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仁玉
沒有或很少條目連入本條目。 (2019年12月29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12月29日) |
孫仁玉(1872年-1934年),男,劇作家,名瑗,字仁玉,祖籍陝西臨潼。孫仁玉是一位教育家、劇作家,他出身清貧,憑自學成為貢生,後畢業於法政學堂。早期為同盟會員,奔走革命。以後致力於教育與秦腔戲劇藝術事業,一生以啟迪民智,除舊布新為己任。
孫仁玉 | |
---|---|
原圖鏈接 [1] | |
出生 | 1872年 |
逝世 | 1934年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名瑗,字仁玉 |
職業 | 教育家、劇作家 |
人物生平
易俗社百年大門
家境貧寒的他16歲被聘為私塾教師,後考入陝西涇陽書院,受到具有維新思想、提倡科學的學者劉光賁的影響,並加入同盟會。清末中舉卻無心仕途,先後擔任陝西宏道高等學堂、省立中學、女子師範等學校教師。1912年以後,孫在受聘陝西省修史局任修纂時,常與同事李桐軒切磋啟迪民智、普及教育之方法,提出組織新戲曲團社、編演新戲曲、改良社會、移風易俗的設想,得李贊同。孫、李遂制定章程,率先倡導,在張鳳翽、井勿幕、張鈁的支持下,經高培支、王伯明、范紫東、師子敬、寇遐、劉介夫、楊西堂、薛卜五等100多位社會名流署名共同發起,創辦陝西易俗伶學社(後改名陝西易俗社),孫還捐出700兩銀子作為開辦費。與李桐軒發起創辦易俗社。1912年易俗社在西安土地廟什字街掛牌成立。
成就榮譽
孫仁玉先生
他力主易俗社以排演新戲為主,劇社成立僅一個月就創作出提倡婦女放腳的《新女子頂嘴》,易俗社首演《將相和》更是影響深遠。
易俗社創辦之後,孫在任教之餘,努力編寫劇本,有時為了專心構思劇本的情節,越家門而過,忘掉入門。他夜間提着玻璃馬燈,又是高度近視眼,徒步從東關龍渠堡的民立中學走到城裡的劇社,往來途中都在想劇情,回家後他漫不經心地草草吃完晚飯,就又急着備課、寫戲,有時又提上鏡鏡燈去易俗社處理事務。幾十年來他從來沒有睡過一宿好覺,躺在床上,還在構思劇情、推敲台詞,覺得滿意了,便趕快披衣而起,伏案疾書。不管盛夏酷暑,不管隆冬嚴寒,他都從未改變,或間斷 .,先後編寫了177個大小劇本,作品數量之多,在秦腔劇作界無人可比。他編寫的《將相和》《火牛陣》《櫃中緣》《三回頭》《青梅傳》《滅蟒記》《鎮台念書》《白先生看病》《巴里西燒瓷》《小姑賢》《看女》《雞大王》等劇,受到三秦各界人士的歡迎,不少被全國其他劇種移植,且成了常演不衰的傳統劇目。其中《楊氏婢》《三回頭》《櫃中緣》在台灣演出,也受到好評。孫仁玉共編寫大小劇本160多個,其中除36個大本戲外,余者均是折子戲。《青梅傳》、《復漢圖》、《櫃中緣》、《將相和》、《鎮台念書》、《看女》、《白先生看病》、《新小姑賢》、《雞大王》等是他的代表作。
社會評價
張玉振先生著《孫仁玉傳》
他一生無意為官,潛心教育,曾執教於陝西宏道高等學堂、臨潼橫渠學堂、陝西省第一中學、陝西省女子師範、陝西省第三中學。桃李遍及陝甘兩省。曾創建臨潼雨金高級小學、西安民立中學。以教授史地榮膺西安教壇"三老",獲中華民國教育部嘉禾勳章。(當時在西安教育界有著名的"三老":孫仁玉、劉銳亭、楊柱國,他們教學認真,教案內容豐富多彩,講授方法生動活潑,深受學生的喜愛,在教育界中享有盛名。)民國元老於佑任,水利專家李儀祉,中國新聞先驅張季鸞,外交家、社會活動家張溪若,戲劇史學家范紫東,戲曲家李約祉等均為先生的得意門生。
