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明(美術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安曉明,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與此同時作品《嬉海圖》入選第十屆全國版畫展,《海戰圖》入建黨70周全國美展,《小島燈會》入選毛主席5 23講話50周年全國美展。安曉明的山水作品是獨樹一幟,獨具風韻的,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品到一種豁達與悵然,山水的雄壯之美在極具動態的墨法演繹,可謂是傳統基礎上的創新,直逼我們的內心深處。
人物簡介
1949年2月,新中國成立的前夕,安曉明就誕生在浙江定海的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里。
他家境貧寒,曾作過農活,學過木匠,也從事過手工藝工作,在工藝美術廠搞過設計,從小他就養成一種獨立堅韌的性格。他自幼酷愛書畫,因家境貧困之故,無法在藝術方面得到額外的培養,所以他靠自我的艱苦摸索才踏上藝術之路。早期他深受大師潘天壽和黃賓虹的影響,在不斷臨摹的過程中吸收了潘天壽的一味霸悍和黃賓虹渾厚華滋的繪畫風格。後期就喜愛李可染的繪畫風格,自己的風格也從渾厚霸氣轉為博大沉雄,也愈發地內斂。
同時安曉明也取得了一些榮譽,在潛心苦畫創作了很多獲獎作品後,他終於在1994年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的會員。與此同時作品《嬉海圖》入選第十屆全國版畫展,《海戰圖》入建黨70周全國美展,《小島燈會》入選毛主席5 23講話50周年全國美展。
安曉明長期潛心繪畫,堅持遊歷于山水與創作之中,也因此少了人與人之間的交道,從而導致他的性格沉默寡言、不善言辭。但是每逢聊到書畫創作之時,他就顯得異常地精神抖擻,話語也變得滔滔不絕,恨不得與你徹談到天明。 「我願意用我一輩子的時間都花在書畫藝術創作上面」安曉明說。大師喜愛繪畫之情可見一斑。
每次去工作室拜訪他之時,大師總是穿着邋遢,不修邊幅。他說,都把時間都用在創作上了,以致忘了時間和自己。雖然他不注意自己的整潔,但是他工作室卻是乾乾淨淨的,書和詩經都被他整理得整整齊齊,他繪畫所用的桌子,總是顯得纖塵不染的。他覺得,良好的環境能給他帶來更為廣闊的藝術創作思維的空間。
大師不喜歡曝光在媒體下,曾經有電視台想邀請他拍攝他在舟山群島寫生的紀錄片,從而讓更多人去了解他,認識他,這被他直接拒絕掉了。他不願意參加擁有商業性質的活動,因為他覺得,當今社會過於浮躁,偽藝術品充斥着整個繪畫界,人們過於急功近利,為了金錢和享受就可以放棄自己的藝術追求,去畫一些迎合市場經濟的作品。同時他認為,作為一個文人就應當將自己置身於藝術研究,沉醉於藝術創作之中,作為一個有思想、有能力的畫家更應當有責任去傳承和發揚中華五千年來博大精深的文化,為中國的書畫藝術創作作出巨大的貢獻。
大師擅長畫海,因為他自幼在海邊長大,大海對他而言,是一塊讓他異常熟悉和自在的地方。他筆下的大海,波瀾壯闊且洶湧澎湃,他喜歡風雨大作時的大海,他的畫作,用筆狠辣,處處都激盪着大自然無邊的激情。從20世紀90年代的中期開始,畫家獨自一人去舟山群島寫生,下決心把舟山群島的全景盡入畫紙。其間,他沒有任何的經濟來源,全是靠他夫人裱畫所得的微薄薪水支持他進行創作,生活異常的拮据。就在這種環境下,他的腳步仍然遍及舟山群島,每天以群島為伴,與海浪共舞。就這樣十年如一日,早出晚歸艱苦創作,嘔心瀝血終於完成磅礴壯闊的百米長卷「舟山群島」全景圖。
安曉明最讓人佩服的是他對於創作時候淡若靜水的心境,仿佛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影響他一般,一直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裡,這或許跟他的修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在舟山群島里佛家聖地的普陀山,我們可以經常在那見到他的身影。而佛教的深厚禪宗文化,也一直都在影響着他的修身養性,同時也表現在他藝術創作方面,他的山水畫作看上去雖然都顯得波瀾壯闊且磅礴大氣,但是細看並慢慢品味之下,其實每一幅都充滿着深沉的意境和韻味,所謂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土一如來。
當他在國內取得巨大的藝術成就之後,為了能夠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更多地去了解和接觸外界的優秀藝術文化。他準備今年移居去澳洲的新西蘭,去與外國友人進行一系列的藝術探討研究活動和書畫交流。安曉明說,希望能夠把自己的藝術思想在澳洲這塊土地上傳播開來,將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弘揚出去,這是他的責任,也是他在藝術領域中一生所追求的事情。
主要殊榮
1990年11月15日,作品《嬉海圖 》經中國美術家協會評選委員會評定選入全國第十屆版畫作品展覽展出。
1991年1月7日,作品《海戰圖-解放舟山群島》入選建黨70周全國美展,並獲得銀獎。
1992年5月,作品《小島等會》入選「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談話》發表5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0年9月15日,作品《小島燈會》入選《今日中國美術》(資料卷)。2005年5月,作品《生命活水永遠長流》榮獲世界華人交流協會國際優秀作品獎。
2010年12月,受到廣西書畫研究院邀請,參加2010當代書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安曉明作品欣賞
安曉明的山水作品是獨樹一幟,獨具風韻的,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品到一種豁達與悵然,山水的雄壯之美在極具動態的墨法演繹,可謂是傳統基礎上的創新,直逼我們的內心深處。圖中這幅《海山圖》收藏於博寶寶珍商城,畫家以海與山的交融演繹遼闊的山水之勢,整體感強烈,筆墨精巧,墨色暈染獨具風韻和敘事性。波濤拍打着山巒像極了我們的人生,在遭遇艱險時的那一份執着與堅韌。而山的另一側是稍顯平靜的海域,似乎山巒擋住了暴風守護着寧靜又是另一番情境。這樣內涵豐富的藝術創作跳脫出觀賞價值本身帶給我們心靈的洗禮,收藏價值不容小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