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宝蕴楼」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宝蕴楼,位于紫禁城西南、武英殿以西,原是古物陈列所的文物库房。现为故宫博物院院史馆。 ==历史== 宝蕴楼位于武英殿…”)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1: 行 1:
 宝蕴楼,位于紫禁城西南、武英殿以西,原是古物陈列所的文物库房。现为故宫博物院院史馆。
+
[[File:宝蕴楼.jpg|350px|缩略图|右|<big>故宫宝蕴楼</big>[http://www.chinaqw.com/2017/1109/201711914562.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qw.com/hqhr/2017/11-09/167815.shtml 来自 参考消息网  的图片]]]
 +
 
 +
''' 宝蕴楼''' ,位于[[ 紫禁城]] 西南、[[ 武英殿]] 以西,原是古物陈列所的[[ 文物]] 库房。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ref>[https://www.dpm.org.cn/about/about_view.html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ref> 院史馆。
  
 
==历史==
 
==历史==
  
 宝蕴楼位于武英殿建筑群以西,二者隔南北流向的内金水河相望。宝蕴楼的所在地,原为咸安宫。
+
 宝蕴楼位于武英殿[[ 建筑群]] 以西,二者隔南北流向的内[[ 金水河]] 相望。宝蕴楼的所在地,原为[[ 咸安宫]]<ref>[http://history.eastday.com/h/20171120/u1a13438587.html 红墙金顶的故宫为何有一座“洋楼”宝蕴楼],东方网,2017-11-20 </ref>。
 +
 
 +
紫禁城内最早的咸安宫,即后来的寿安宫,今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在地,位于内廷外西路寿康宫以北,英华殿以南。此宫始建于[[明朝]],初名“咸熙宫”,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改称咸安宫。明朝时,客氏曾住咸安宫。《天启宫词》载,“客氏每日清晨入乾清暖阁侍帝,甲夜后回咸安宫。”“客氏体肥,夏热畏日,于咸安宫起大凉棚,上复赐冰不绝。”《酌中志》载,客氏“天启元年后,改住咸安宫,各衙门答应钱粮比御前更吃紧,夏则大凉棚贮水无算也,冬则大地炕贮[[炭]]无量也,其骄奢僭越真日异而月不同。”
 +
 
 +
[[清朝]]初年沿用明制,仍称咸安宫。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加以改建。康熙四十七年九月(1708年),康熙帝废太子允礽,将其禁锢于咸安宫。允礽复立后,[[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初一日(1712年),康熙帝再度下旨废太子允礽,仍禁锢于咸安宫,直到[[允礽]]于[[雍正]]二年十二月在此病逝。雍正六年(1728年)奉旨:“咸安宫见在空闲,著设立官学。”此即咸安宫官学,是清朝内务府在宫内为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的优秀学生开设的官学。《钦定内务府现行则例》载,“雍正六年十一月奉旨:咸安宫内房屋现在空闲、看景山官学学生功课未专,于内府佐领管领下幼童及官学生内,选其俊秀者五六十名或百余名,委派[[翰林]]等,即著住居咸安宫教习。”昭梿《啸亭杂录》载:“雍正中,设八旗官学,凡三品,设咸安宫官学在西华门内,择八旗子弟之尤俊者,充补学弟子⋯⋯其教习皆用[[进士]],或参用[[举人]],非旧制也。”这段记载弄错了咸安宫官学最初设立的地点。雍正七年,咸安宫内修理读书房三所。
 +
 
 +
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安宫官学迁出。同年,[[乾隆]]帝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寿辰,将该宫修葺后改称“寿安宫”,此后成为皇太后、妃等居住之所
  
