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孙奇逢

增加 9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孙奇逢'''(1584-1675年) 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字启泰,号钟元,晚年讲学于辉县夏峰村20余年,从者甚众,世称 夏峰先生 。  [[ 李颙 ]] 、[[黄宗羲]]齐名,合称 ''' 明末清初三大儒 '''
从明至清,孙奇逢前后11次被皇帝征召做官,均坚辞不就,被称为“孙征君”。他一生专心教授著述,理学成就突出。治学“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主张“人无贤愚”,只要肯学,“必开以性之相近,使自力于庸纾”。这种不论身份地位,一律以诚相待、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在当时广受赞誉。
容城属直隶保定府,孙奇逢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为官清正,为乡人所称。孙奇逢在少年时就志向非凡,十四岁入邑庠,谒杨尚宝,被问道"设在围城中,内无粮刍,外无救援,当如之何?"孙奇逢朗声答道"效死勿去",杨尚宝料定此子日后必有大成。十七岁登万历庚子年京兆榜,与定兴鹿善继相识,一见如故。论学之余,彼此"以圣贤相期勉"。
二十二岁,孙奇逢赴京应试,途中闻父亲过世,随即弃考归乡。一准古制,服丧服,筑室墓旁,为父亲守丧三年。偏偏祸不单行,三年期过又遭母丧,孙奇逢心伤之余,一仍父礼,为母亲服丧三年。孙奇逢的" “''' 倚庐六载" '''” ,乡里提及,每每称颂不已。
明朝天启年间, [[ 魏忠贤 ]] 把持朝政。天启四年(1624年), [[ 杨涟 ]] [[ 左光斗 ]] [[ 魏大中 ]] [[ 周顺昌 ]] [[ 黄尊素 ]] 等人先后下狱。孙奇逢与鹿正(鹿善继父)、张果中等人倡义醵金营救,安顿诸人子弟,并函请督师山海关的蓟辽总督 [[ 孙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对魏忠贤施以威慑。一时义声震动儒林,誉为" ''' 范阳三烈士'''"。那时,鹿善继以主事身份辅助大学士孙承宗军事。奇逢就给孙承宗上书,以大义相责问,请求孙承宗紧急上疏搭救。孙承宗,准备借入朝觐见皇帝当面陈说求情,计谋未成而光斗等已经死于东厂监狱中。
魏忠贤诬陷光斗等贪污巨大,严格追查他们的家属。奇逢与善继之父鹿正、新城张果中筹集士民捐助代为上缴。光斗等最终因此被归还骸骨,世人称道他们的行为,赞誉他们为范阳三烈士。台垣及巡抚交替上奏章推举他,推辞不起就职。孙承宗准备上疏请奇逢以职方来辅助军事,后来尚书范景文想聘为辅助筹画,都推辞不去。
当时,京城附近盗贼横行,奇逢率领家人到易州的五峰山,他的门生亲友跟从相互保护的有数百家。奇逢部署防守抵御,此时教书育人也未曾停息。顺治二年,祭酒薛所蕴以奇逢学问品行可以相比元代的许衡、吴澄,推荐他执掌国子监,奇逢以有病推辞。七年,向南迁徙到河南辉县苏门,九年,工部郎马光裕以夏峰田庐相奉送,于是率领子弟躬耕于此,四方来学习的人,也给其授于田地来耕种,他们居住的地方形成村落。居住在夏峰二十五年,屡屡征召都不起来应召。
顺治元年(1644年)明亡后,由于故园被清军圈占,孙奇逢举家南迁至河南辉县。夏峰村位于辉县苏门山下,紧靠名泉百泉,山清水秀,地僻清幽。工部侍郎马光裕赠以田庐,孙奇逢从此隐居夏峰。此间清廷多次征诏,甚至以国子监祭酒之职相聘,均遭拒绝,时人尊称其为" 征君"
孙奇逢的著述多成于晚年隐居苏门期间,讲学之余,兼及著述。亲自定稿的著作有《理学宗传》、《四书近指》、《晚年批定四书近指》、《中州人物考》、《畿辅人物考》都是他居夏峰时所作。《理学宗传》是孙奇逢的倾力之作,是先于 [[ 黄宗羲 ]] 《明儒学案》的一部学术史著。全书二十六卷,三易其稿,几乎倾注了毕生心血。该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作者晚年的理学观点,特别是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所持的态度。
康熙十四年,去世,年九十二。河南河北学者在百泉书院祭祀他。道光八年,从祀文庙。奇逢弟子甚多,而新安魏一鳌、清苑高鐈、范阳耿极等跟从游历最早。到家门问答,一鳌为最多。睢州汤斌、登封耿介都是做官到监司后去接受教育的,汤斌自己有传记。
==学术成就==
 他在明史研究中,著有《取节录》、《乙丙记事》、《甲申大难录》等,详记明清之际反对阉党、农民起义和抗清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他在地方史志的研究中,著有《中州人物考》、《畿辅人物考》二书等。后人编有《夏峰集》、《孙夏峰先生全集》等。 [[ 钱钟书 ]] 《谈艺录》认为,"方苞写孙奇逢传,人家看了不满意,认为孙奇逢的为人,有三个特点:一是他的讲学宗旨比较突出,主张身体力行;二是他的义侠之迹,在明末乱世,他能够率领几百家据守险要,保全乡里;三是他的门墙广大,教育了很多人才。"
孙奇逢的学术,本来以陆象山、王阳明为根本,以慎独为宗旨,以体察认识天理为要务,以日常所用伦常为实际。他修身苛刻严厉。人不论贤愚,如果问学,必定用与他性格相近的道理开导他,使他能够自力于平时行动。对人不作态,即使是武夫悍卒,必定以诚意相待他。因此,名在天下而没有人嫉妒。著有《易大旨》五卷。他学《易》于雄县李崶,年老以后,挑拣要旨以示与门人。阐发解释道理,切近人事。以《象》、《传》通一卦之旨,由一卦通六十四卦之义。他生平学问,以实用为主。因此所说的都有关法戒。又著作《理学传心纂要》八卷,记录了周子(即周敦颐)、二程子、张子、邵子(即邵雍)、朱子、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作为直接道统的传人。
==哲学思想==
孙奇逢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孙奇逢将 [[ 朱熹 ]] 的"格物致知"与 [[ 王守仁 ]] 的"致良知"合二为一。指出朱熹和王守仁的穷理、致知和良知均得自孔子,而这是殊途同归,并无矛盾之处,不应将二者对立起来。其次,提出了"顿从渐来"的顿渐合一说。再次,将"道问学"与"尊德性 " 合二为一。最后,他提出了"躬行实践"、"经世载物"的思想,在知行关系上,肯定了王守仁"知行合一"合理的一面,认为做学问的,不应是空谈家,应注重实践,重视经世致用。
==后世纪念==
2015年4月10日,孙奇逢纪念馆在其故里保定市容城县北城村开馆,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ref>[http://report.hebei.com.cn/system/2017/04/12/018039013.shtml 【情义哥报雄安】探访容城三贤故里之孙奇逢纪念馆-长城原创-长城网]</ref>
{{Reflist}}
[[Category: 孫姓明朝人物]][[Category: 理學家清朝人物]]
22,7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