羊场小路在黄昏里静默着,我一时踌躇,在教室外徘徊起来。因为我回家的路途要穿过万象河上的小石桥,万象河边还有一片竹林,竹林不远的山坳里还有一个坟冢。听说那竹林深处,常有一个疯子将小孩儿打死吃掉。黄老师兴许看出了我的胆怯,赶紧让不会背书的同学结伴回家,然后让我跟他一块回去。虽然我有些怵他,但还是跟着他走向回家的路。来到万象河,黄老师牵着我的小手小心翼翼地跨过了那个石桥,然后伴我走过了那片竹林和坟冢。那天回家的路因有他的陪伴,我感到温暖,那种来自他父亲般的温暖。

此后,我觉得黄老师不再那么神秘恐惧了,见了他,敢于打声招呼,甚至主动和他谈谈学习上的体会。

课堂上,他常让我朗诵课文、回答问题,无论表现得怎样,他都会投来赞许的目光。

写字课上,他要教我们写毛笔字。毛笔字,在此之前,我从没听说过。父母没读过几年书,家里只有一支旧砚台,上面落满厚厚的灰尘,父亲说那是祖父生前读私塾用过的。第一次拿起毛笔,手不停地颤抖,落在纸上的笔画弯弯曲曲,曲曲弯弯,若北斗星曲折,又如小蛇爬行蜿蜒。他见了后,用他的大手紧紧地握住我的小手,从基本笔画开始书写。慢慢地,我知道怎样运笔了,写出来的字也被他画了红圈。虽然至今,我的毛笔字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我仍然感谢他,我的启蒙老师黄老师。

周末,黄老师常来我家门口的池塘边钓鱼。见到父亲,总是夸我,说我很聪慧,将来一定能考上学。我们那个村要是我考不上学,很少有孩子能考上学的。他的期许,让父亲看到了希望,也给我莫大的鼓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乡村的孩子读书少,加上家庭引导的缺失,写作文就成了老大难。尽管黄老师长期坚持写作(记得他常向县广播站供稿),我也常读他的作品,但懵懂的我无法进入他的世界。为了解除我们写作的困惑,那年春天,他带我们去大石桥水库观赏风景,让我们描绘大石桥的春天。

那座水库离我们的小学很远,当时交通不便,只好徒步前往。十几里山路,五十多个孩子。整顿队伍、维持纪律、保障安全,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可他还是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将我们带到那个风景如画的大石桥水库。

站在水库堤坝,一望空阔。远山含黛,葱茂蓊郁,水波浩渺,云蒸霞蔚,别有一番景致。近处,水皆缥碧,清澈见底。一只只刚长出新羽毛的野鸭在水里不时扎着猛子,游得飞快,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波纹。水面上还不时掠过一只只飞鸟,一会儿又飞向了山上的大树。这样旖旎的景象,在我们那个四合院的小学校是看不到的,在我那流着潺湲溪水的万象河畔是见不到的。此时,我看向黄老师,和他的眼神交汇,我看到他的欣喜,我想他最欣慰的是把我们这群孩子带出来,领略到水库春天的壮观景象。想想一路走来,他一会儿让我们不要戏水,一会儿叫我们别踩踏庄稼。虽是春天,看见衣衫单薄的他还是累得大汗淋漓。孩提的我不能理解老师的艰难,今天拿起笔来写这件事,觉得我的秃笔写不出老师良苦用心的千分之一。

离开水库大坝,黄老师让我们分头去山上采花。山上开满了白色的泡桐花,火红的杜鹃花,还有叫不上名字的色彩缤纷的野花。

在一个山坳里,我找到一大片兰花,修长的墨绿色的叶片清晰可见,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如一个个娇羞的小姑娘,真真惹人怜爱;那开得灼灼的兰花,好像对我嫣然巧笑,那么清丽淡雅。突然觉得这兰花,有点像我们的黄老师。采回一束兰花,献给了黄老师,他满心欢喜。他说他平生素喜兰花,闲暇时也在纸上画兰花,可惜画不出兰花的风骨。

从大石桥水库游玩归来,我写了一篇游记《春游大石桥》,黄老师作为范文在班里朗诵。记得那天,我心里美滋滋的。凝望着黄老师,在心里默默地感激他。是他开阔了我的视野,为我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是他告诉我只有热爱生活,用心观察生活的人才能写出美丽的篇章。

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干涸的心灵渐渐充盈温润起来。当我暗自庆幸拥有黄老师细雨润物般的教诲是多么幸福时,小学就毕业了。

后来,我上了中学、师范,再后来,我应聘来到小城的名校教书。渐渐离开了他,也离开了我的家乡。

一路的摸爬滚打,我渐渐地从家乡人的视线淡出了。可每当夜深人静时,总是禁不住怀想父老乡亲,黄老师儒雅俊朗的形象也常浮现于眼前,也不知他的境况怎样了,再回家乡,一定去看望他。春节回家,我要去看望黄老师时,母亲说他到县城医院治病去了。追问原因,母亲说这些年他过得很不好,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被教育局清退回家,当起了农民。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家属不知心疼他,把他当作普通农民,什么重活都让他干。刚砍伐的松树枝桠,让他扛回家;沉重的水泥板,也让他抬到工地。听了母亲的叙述,我觉得天空顿时浮现一层阴云。文弱的黄老师,被清退回家,内心一定饱受折磨,本以为能在三尺讲台施展抱负,可现实让他情何以堪;做了农民,繁重的劳动,摧残了他的身体,终于不堪重负,倒在了病榻上。我在心里默默为他祈祷:老师,您一定要好起来啊!

那年秋天,于家乡小镇的街道上见到黄老师,但又不是我记忆中的黄老师了。精神大不如从前,好像大病未愈,两鬓染了白霜,先前白皙的皮肤成了蜡黄,双手已不是当初那样的修长细腻了,又粗又笨如松树皮般。见到我,他很是兴奋,嘴唇嗫嚅着,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得知我的近况后,勉励我说到了城市名校,好好教书,为家乡争光。还说,我是他最喜欢的学生,他为我感到骄傲。黄老师,我何德何能成为您的骄傲呢?面对您,我深感羞愧。一时激动,也忘记了询问您的病情。离开时,回首凝望,您迈着蹒跚的步履向家的方向走去,那挺拔的脊梁何时弯曲了?望着您渐行渐远的背影,陡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不知今生还能不能再见到您。想到这,我的眼睛模糊了。

回到小城不久,就得知您去世的噩耗,泪水扑簌簌流了下来。原来那天见到您时,您已到了癌症晚期,可您还勉励我,只字不提您的病。老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您才五十多岁啊,您的英年早逝让我痛心不已。

此后,每年的清明节,我都采来一大束兰花,放在您的坟头,因您素喜兰花。您的一生从没有绚烂过,就像家乡山野的兰花清丽淡雅,于蓬蒿荆棘丛中静静地生,于无人喝彩的山野里悄悄地香,习惯了孤独寂寞,花开花谢随意,孤芳独步自赏。[1]

作者简介

赵思芳,女,河南省信阳市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