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宋丽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丽丽
]
出生 1959年10月
浙江余姚
国籍 中国
职业 高级工程师
知名于 现任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省人民政府参事。

宋丽丽[1]

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汉族,1959年10月出生,浙江余姚人,1982年1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

现任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省人民政府参事。

人物履历

1978.03--1982.01,西南交通大学工民建专业学习

1982.01--1988.10,贵州省建筑设计院设计三室

助理工程师

1988.10--1993.02,贵州省建筑设计院设计三室工程师

1993.02--1994.01,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三所上海现场设计组组长

1994.01--1996.01,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其间:1994.05评为高级工程师)

1996.01--2000.02,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

2000.02--2000.11,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2000.11--2003.05,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2003.05--2005.04,贵州省建设厅规划处处长,省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2005.04--2007.07,贵州省建设厅人事教育处处长(其间:2005.09-2005.11在贵州省委党校中青年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培训班学习;2005.12-2006.06参加贵州省委组织部派驻遵义省委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巡视组)(2002.09-2005.06在贵州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行政学专业学习)

2007.07--2012.01,贵州省毕节地区行署副专员、党组成员

2012.01--2013.01,贵州省毕节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3.01--2016.12,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2016.12--2018.02,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2]

2018.02--,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省人民政府参事[3]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巡视员宋丽丽介绍我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

2018年6月28日,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巡视员宋丽丽以“推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到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介绍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网民提问。

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主持人 2015年10月,国家批复同意设立“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与东部的江苏、中部的安徽两个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份一道,积极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领域探索创新,我省是如何统筹推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的?目前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宋丽丽: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是贵州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内在要求,贵州作为全国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是贯彻落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具体实践,是进一步促进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积极尝试,对我省促进脱贫攻坚,发展山地经济,建设山地城镇,维护山地生态,传承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经验做法将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乃至全国山区省份探索路径、提供借鉴。 统筹推进上,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以省长为组长、分管省长为副组长的省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并获批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推进具体工作。二是强化政策引领。2016年6月召开全省城市工作大会,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配套人地挂钩、人钱挂钩等政策,系统部署推进。三是突出试点带动。11个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先行先试,点面结合创新示范。同步开展省级试点,不断放大试点效应。四是开展发展监测。持续开展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监测核算,印发核算年度报告,为制定城镇化政策提供参考。五是加强工作考核。将示范区建设任务纳入各地城镇化目标任务,加强工作考核,层层压实责任。六是注重培训学习。采取“沉下去、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组织专家团队到各市(州)开展宣讲培训,连续两年会同南京大学举办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培训班,增强基层干部的业务水平。七是强化宣传引导。获批编辑《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期刊,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外网开设“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专栏,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及时传递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信息。

工作成效上,主要体现在:一是城镇化率快速提升。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01%,“十二五”期间年均增加1.64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增幅。“十三五”前两年城镇化率年均增加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省区前列,2017年城镇化率达到46.02%,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从2010年相差16.14个百分点降低到2017年相差12.5个百分点)。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比较科学,由住建和发改部门协同牵头推进,城镇化发展速度在全国省区居前列,试点成效经验得到国家肯定,城乡融合发展更趋合理,成效非常明显。

二是示范区的“新”“特”内涵进一步明晰。“新”反映在:目的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内涵上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路径上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机制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系上更加注重优化布局。“特”体现在:自然生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城镇形态坚持不走“摊大饼”老路、多下“蒸小笼”功夫,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镇布局。产业业态实现“四化同步”,因地制宜发展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等新兴产业。民族文化更注重文化元素应用,增强城镇识别性和阅读性,推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建筑风貌更突出推动建筑融于自然环境、人文生态,显山露水、错落有致,杜绝“千城一面”。

三是城镇化率实现了动态监测。城镇化率纳入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数据,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监测核算成果作为县域经济综合测评指标“城镇化进程指数”的计算参数,提供国家作为认定我省城镇化率的参考。

下步,我省将以示范区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强化部门协同,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各项任务,保持城镇化发展的良好势头,切实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健康发展。 主持人 抓试点示范、发挥试点效应是推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我省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如何? 宋丽丽:新型城镇化在国家层面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我省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与省发展改革委协同负责推进。自2014年年底国家启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以来,我省11个市、县、区先后三批列为国家试点,数量居全国省区前列。11个国家试点分布相对均衡,推进情况总体较好,其中有6个试点在少数民族地区,典型性和示范性较强。

任免信息

2018年2月,贵州省政府决定,聘任宋丽丽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聘期至2022年11月[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