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孙敬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敬会

孙敬会 (1940.1—) 字克齐, 山东潍坊寒亭朱里东于渠人。 擅长中国画。 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孙敬会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 业教研室主任,教授。现济南居住。

基本信息

中文名:孙敬会

出生日期:1940.1

毕业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代表作品:《黄河两岸映朝晖》、《矿工兄弟》、《周总理与齐白石》等

人物简介

孙敬会 (1940.1—) 字克齐, 山东潍坊寒亭朱里东于渠人。 擅长中国画。 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

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 业教研室主任,教授。现济南居住。作品有《黄河两岸映朝晖》、《矿工兄弟》、《周总理与齐白石》等 。出版有《写意人物画技法》、《中国肖像画研究》、《孙敬会人物画选》等。 孙敬会夫人李明媚亦是画家。

艺术简介

孙敬会,1940年生于潍坊,中学时期,蒙师郭兰村先生教诲;1957年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就读美术专业,在济南受益于于西宁,王凤年先生等名家良师的教诲;1960年由山师选送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继续深造,同时於北京国画院在吴光宇,吴一航,任率英先生指导下进修人物画,并在陈大章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研习探索,临摹历代名家作品,打下了身后的传统基础,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1年应文化部邀请参加中国画研究院创作组活动期间,得益于黄胄,蒋兆和,叶浅予,蔡若虹等先生教诲。

孙敬会是一位功力扎实,具有全面艺术修养的优秀美术教育家和杰出的中国国画家。上世纪70年代他就以其精湛的艺术创作享誉省内外,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和省美术展览并获奖;80年代调入山东艺术学院从事高等美术教育事业,历任国画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桃李遍天下,取得丰硕成果。在美术创作上,他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作品,如其国画作品《黄河两岸映朝晖》,《山河同在》,《运筹帷幄》入选全国美展;《矿工兄弟》获“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作品奖”,《周总理与齐白石》获“全国首届教师美展专业组最高奖项(优等奖)”;传统题材作品专题画册《孙武斩姬》1989年获“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作品《李白醉酒》1999年获“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金奖”。

1988年成功地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孙敬会李明媚人物画展”。此次画展赢得首都书画界的好评。黄胄先生题词:“气象高旷而不入疏狂,操守严明而不伤激烈。[1]”欧阳中石先生题词:“纤纤可见毫发,幽幽足味神髓,笔在纸上,意在画外。”不少书画家当场题词“炉火纯青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别开生面”“鲁国风雄”等励句赞语。中国日报记者报道说:“孙敬会李明媚人物画展不仅赢得美术界专家的好评,而且强烈地吸引了一批喜欢现代潮流胜于传统的青年画家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晚报及“中国画”等各地报刊三十余家媒体报道和刊登作品。上世纪90年代曾应邀赴日,新,澳等国进行艺术交流和展出。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南海,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纪念馆及天津艺术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江苏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井冈山纪念馆,四川白帝城纪念馆等各地博物馆纪念馆所收藏。

孙敬会先生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教委人文社会学评委会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研究员、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圣邦美术院董事长兼常务副院长、山东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相关评论

“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一

个崇尚民族魂的画家,才称得上为一名真正的画家。”

一一作者题记

对于孙敬会先生那出神入化、笔墨老辣、苍劲轩昂的人物画,使人不能不有一种仰首落帽之感。可是在采访孙先生之前,却有一团“雾阵”晃在笔者面前,使人踌躇不前。因为一篇真正意义上的专访,实则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是怕俩人心灵上难以沟通,写出来的东西味同嚼蜡;二怕孙先生真如“雾阵”所言,笔者还真怕失去作家的自尊,所以……

然而真正见到孙敬会先生却一下子改变了笔者先人为主的印象。他看上去比照片上还要年青、风度潇洒,聪明睿智。谈吐间似乎透露出一种“拳王争霸赛”胜利者身上那种咄咄逼人的霸气和自信,但又不是狂妄自大。实际生活的孙先生是个十分爽快热情、讲究实效的人,因为刚刚搞完一套《水浒人物全图》彩墨画的创作,虽身心略带点疲惫,但当笔者谈及其艺术创作和治学观念,论及其鸿篇巨制构想之时,先生心胸豁然开朗,视笔者为朋友,慷慨坦荡、欲将心中的雄奇妙构、心得感悟、一吐为快。过去笔者只是从画家传上认识孙敬会,而现实生活中的孙敬会,就像一个曾被多次开采过的矿井,但在更深处还有很厚的一个层面尚未挖掘。正如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游褒禅山》中所

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最后所见的必然是一个深蕴的富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