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宝秀镇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地处石屏县西部,东南与异龙镇相邻,西与大桥乡及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甘庄街道、龙潭乡相连,北交哨冲镇、新城乡;距石屏县城13千米, 区域总面积438.25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宝秀镇户籍人口为54615人。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为屯军之地,初设宝左统率十八伍军籍人等垦荒屯田;民国时期,设宝秀镇。 截至2020年6月,宝秀镇辖2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新区。
截至2019年末,宝秀镇有工业企业24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4个。[1]
乡镇概况
宝秀镇地跨北纬23°31′至23°50′、东经102°08′至102°27′,总国土面积437.1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 面积380.1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的87%;坝区面积57.04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的13%,是一个"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的农业大镇。全镇辖20个村委会,(其中11个坝区村委会、9个山区村委会)142个自然村。镇内海拔在630米-2329.3米之间,地形有山区、半山半坎、邱陵和河谷四种类型,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在775-1148 cm左右,年平均气温18℃。境内世居民族以汉族居多,居住有彝、哈尼、傣、回等少数民族,全镇总人口53758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4.1%,。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镇内土地总面积为43714公顷,人均0.86公顷,已利用土地37223.18公顷;未利用土地9095.3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4371.1公顷;园地面积252.3公顷;林地面积有29713.98公顷;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546.44公顷;交通用地349.94公顷;水域面积410.89公顷。
水力资源
镇内水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利于集中开发。扇尾河、岔河、八抱树河等主要河流总长90多公里,水能理论储量达1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8000千瓦,现已开发利用的4000千瓦,已建成使用总装机容量为4000千瓦的岔河电站。
矿产资源
镇内矿物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现已探明的有煤、钨、铁、硅、锡、泥炭、铅、锌等种类,总储量在1亿吨以上,投资开发前景广阔,具有十分突出的开采价值。另有白云石、碳石、粘土、石英沙等建筑材料。其中泥炭矿资源储量丰富。在70年代经省地质部门探明,泥炭矿储量达9667万吨,分布面积在624万平方米以上,共分五大矿层,矿层埋藏浅,地表下1--3米即可见矿,厚度最厚处达30米,层位稳定,易开采。宝秀镇泥炭矿属中低分解泥炭,是生产泥炭生化复合肥的极好原料。
林业资源
镇内林业资源储量达5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4%,有林地总面积27万亩。主要树种有云南松、杉木、栎类等。有莽莽苍苍的10万亩原始森林。山区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87%,且"四荒"面积多,可大量开发造林。
热区资源
境内热区总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可利用面积近万亩,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凹的六大河谷地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对发展甘蔗、香蕉、芒果、西瓜、荔枝、龙眼和冬早蔬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旅游资源
镇内历史文化悠久,十二营盘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文景观众多,有云南省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郑营,村内陈氏宗祠、郑氏宗祠、陈氏民居三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亚花寨李氏宗祠、杨新寨杨氏宗祠,其建筑工艺精湛,雕刻技巧生动逼真;滇南名胜秀山寺和玉皇阁掩隐在苍松古柏之中,环境幽雅,飞檐凌空;百年铁索桥横跨岔河两岸。[2]
经济发展
宝秀镇积极发展产业经济,培植后续产业,以竹子、柑桔、甜龙竹、大杨梅、干果为主的林果业生产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已成为一项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经济强镇之路,有云南省唯一一个集科技、农业、生态为一体的国家级财政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园。石屏县宝秀镇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克服人多地少的矛盾,扬长避短,将40%的劳动力转移出去另辟蹊径,留下来的则多业并举,挖潜能、拓领域,从而收到了离土农民生财、守土农民致富的效果。
宝秀镇是我州40个重点集镇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巧夺天工的建筑技艺,自然条件优越;加之323国道线穿境而过,又与元江、新平等县接壤,因而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长期以来,人均仅有0.6亩左右的稻田和不足1亩的旱地,严重制约着拥有3.8万人口的这个农业大镇的发展。自"九五"计划以来,镇党委、政府意识到,宝秀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一方面得转移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必须盘活现有资源,培植和调优各种产业,使有限的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效益。
自古以来,宝秀镇的建筑技艺就享誉一方,许多民居及村寨的建筑与布局,已被列为省、州、县各级历史文化名居、名村保护单位。因此,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就以建筑为主业,并组建了"石屏宝秀建筑总公司",由过去的单兵作战、各自为伍而转变为有组织、规范化的劳务输出。总公司所属的大大小小几十支建筑队伍,这几年连续转战西双版纳、昆明、玉溪、大理、文山、临沧、思茅等6个地州市的18个市县,年产值达2亿元,"宝秀建筑"已成为我州及全省建筑行业的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品牌。这部分走出去的人,自身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反过来又积极支援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受到省、州表彰的捐资助教的老板,有热心修桥补路的工头,有返乡投资办实业的有识之士,富而思进、致富思源蔚然成风。
粮食是宝秀镇的传统产业,但由于田地面积的局限性,填饱肚子虽没问题,发展却十分艰难。对此,宝秀镇采取了在稳粮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业、运输业、养殖业、旅游业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对策。经济林果业以甜龙竹、核桃、美国黑李、杨梅为主,使粮经比例由1998年的65:35提高到1012年的55:45,结构日趋合理。招商引资方面,宝秀磺磷厂引进浙江客商的660万元,成立了石屏人本磷业发展有限公司,产品出口免检;同时,两家又以股份制形式投资300万元,新建了一家年产60万只的塑料桶厂。许刘营村委会总人口4800人,人均耕地0.6亩,在40%的劳动力转移出去后,格局发生了大变化,留下来的60%的劳动力,分别从事林果业、运输业,仅各种机动车辆就达1000台,50%以上的人家人均存款超过3万元。兰梓营村委会在全镇坝区7个村委会中基础最差,人均耕地仅0.4亩,但因为有140辆东风车、200余亩甜龙竹及畜牧业作支撑,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900元、有粮300余千克。[3]
精神文明
宝秀镇历属重教兴文之地,人文历史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文学、书画、篆刻、著述较多,被誉为"钟灵毓秀"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教育蓬勃发展,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镇内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服饰、民族风情倍受海内外专家学者青睐。有激情奔放的彝家"烟盒舞"、风格独特的"三苏跳月"和居于滇南"四大名腔"之冠的《海菜腔 》。《海菜腔 》音域宽广、高亢委婉、优美动听,唱美了家乡的山山水水。 以建筑业、运输业、磷化工为龙头的乡镇企业较发达,是全县工业的重点摆布区。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国道323线和蒙宝铁路穿境而过。集镇建设起点高、步子快、新区规划空间上可发展3平方公里,容纳3万人,时间上可发展50年,与石屏县十五规划"中部城镇群"相衔接。两个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连续三年获县委、县政府命名的"亿元先进镇"光荣称号,先后有37个单位和自然村被命名为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