  紫禁城内最早 的咸安宫 ,即 后来 的寿 安宫, 今为故宫博物 图书馆所在地 位于内廷外 西 路寿康宫以北 英华殿以南 始建于明朝,初 名“咸 宫” ,明朝 四年 (1525 年) 改称咸安宫。明朝时 客氏曾住 咸安宫 。《天启宫词》载 “客氏每日清晨入乾清暖阁侍帝,甲夜 咸安宫 。”“客氏 夏热畏日,于 咸安宫 起大凉棚 上复赐冰不绝。”《酌 志》载 客氏“天启元 改住 咸安宫 ,各衙门答应钱粮比御前更吃紧,夏则大凉棚贮水无算也,冬则大地炕贮炭无量也,其骄奢僭越真日异而月不同
+
  移出 [[ 咸安宫 官学]]迁至西华门内、武英殿以西的尚衣监。 后来 ,由于尚衣监年久失修,房屋倾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尚衣监旧址偏西为咸 安宫 官学新建校舍,有门三间,门内有一座影壁,内有三进院 每进 正房三间 西 厢房各三间 共有房二十七间 新建的校舍依咸安 官学的名称仍命 “咸 宫” 庆二十 四年 (1819 年), 占用 咸安宫 后两层殿的文颖馆被火灾焚毁 未重建。 咸安宫 的三进院落仅剩下最南端的第一进院落 即咸安门、 咸安宫 、东西配殿 咸安宫面阔五间 东西配殿面阔三间。1912 年,咸安宫 遭火灾焚毁
  
  清朝初年沿用明制,仍称 咸安宫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加以改建。康熙四十七年九月(1708年),康熙帝废太子允礽,将其禁锢于 咸安 宫。允礽复立后,康熙五十 年十月初一日(1712年) 康熙帝再度下旨废太子允礽,仍禁锢于 咸安宫, 直到允礽于雍正二年十二月在此病逝。雍正六年(1728年)奉旨:“ 咸安宫 见在空闲 立官学。”此即 咸安宫 官学, 清朝内务府在宫内为 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的优秀学生开设的官学。《钦定内务府现行则例》载,“雍正六年十一月奉旨: 咸安宫 内房屋现在空闲 看景山官学学生功课未专,于内府佐领管领下幼童及官学生内,选其俊秀者五六十名或百余名,委派翰林等,即著住居 咸安宫 教习。”昭梿《啸亭杂录》载:“雍正中,设八旗 官学 ,凡三品,设咸安宫 官学 在西华门内,择八旗子弟之尤俊者,充补学弟子⋯⋯其教习皆用进士,或参用举人,非旧制也 段记载弄错了咸安宫官学最初设立的地点。雍正七年,咸安宫内修理读书房三所
+
 咸安宫 既是 咸安 门内第 进大殿的殿名 又是整个建筑群的总称。 咸安宫 建筑群中 ,咸安宫 的东、西配殿 ,设 有尚衣监; 咸安宫 的后殿 实录馆;此外还设有 通馆、文颖馆; 咸安宫 以西为器皿库 、咸安宫官学 、蒙古 官学。这 些[[建筑]]现在均已无存
  
  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安 官学迁出。同年,乾隆帝 庆贺皇太后六十寿辰,将该宫修葺后改称“寿安 ”,此后成为皇太后、妃等居住之所。
+
==视频==
 +
===<center> 宝蕴楼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 故 宝蕴楼介绍  </center>
 +
<center>{{#iDisplay:f0835g298ks|560|390|qq}}</center>
 +
<center>宝蕴楼作 院史展厅开放 </center>
 +
<center>{{#iDisplay:x0018k1boe0|560|390|qq}}</center>
  
移出的咸安宫官学迁至西华门内、武英殿以西的尚衣监。后来,由于尚衣监年久失修,房屋倾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尚衣监旧址偏西为咸安宫官学新建校舍,有门三间,门内有一座影壁,内有三进院,每进院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共有房二十七间。新建的校舍依咸安宫官学的名称仍命名为“咸安宫”。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占用咸安宫后两层殿的 颖馆被火灾焚毁,此后未重建。咸安宫主体的三进院落仅剩下最南端的第一进院落,即咸安门、咸安宫、东西配殿,其中咸安宫面阔五间,东西配殿面阔三间。1912年,咸安宫遭火灾焚毁。
+
==参考 献==
  
