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陀·寧瑪元丹貢布
宇陀寧瑪﹒元丹貢布(gYu-thog rNying-ma Yon-tan mGon-po, 公元708年 - 833年) (唐景龍二年)出生於拉薩西郊堆龍﹒吉納,中國西藏堆龍給那(今堆龍德慶)人,藏醫學奠基人。又譯名為:宇陀薩瑪•元丹貢布,又稱老宇陀,藏族,。是吐蕃時期宇陀寧瑪(老宇陀)的第十三世後代。833年卒,享年一百二十五歲。
宇陀寧瑪·元丹貢布 | |
---|---|
出生 |
公元708年 拉薩西郊堆龍·吉納 |
國籍 | 中國 |
目錄
生平簡介
他的曾祖父洛哲希寧是藏王松贊干布的御醫,祖父齋傑加戓巴扎是藏王貢日貢贊和芒松芒讚的御醫。 相傳宇陀寧瑪﹒元丹貢布三歲時,從父瓊布多傑學習藏文寫讀、讀經,五歲時隨父受「日露化學」和「藥師佛修習法」等佛教密宗之開許儀軌。宇陀寧瑪﹒元丹貢布具有很高的悟性和天賦,受到父親的悉心教育培養。
宇陀寧瑪在家庭教育和醫藥世家的薰陶下,勤奮好學,從青少年時代起,在醫學方面就已有相當深厚的基礎。成為贊普赤松德贊的保健醫生。宇陀寧瑪與王室太醫、內地醫家東松岡瓦有著深厚的師徒情誼,東松岡瓦將自己的醫著《醫治癇症‧生命輪》(gZa'-bCos,Srog-gi'Khor-lo)、《醫治狂犬證‧匕首輪》(Khyi bCos sPu-gri'i'Khor-lo)、《醫治痙症‧相輪》(Bya-bCos mTshon-gyi'Khor-lo)三部書相贈。
《四部醫典》,悉心鑽研
十四歲時,他曾治好一學者繞頓·貢卻金的像皮病,該學者後來也學了醫學,並在前藏地區得到衛巴達札的進一步醫治,且獲得他授予的一部《四部醫典》。為了報答宇陀薩瑪蘇病之恩,他將此經典著作轉贈給宇陀,同時贈與的還有他自己對此經典的註疏。宇陀如獲至寶,悉心鑽研,十八歲起,他先後六次赴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地遍訪名師。其後足跡遍及阿里、山南、康定等地,研究和總結民間藏醫的經驗與醫術。
著作
宇陀薩瑪的醫學著作十分豐富,但其主要貢獻在於對《四部醫典》的釐定,在此之前,老宇陀著成《四部醫典》後,並未曾流行,而是被王室秘藏,後被人發現而流入民間。經貢卻覺獻給小宇陀後,又回到宇陀家族手中. 四十五歲時,宇陀以早期吐蕃醫學為基礎,吸收了漢地、天竺和各方的醫學,歷經二十多年的心血,他把自己的經驗與原書相結合進行徹底的修定,不全的予以補充,把《月王藥治》中有關脈診、尿診、五行生剋、茶碗等內容補充進去,對原書的注文、正文都作了校正,把全書分成十八支。撰成名傳千古的醫學巨著《四部醫典》。而流傳於後世。鑒於宇陀·元丹貢布在藏醫學上的傑出成就,藏族人民尊稱他為「醫聖」和「藥王」
《四部醫典》的內容極其豐富,包括各種疾病的分類以及生理、病理、診斷治療、藥物配方等等。通過十一位、十五品、四部、一百五十章、八支詳述了藏醫基本理論,集印度醫、中醫、大食醫、藏族傳統醫學等中外醫學之精華,收錄單科藥材911種,治病配方在《秘決續》中收錄5856種,《後補續》中錄630種。被譽為醫學臨床百科全書,是學習藏醫學的必修課本,在國內外影響極大。
《四部醫典》在著成以後,依密宗始祖蓮花生大師的勸誡,由藏王赤松德贊埋藏在山南桑耶寺下。終於在後來朗達瑪滅佛時,得以倖免於難而保存完整。
重要的著作有《大小八支集要》、《馬鳴醫學集總注·觀察寶鑑》、《切脈學五章》、《實用小卷》、叫《小續甘露精要》、《秘方三紙捲》、《驗方小卷》。 <ref>名醫宇陀薩瑪·元丹貢布
學術影響與著作
宇陀寧瑪•元丹貢布對藏醫診斷學造詣極深,注重以脈診及尿診判斷疾病之寒熱屬性,於尿診亦有深刻研究。還擅長心理療法,曾為藏王赤松德贊治療眼疾,以轉移患者對病變部位之注意力而治癒。他強調綜合療法,包括精神治療、針刺、放血、內服湯丸劑、按摩、飲食療法等。
他十分強調醫者須具有高尚之道德修養,治病不分富貴貧賤,要求對患者需抱同情心,技術上要精益求精,對病人要慈悲為懷,不把患者之排泄物視為骯髒,治病時要有菩薩心腸等等。宇陀在藏族人民心中具有崇高的威望,被人民尊之為「醫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