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定花至尊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定花至尊者即求那跋摩(367-431)意译作功德(金岂)。北印度罽宾国(迦湿弥罗或犍陀罗地方)人,南宋时来中国,为刘宋译经僧。[1]

  • 中文名 ;定花至尊者
  • 别 名 ;刹帝利、求那跋摩
  • 文学体裁 ;传说
  • 时 间 ;元年424

五百罗汉第肆佰贰拾壹尊

定花至尊者,即求那跋摩(367-431)意译作功德(金岂)。北印度罽宾国(迦湿弥罗或犍陀罗地方)人,南宋时来中国,为刘宋译经僧。[2]

尊者为刹帝利(武士)出身。二十岁出家,并受具足戒,精通经律论三藏,故时人称三藏法尊者。三十岁时,罽宾王卒,众请尊者还俗嗣位,尊者辞而不纳,遂隐遁远走尊者子国弘扬佛教。后又至阇婆国(爪哇)传道,刘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尊者经由海路至广州,见虎势山之形势似耆阇崛山,故将其改为灵鹫山,并在山中建立禅室以习禅,山中本多虎患,及其尊者居于此地之后,则无有其害。元嘉八年至建康,文帝礼遇之,敕住祗洹寺。未久,即于寺中宣讲(法华经)及《十地经》,法席甚盛。此外,尊者亦从事译经,译有《菩萨善戒经》、《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优婆塞五戒相经》、《沙弥威仪》等共十部十八卷。此外,尊者还译《杂阿毗昙心论》,以补足伊叶波罗未译完之部分。元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示寂,世寿六十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