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宁夏须弥山石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宁夏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城西北55公里处六盘山北垂须弥山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1]

须弥山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规模营造及各代修葺重妆,借助神秘的佛教文化色彩,香火盛极1500多年,成为古代固原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

须弥山石窟是北朝、隋唐时期的须弥山大型石窟艺术造像,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少有的风景区,具有重要艺术价值。1982年须弥山石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 宁夏须弥山石窟

地理位置: 宁夏固原市城西北55公里处六盘山北垂须弥山上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07:00-19:00

景点级别: 国家AAAA级

门票价格: 60元

著名景点: 大佛楼、子孙宫、园光寺、相国寺和桃花洞等

荣 誉: 中国十大石窟之一

开凿年代: 北魏

景点性质: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洞窟: 162座

主要景点

须弥山博物馆

须弥山博物馆,建筑面积5558平方米,陈展面积4500平方米。须弥山石窟是宁夏境内最大的石窟群,现有500余尊保存较为完好的造像和历代的壁画、题记。石窟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规模营造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重妆,借助神秘的佛教文化色彩,香火旺盛1500多年。

须弥松涛

须弥松涛,须弥山本来还有一景,那就是“须弥松涛”。据闻风起处,低回时如浅呤低唱,高亢处如千军万马。在许多年前,须弥山本来林木繁茂,“苍松挺拔,桃李郁然”,后来因被大量砍伐,如今松柏寥落,松涛之声日趋渺然。 须弥松涛,清代固原州十景之一。

菩提树

菩提树,是榕族榕属的大乔木植物,幼时附生于其他树上,高达15-25米,叶革质,三角状卵形,基生叶脉三出,侧脉5-7对;叶柄纤细,榕果球形至扁球形,花柱纤细,柱头狭窄。花期3-4月,果期5-6月。

子孙洞

子孙洞,是人们求子孙的地方,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将云霄、碧霄和琼霄三姐妹分封为送子娘娘,她们掌管着每年送子的男女比例和送子方式,送子方式有麒麟送子、老虎送子、仙鹤送子和梅鹿送子等。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须弥山庙会,来这里求子的人络绎不绝。

历史由来

须弥山,原本是指印度传说中佛教的名山。相传此山非常高,山顶为释帝天,四面山腰为四大天王所居,四周为七香海、七香山,第七金山之外有铁围山围绕的咸海,咸海四周还有四大部洲。历史上把石门关之侧的山称为须弥山,自然增加了须弥山的神秘性和浓郁的佛教色彩。 梵名Sumeru,巴利名同。又作苏迷卢山、须弥卢山、须弥留山、修迷楼山,略作弥楼山(梵Meru)。意译作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善高山、善积山、妙光山、安明由山。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观沿用之,谓其为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之高山。以此山为中心,周围有八山、八海环绕,而形成一世界(须弥世界)。

气候特征

须弥山石窟地处黄土高原暖温半干旱气候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昼夜温差大,春季和夏初雨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征。

地质地貌

须弥山石窟是一座地质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岩山群,包括红色地层形成、造山抬升和外动力刻蚀。

当地美食

固原烧鸡

最好吃的烧鸡是当地土鸡,其次是土洋结合的二转子鸡,最次是肉鸡。此种烧鸡的烹制技艺别具一格,吃起来外脆内嫩,味美爽口,而且便于携带,是旅途的美味,也是馈赠亲友或探视病人的风味佳肴。

羊肉炒揪面片

将羊肉切成片,把优质面粉揉成面团放在案子上醒好。油锅烧热,肉片炒净水分,放入葱丁、姜汁、蒜片稍偏炒,调入酱油、食盐、花椒水。把醒好的面用手压薄,待水开后将面揪成小方片投入。煮熟,捞入炒肉锅款炒入味。加少许鲜汤.时令鲜菜和辣椒油即可。吃起来面片筋韧,其味鲜香。

荞麦饸饹

荞麦饸饹,是当地风味小吃之一。固原市荞麦饸饹是将和好的荞麦面放入饸饹床子中,并压动杠杆将面轧成长条直接入锅煮熟即可食用,蒸熟亦可。食用时可放入葱花、肉丝、辣椒等佐料调味,清香爽口,风味独特。

视频

跟着抖音逛固原须弥山石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