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季羡林」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条目)
 
行 1: 行 1:
 季羡林 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 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聊城 大学 名誉 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 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 的终身 教授,与 饶宗颐 为“ 南饶北 季”。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季羡林
 +
| 图片 =
 +
[[File: 季羡林.jpg|缩略图|居中|250px|季羡林图片]]
 +
[http://a2.att.hudong.com/34/21/01300001252920130650219344017.jpg 原图链接] [http://cn.bing.com 来自bing.com的图片]]]
 +
| 国籍 =  中国
 +
| 民族 = 汉族
 +
| 出生地点 =  山东省 聊城市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1911|8|6}}
 +
| 逝世日期 = {{Birth date|2009|7|11}}
 +
| 职业 = 语言学家,国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
 +
| 别名 = 希逋、齐奘
 +
| 学历 = 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0年-1934年) <br> 格丁根大學(1935年-1941年)
 +
| 代表作 =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br/>《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br/>《现代化学大系》<br/>《敦煌学大辞典》
 +
}}
 +
 
 +
'''季羡林'''({{bd|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山东 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 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北京 大学 校长 、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着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
 
 +
  季羡林精通9国语言,即汉语、南斯拉夫语、印度语、阿拉伯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吐火罗语。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1911年8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1929年,入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其国文老师董秋芳是鲁迅的朋友,还是着名翻译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旧不能放下笔 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
 
 +
==学术成就==
 +
 
 +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 :“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综合 北京大学 东方学系张光麟 教授 和令恪先生所述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
 +
 
 +
  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 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
 +
 
 +
  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
 +
 
 +
  3、吐火罗语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0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 且吐火罗文在世界上仅有不到30人会翻译
 +
 
 +
  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
 
 +
  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0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
 +
 
 +
  7、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 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
 
 +
  8、东方文化研究:从80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500余,800余册,预计15年完成。
 +
 
 +
  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0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
 +
 
 +
  10、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 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於 2019年1月5日 (六) 23:25 的修訂

季羨林
季羨林圖片
原圖鏈接 來自bing.com的圖片]]
出生 (1911-08-06)1911年8月6日
山東省聊城市
逝世 (2009-07-11)2009年7月11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希逋、齊奘
民族 漢族
職業 語言學家,國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山東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着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唯一的終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其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着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季羨林精通9國語言,即漢語、南斯拉夫語、印度語、阿拉伯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吐火羅語。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2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臨清市)康莊鎮,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民,叔季嗣誠。幼時隨馬景恭識字,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1929年,入山東省立濟南高中,其國文老師董秋芳是魯迅的朋友,還是着名翻譯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過耄耋之年,仍舊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

學術成就

  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綜合北京大學東方學系張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羨林的學術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個方面:

  1、印度古代語言研究:博士論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動詞的變化》、《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使用不定過去式作為確定佛典的年代與來源的標準》等論文,在當時該研究領域內有開拓性貢獻。

  2、佛教史研究:他是國內外為數很少的真正能運用原始佛典進行研究的佛教學學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語言的變化規律和研究佛教歷史結合起來,尋出主要佛教經典的產生、演變、流傳過程,藉以確定佛教重要派別的產生、流傳過程。

  3、吐火羅語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緣經〉吐火羅語諸本諸平行譯本》,為吐火羅語的語意研究開創了一個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對新疆博物館藏吐火羅劇本《彌勒會見記》進行譯釋,1980年又就70年代新疆吐魯番地區新發現的吐火羅語《彌勒會見記》發表研究論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羅文發現在中國,而研究在國外」的欺人之談,並且吐火羅文在世界上僅有不到30人會翻譯

  的《校注前言》,是國內數十年來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國、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東南亞,以及歐、美、非三洲和這些地區文化交流的歷史畫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6、翻譯介紹印度文學作品及印度文學研究:《羅摩衍那》是印度兩大古代史詩之一,2萬餘頌,譯成漢語有9萬餘行,季羨林經過10年堅韌不拔的努力終於譯畢,是我國翻譯史上的空前盛事。

  7、比較文學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導恢複比較文學研究,號召建立比較文學的中國學派,為我國比較文學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8、東方文化研究:從80年代後期開始,極力倡導東方文化研究,主編大型文化叢書《東方文化集成》,約500餘,800餘冊,預計15年完成。

  9、保存和搶救祖國古代典籍:90年代,擔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兩部巨型叢書的總編纂。

  10、散文創作:從17歲寫散文起,幾十年筆耕不輟,已有80餘萬字之多,鍾敬文在慶賀季羨林88歲米壽時說:「文學的最高境界是樸素,季先生的作品就達到了這個境界。他樸素,是因為他真誠。」「我愛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話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