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成立於1960年12月,主要職責是:負責糧油作物區劃與布局研究;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搜集貯藏與鑑定評價及育種新材料創製研究;糧油作物新品種選育、示範和推廣;育種技術與方法、高新技術應用研究;糧油作物栽培生理生態與耕作技術研究。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農業經營實體提供農業技術諮詢與服務,為全省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撐,指導地市農科所本專業業務工作。
機構簡介
作物所現有在職職工88人,博士27人,碩士31人,其中高級職稱[1]40人。建有14個科研創新團隊。1個團隊入選農業農村部創新團隊,2個團隊入選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擁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首批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農業農村部第二批農業科研傑出人才1人、安徽省突出貢獻人才1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6人,後備人選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8人。在研作物全部進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擁有崗位科學家3人,綜合試驗站站長5人。2人被農業農村部聘為第四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4人入選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專家指導組成員;1人當選中國作物學會第八屆油料作物專業委員會常委;安徽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5人,油料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6人。
科研平台
作物所建有「國家油料改良中心合肥油菜分中心」、「國家小麥改良中心合肥分中心」、「農業農村部優勢農作物科技創新中心」、「農業農村部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製科學觀測試驗站」、「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含抗性)區域試驗站」、「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阜陽分中心(DUS)」、「農業農村部安徽大豆綜合科研試驗基地」、「農作物[2]品質改良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擁有固定資產3900餘萬元,各類用房7200平方米,分布於全省的試驗示範基地35個,試驗基地3000畝以上。擁有智能人工氣候室、近紅外穀粒分析儀、全自動化學分析儀、蛋白質快速測定儀、氣相色譜儀、電子質構儀、超高效液相四級杆質譜聯用儀、進口小區收割機等先進儀器設備300餘台(套),研究設備和技術手段先進。在優質高產小麥、油菜和夏大豆育種等領域居全國先進水平。
「十三五」期間,全所承擔各類項目243項,合同經費1.37億元,到位經費1.13億元,其中國家級項目46項,包括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8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6項,獲得省部級獎勵15項,其中主持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育成作物新品種58個,其中國審品種10個;獲得新品種保護權30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9項;制定地方標準9項;發表學術論文186篇,其中SCI論文34篇。在此期間,累計示範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000多萬畝。「大麥青飼(貯)種養結合生產技術」2017年、2018年連續2年被遴選為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高蛋白大豆品種皖豆28連續7年被農業部評為黃淮海地區農業主導品種;小麥品種「安科157」、「荃麥725」、「皖麥606」、「輪選22」多年被推薦為安徽省小麥主導品種。
參考文獻
- ↑ 評高級職稱難嗎?全流程及注意事項,趕快收藏~ ,搜狐,2022-09-20
- ↑ 農作物的種類有多少種 ,搜狐,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