  咸安宫既是咸安门内第一进大殿的殿名,又是整个建筑群的总称。咸安宫建筑群中,咸安宫的东、西配殿,设有尚衣监;咸安宫的后殿是实录馆;此外还设有三通馆、文颖馆;咸安宫以西为器皿库、咸安宫官学、蒙古官学。这些建筑现在均已无存。
+
[[Category:069 博物館學]]

於 2020年4月29日 (三) 06:29 的最新修訂

寶蘊樓,位於紫禁城西南、武英殿以西,原是古物陳列所的文物庫房。現為故宮博物院[1]院史館。

歷史

寶蘊樓位於武英殿建築群以西,二者隔南北流向的內金水河相望。寶蘊樓的所在地,原為咸安宮[2]

紫禁城內最早的咸安宮,即後來的壽安宮,今為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所在地,位於內廷外西路壽康宮以北,英華殿以南。此宮始建於明朝,初名「咸熙宮」,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改稱咸安宮。明朝時,客氏曾住咸安宮。《天啟宮詞》載,「客氏每日清晨入乾清暖閣侍帝,甲夜後回咸安宮。」「客氏體肥,夏熱畏日,於咸安宮起大涼棚,上復賜冰不絕。」《酌中志》載,客氏「天啟元年後,改住咸安宮,各衙門答應錢糧比御前更吃緊,夏則大涼棚貯水無算也,冬則大地炕貯無量也,其驕奢僭越真日異而月不同。」

清朝初年沿用明制,仍稱咸安宮。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加以改建。康熙四十七年九月(1708年),康熙帝廢太子允礽,將其禁錮於咸安宮。允礽復立後,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初一日(1712年),康熙帝再度下旨廢太子允礽,仍禁錮於咸安宮,直到允礽雍正二年十二月在此病逝。雍正六年(1728年)奉旨:「咸安宮見在空閒,著設立官學。」此即咸安宮官學,是清朝內務府在宮內為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學中的優秀學生開設的官學。《欽定內務府現行則例》載,「雍正六年十一月奉旨:咸安宮內房屋現在空閒、看景山官學學生功課未專,於內府佐領管領下幼童及官學生內,選其俊秀者五六十名或百餘名,委派翰林等,即著住居咸安宮教習。」昭槤《嘯亭雜錄》載:「雍正中,設八旗官學,凡三品,設咸安宮官學在西華門內,擇八旗子弟之尤俊者,充補學弟子⋯⋯其教習皆用進士,或參用舉人,非舊制也。」這段記載弄錯了咸安宮官學最初設立的地點。雍正七年,咸安宮內修理讀書房三所。

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安宮官學遷出。同年,乾隆帝為慶賀皇太后六十壽辰,將該宮修葺後改稱「壽安宮」,此後成為皇太后、妃等居住之所。

移出的咸安宮官學遷至西華門內、武英殿以西的尚衣監。後來,由於尚衣監年久失修,房屋傾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尚衣監舊址偏西為咸安宮官學新建校舍,有門三間,門內有一座影壁,內有三進院,每進院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共有房二十七間。新建的校舍依咸安宮官學的名稱仍命名為「咸安宮」。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占用咸安宮後兩層殿的文穎館被火災焚毀,此後未重建。咸安宮主體的三進院落僅剩下最南端的第一進院落,即咸安門、咸安宮、東西配殿,其中咸安宮面闊五間,東西配殿面闊三間。1912年,咸安宮遭火災焚毀。

咸安宮既是咸安門內第一進大殿的殿名,又是整個建築群的總稱。咸安宮建築群中,咸安宮的東、西配殿,設有尚衣監;咸安宮的後殿是實錄館;此外還設有三通館、文穎館;咸安宮以西為器皿庫、咸安宮官學、蒙古官學。這些建築現在均已無存。

視頻

寶蘊樓 相關視頻

故宮寶蘊樓介紹
寶蘊樓作為故宮院史展廳開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