孫仁玉熱愛秦腔戲劇,他認為戲劇對移風易俗是大有作用的,因此他積極為發展秦腔而奔走,和同人創辦"易俗社"劇社。曾任易俗社評議長、社長、編輯主任等職務,對秦腔劇的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同時他重視秦腔劇本的創作,先後創作秦腔本戲、折子戲共達140餘出。其內容非常廣泛,有歷史的,有社會風俗的,家庭婚姻的等各方面。這些劇本鞭笞社會陳規陋習,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真正起到了移風易俗的作用。
他在易俗社時,愛護學生與演員,善於發現人才並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在易俗社招生中,凡來報名的,他都仔細觀察,認真識別,儘量做到人盡其才。名旦劉箴俗,自幼喪母,隨其父以挑擔賣羊血糊口。來社報名時,負責人見他衣衫襤褸,手臉骯髒,且有頭瘡,拒而未收。其父領他出社門時,適遇先生外出歸來,問明情況,又仔細端詳,認為是旦角之才,即准其入社。後劉箴俗刻苦努力,在易俗社藝精德高,在赴漢口演出中,得到很高的評價,當時多人在報刊上賦詩寫文讚譽,得以與梅蘭芳、歐陽予倩鼎足而三,即"南歐、北梅、西劉",足見其名譽之高。又有旦角張秀民,原在其它劇社學老生,因學習不成被該社辭去。後張入易俗社,先生一見便說:"這是旦角的材料,叫他學老生,無怪學不成。"張習旦角後,一鳴驚人,譽滿關中。孫仁玉先生慧眼識珠,是幸運的眾明星的"伯樂"!
孫仁玉為人耿直。民立中學劉仰伯觸怒軍閥被槍決,他親赴刑場,買棺收屍,並以微薄薪俸,資助其家屬;同鄉李虎臣督陝時,委他為禁煙局局長,他卻以"能力不夠","編戲,教書行我所素"而不逢迎做官。
孫仁玉以教書寫戲為樂,生活簡樸,仗義疏財,愛惜人才。他一生不願做官,過着清苦的生活,他的成就為人們所敬仰。 1934年7月14日,孫仁玉因患腦瘤在西安病故,易俗社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和追悼大會:
大會輓聯為:
上聯:先生是教育名家孝廉令范若方之古人宛如谷口煙霞侶
下聯:問世有菊部詞章梨園矩矱頼傳於後代不減笠翁粉墨林
愛國將領楊虎城等社會賢達,梅蘭芳等全國戲劇界著名人士敬獻了輓聯。出殯時,西安數萬群眾站在馬路兩旁為他送行。
一年後,由夫人徐氏主持,將孫仁玉先生的靈樞由沙江村遷葬於臨潼縣雨金鎮北孫村祖塋。
孫仁玉先生的一生,與易俗社的命運和戲曲事業緊緊連在一起,他為易俗社奠基,他是易俗社靈魂、精神領袖。為人民大眾寫好戲,為秦腔藝術事業的發展而艱苦奮鬥了一輩子。他一生只知奉獻,不求索取,潛心創作,默默耕耘。他以自己艱苦的戲劇實踐,輝煌的藝術成就,卓越的管理才能,不朽的傳世佳作,一代風範的高尚品格終結了人生。他一生所做的巨大貢獻,所編寫的劇作,盡可與他同時期、甚至中外的劇作家相媲美(同時代的蕭伯納、波萊希特、斯坦尼弗拉夫斯基、奧尼爾等),可能在某些方面還有超人之處。孫仁玉先生是中國近代戲曲史上少見的多產作家和卓越的戲曲改革家,戲曲教育家,戲曲活動家。他的成就燦爛輝煌,他是一個偉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