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孙晓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晓纲,漫画家。主要作品有《西游记——斗法降三妖》《小马倌的故事》、《梁山好汉——漫画绣像》等,主要收录在《中国科学漫画选》、《当代中国漫画选》等画集中,被编入《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1991年开始独立创作中国长篇男生漫画《郎雀》,至2006年9月已完成2571页,成书34本,并在继续创作中。

人物经历

孙晓纲历时15年创作了一部中国男生武侠漫画《郎雀》,自1998年连载至今,制造了200万“雀迷”,而且近年来人气一涨再涨。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与孙晓纲同去参加一个漫画活动,主持人刚一介绍“《郎雀》的作者孙晓纲”,全场的小朋友立刻发出兴奋的尖叫,跟看见大明星似的。

孙晓纲常常自嘲,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错的。第一次见面的人,一看他个子很高、白白净净的,说话做事都很慢条斯理,像个高干子弟,就问:“你从小是不是生活特优越,特别健康?”实际上,孙晓纲出生在困难时期,婴儿的时候就像一个典型的软骨病患者,没饭吃,第一次喝奶(当时最便宜的代乳粉),还上了报纸——中毒了。

孙晓纲的父亲是漫画界元老级的著名人物,因此很多漫画圈里的人认为他是子承父业,沾光,觉得他之所以能够成名可能是因为:在一个晴朗无云、星月灿烂的晚上,他父亲把他叫到院子里,见四下无人,趴在他耳边悄悄把成功秘诀说了一遍,然后一拍他肩膀:“孩子,去吧,当名人去吧。”然而仔细想想,可能吗?真正的成功只能依靠一个人自己的努力来实现。

而孙晓纲正是一个努力型的天才,在漫画创作的道路上,他一个人、一步一个脚印、付出多于所得。也许是因为他总是一幅淡定释然的模样,总带着从容不迫的微笑,总是把别人的困难一肩扛下,却甚少提及自己所遇的艰辛,人们才会误解他的成功来得太过容易。然而只有他的朋友才知道,他有着美丽但却高于现实的理想,为实现理想屡屡与现实激烈交锋,前进的每一步都需付出代价。因此,他常被戏称为“堂吉诃德”。

童年无书

孙晓纲常说自己记事很早。然而在整个童年里,却没有看书的记忆。孙晓纲家的藏书本来特别多。但众所周知的那场浩劫开始后,一次抄家,数量庞大的书一下子都没有了。孙晓纲对于那段经历记得特别清楚,有一天他从幼儿园回来,一进家门就发现所有的书柜都空了,他往前踏了一步正踩在一本书上(书散落了一地,此后很长时间就那么躺在地上,被踩来踩去)。这就是他与书的最早一次接触。

在那之后不久的一天,孙晓纲在幼儿园的门口等了很久,直到有一个老师对他说:“没人接你了,我送你回家吧。”那时候,孙晓纲很难理解父母为什么会像空气一样消失;也不明白为什么全楼的小孩都有一把他家的钥匙,经常有不同的手从他家烟囱口的空隙中伸进来,拿走能用的一切东西;也不知道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二哥在第一天生活费就被偷走的情况下是如何养了他那么长时间的。

在那段常人无法想像的日子之后,孙晓纲迎来了童年比较幸福的一段时光,父母被解放,一家人到河南干校生活了大概两年的时间。旁人对孙晓纲的印象总是很健康、很顺,觉得他大概是被众星捧月般或是含在嘴里、顶在头上长大的,总觉得不是从底层打拼上来而是直接从上层飘下来的。因此,孙晓纲特爱用“野生散养”这四个字来形容自己。

读书努力

真正有意识的读书,是在孙晓纲上中学以后。不过,他这个人有一点特殊,那就是谁都能做的事,他没太大的兴趣;别人都干不成的事,他就偏要去试试。读书亦是如此,一本书,不可能只有一种涵义,倘若大家都只有一种理解,岂不是太无趣了。他最先看的是四大名著、《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希腊神话》……这些书他并不是草草地一遍带过,而是反复不断地看。当时红学正处在一个纷乱的处境中,大家都在一窝蜂地批《红楼梦》,而孙晓纲却一天到晚跟着了魔似地背《红楼梦》,甚至有一段时间能把里面所有的诗都背出来。

后来,他又开始仔细研究《西游记》。谁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带着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上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而孙晓纲却认为《西游记》讲的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取经故事,而是在讲一个人生的故事、一个成长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取经的不是四个人而是一个人,唐僧如一个高远而缥缈的理想,孙悟空是源自天生、无拘无束、时刻躁动着的心性(因此小说中提到孙悟空总称之为“心猿”),猪八戒代表着人的欲望和本能……他们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实际上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从天真走向成熟所必须面对的种种困难。

