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東衛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東衛城
圖片來自ppfocus

安东卫城位于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今尚存护城河。

介紹

安东卫为明朝设置的卫,洪武十七年(1384)建置,位于日照县城南九十里、石臼所城西南九十里,最初辖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其中后千户所驻石臼寨,其余驻卫城,天顺年间调中所至天津卫、右所至徐州卫,余前左后三所。清顺治十五年(1658)置安东营,乾隆七年(1742)撤卫并入日照县[1][2],次年将原在夹仓镇的巡检司移至安东卫城内[3]

安东卫城始筑于设卫之时,传最初在今城北十里之坊口,后以“青鸾衔旗”改于今址[4][5],明嘉靖和清咸丰十一年(1861)重修,抗日战争时期拆毁,城内古建筑亦无存[6]

安东卫城位于绣针河入海口东北,东临笔山(城东三里)、阿掖山(城东四里)和鳌头山(城东南三里),北临关山(今名官山,城北二里),南瞰黄海[7]。城墙呈方形,即今东至万斛路、西至明珠路、北至护城河的区域。城周五百三十丈(约1696米),高二丈一尺(约6.72米),厚不详,设有东西南北城门四座[8][9]

城内设十字街(即今安东卫二路和观海路),主要建筑有卫指挥署(位于东门内,清初为守备署,卫并于县后裁撤守备,后改为巡检署)、安东营(清代置,位于北门内西街)、文庙(即安东卫学文庙,原在西北隅,成化时改建于十字街西)、城隍庙(位于西南隅)、火神庙(据光绪日照县志附图位于城东南隅)、关帝庙(位于东街)和镇武庙(位于东北隅)等[10]。   

参见

參考文獻

  1. 清·陈懋修,张庭诗纂,《光绪日照县志·卷一·疆域·沿革》:(明)于县城南九十里置安东卫(明志洪武十七年置,余详海防),……乾隆七年并卫于县。《光绪日照县志·卷七·考鉴·海防》:(安东卫)分左右中前后五所,后所去卫城东北九十里石臼寨,有专城。天顺中调中所于天津卫,调右所于徐州卫,隶安东者只有前、左、后三所(卫志)。
  2. 清·赵双璧修,《康熙安东卫志·卷一·建置》:卫建自洪武季年,以防倭寇,安东首其冲也。始汤信国和立城于斯,劈石为城,分左右中前后五所。后所去卫城东北九十里,名为石臼寨,亦有专城,乃分汛要地也。至天顺中,调去中所于天津卫,右所于徐州卫,隶卫者止有前、左二所并分汛后所,为三所。
  3. 《光绪日照县志·卷五·秩官》:国朝设巡检一员(驻夹仓,乾隆八年移安东)。安东营都司一员(顺治十五年置都司营于安东卫,乾隆七年并卫于县)。国初设守备一员任卫事,乾隆七年裁。
  4. 《康熙安东卫志·卷一·形胜》:安东虽僻处海隅,然山环水绕,实为齐南之胜地。始汤信国和建城,卜基于今城北十里之坊口,遗迹犹存。后以青鸾衔旗于斯,信国异之,来相形势焉。登高而望,见东枕阿掖,西带长流,南临沧海,北锁关山,东海诸峰遥观而若画,西莒重岗远列而如屏,因凿山开土,聚众而成城。(旧志)
  5. 《光绪日照县志·卷一·疆域·古迹》:卫旧城明汤和筑于坊口,遗迹尚存,后以青鸟衔旗,移置今城。
  6. 谢岩. 《日照古城(七)》. 黄海晨报. [2020-04-18]. 
  7. 《康熙安东卫志·卷一·山川》:阿掖山在城东四里,形势端重,冠于群山,诚一方之巨镇也。关山在城北二里,巍峨峻拔,绂绕如椅坐。笔山在城东三里,双峰争出,形如笔,故名。鳌头山在城东南三里,顶有烽墩,墩兵建旗鼓于其上。
  8. 《光绪日照县志·卷二·营建·城池》:安东卫城明洪武时信国汤和筑,周五百三十丈,高二丈一尺,门楼四座,嘉靖间经历司何亨修补,国朝康熙七年圮,咸丰十一年都司桂斌同卫绅士重修。
  9. 《康熙安东卫志·卷二·城池》:初,汤信国建城,皆用砖石,周五百三十丈,高二丈一尺,垛口一千三百零,门楼四座。……后以山水冲压,损坏颇多。嘉靖年间经历司何亨请给官银一千两,仍处置节俭以修补之,稍为改观。
  10. 《光绪日照县志·卷二·营建·公署》:巡检署在安东卫东门内,旧为守备署。安东营在卫城北门内西街。《光绪日照县志·卷二·营建·学校》:卫学旧在卫城西北隅,成化间改建于十字街西。……乾隆七年卫并于县,卫绅士犹缮修焉。《光绪日照县志·卷二·营建·坛庙》:城隍庙,……一在卫城西南隅。关帝庙,……一在卫城东街。镇武庙,……一在卫城东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