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宫廷教堂(Hofkirche)建于16世纪,教堂有三个大殿,内有奥地利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陵墓。教堂因陵墓两侧28座真人大小的青铜武士雕像(由艺术大师Albrecht和铸金匠Vischer创作,象征马克西米利安一家族的祖先和后代)而闻名,这些雕像是日耳曼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艺术作品,也是蒂洛尔州最有名的艺术纪念品之一。
简介
1553~1556年间,费迪南德一世(Fdtdinand I)下令修建了这座被称为“留守骑士最后的安息地”的教堂,后来成为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陵寝,但皇帝本身并没有安葬在此。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生前的宿愿就是死后要安葬在茵斯布鲁克,但他最终未能如愿,1519年,他逝世后,被埋葬在维也纳新城的霍夫堡皇宫教堂(Hofburg)内。人们在他执政的茵斯布鲁克皇宫里建造了一座象征着德意志皇帝权威的宫廷教堂,保留至今。
现在教堂的中央是一具大理石棺,石棺上是马克西米利安皇帝的铜像,石棺周围有24块记录皇帝生平的大理石浮雕。围绕着石棺还有28尊铜像,象征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祖先和后代。
教堂的产生
在基督教被正式承认之前,任何公开的祈祷和传教活动都是不可能的。于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和活动都是采取名副其实的“地下活动”。在秘密开挖的地道内,安放一张特制的长桌作为会议之用。地道的两侧壁上,挖出一个个的穴龛,里面刻画着粗拙的圣像作为信徒们膜拜的对象。由于怕教外的敌视者发现,这些圣像和圣经故事都采用象征的手法。如阳光代表上帝,鸽子橄榄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征耶稣,一群羔羊象征人民,并以此代表耶稣爱人民;一个孩子在洗澡象征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举行洗礼[1]仪式;这种地下的穴龛盛行于公元1世纪到公元4世纪初叶,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筑形式。
从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国教地位,在此之后,地下的穴龛活动终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筑开始出现。
旅游信息
景区门票:成人3欧元、27岁以下学生2欧元、6至14岁儿童1.5欧元。与民间艺术博物馆(Volkskunstmuseum)联票6.5欧元。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7:00,周日及节假日12:30开门,7、8月关闭时间延长到17:30。
视频
宫廷教堂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基督教洗礼的意义,新浪博客,2010-05-31
- ↑ 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的新纪元,个人图书馆,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