孙晓纲读书很杂,什么方面都涉猎一点,还净是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然而他从少年时代起一直爱看的书却是英国的老小说。很多人觉得,英国人有礼得近乎古板、严肃而缺乏生动,曾打趣说: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些正统的绅士们依然会彬彬有礼地一鞠躬:“阁下,请容我告退。”然而,英国小说却显示出了无尽的优雅、洗练和幽默。在孙晓纲的记忆里,他看的第一本英国小说是加斯克尔夫人的《克兰弗镇》。小说并不是以什么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的也不是悲天悯人或是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仅仅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小镇上一些老绅士和老小姐的生活琐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些看似平淡的故事,字里行间偶一闪动的机智的光芒,“背后告状的人特别可恼,如果跟班的受到嫌疑,等他端一盆汤上楼,让厨娘舀一满勺汤轻轻地跟在他后边,把汤顺着楼梯一直洒到餐厅……”若褒实贬的诙谐口吻,“两位相貌堂堂、理智正常的高贵人物,智力发达的人,从早到晚专心致志地只干着一件事,就是把两枚光滑的石头互相搓来搓去,换句话来说,就是把玻璃弹球再磨得光光的。”一点点无恶意的讽刺,“梳妆台是她们的用武之地……到绸缎店、杂货店走那么一趟就累得她们一整天再也干不了别的什么事了。缝纫和刺绣是她们的正业,做果酱和甜食是她们的苦活儿。”这一切都让人感觉新鲜和有趣。

鲁迅曾说,中国之土壤,一不出艺术,二不出幽默。其实,幽默是可以学习的。孙晓纲从开始欣羡英国小说,就立下志愿:一个男人就应该当绅士,应该幽默。而此后他真的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谁能想到,一个从胡同里长大,住在阴暗的小平房里,抱着花盆追逐只有脸盆那么大一块阳光的男孩,居然要做一个绅士。不过,英国小说里有这样的一句话:“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优秀的人,必定是曾经遭受过苦难的人,他温顺、柔和、耐心、谦逊而又精神平静,这种人才是在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第一个真正的绅士。”

人物成就

孙晓纲从1991年开始创作他的原创作品中国男生漫画《郎雀》。此前他画过《水浒传》、《西游记》,因为笔下的人物一个个都那么鲜活生动,很多出版社都约他的稿子。然而他却从未感到满足,因为他那如有生命般颤抖的笔尖,好像急不可耐地要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于是,他推掉了所有的稿子,最后甚至辞去工作,在家专心创作。很多人不理解,笑他傻,万一不成功怎么办。孙晓纲对这些毫不理会,只是一门心思创作,而且前六年里不跟任何人说自己的作品。而1998年,《郎雀》一开始连载,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多年来也越来越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笔者问孙晓纲,为什么要起“郎雀”这个名字。他说,之所以叫“郎”,是因为自己喜欢狼,喜欢它那种独立生活的气质。孙晓纲不喜欢狗,循规蹈矩、听命于人,他觉得这样生活太没意思,中国的教育却总希望把孩子都培养成乖宝宝,而且长久以来中国的卡通也太阴柔。因此孙晓纲要画的漫画是给中国的男生看的,要让男孩更像男孩。而之所以叫“雀”,是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意。所有的故事都是以小见大、寓意深远的。

孟子有一句话:“五百年江山待有王者兴。”这里说的“王者”并不是手握大权、身披皇袍的君主,而是在思想上、知识上开一代之先河的精神领袖。因此,儒家称之为“素王”。孙晓纲正是抱着对“素王”的倾慕来创作的。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将来能影响一代人。

因此,在深层意义上,《郎雀》不仅仅是一部儿童漫画,而是能让孩子从小看到大直到真正看懂的漫画。郎雀不仅是一个武功高强的小孩,更是一个永远说真话的人。在每一个以小见大的故事中,不论大人们是如何变换花样地伪装自己的私心,他们永远驳不倒的都是那个说真话的郎雀。孙晓纲说,他是以真实去触动孩子的心扉,不需要太多技巧,但需要很多勇气。其实,艺术难道不是发自内心、从骨头里榨出来的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吗?

《郎雀》的故事里有好人也有坏人。在中国古代,对于性善性恶有很多种说法——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而孙晓纲说,这世界上有10%的好人、10%的坏人、80%不好不坏的人。《郎雀》的每个故事都在告诉人们,好人和坏人产生的必然性。他想通过故事来教育人,来冲击我们这个民族血液里的问题,就像是堂吉诃德,就像一个人用一根大木头撞一扇巨大的门。孙晓纲说,他起码要撞出一个印来。他的书,让孩子去看,看到20岁、30岁能明白,35岁能去做一些事,也许有一天能够改变我们这个民族——这就是孙晓纲这一生想要做的事,也是他认为最有趣的事。 [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