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过鹰城(崔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孔子周游过鹰城》是中国当代作家崔蕾的散文。
作品欣赏
孔子周游过鹰城
自周文王化行汝坟国以来,叶县遵化成就了叶县的古往今来,一直到孔子出现,延续了今古传奇的续篇。当孔子周游列国的车轮滚滚而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路车铃一路坎坷。鹰城一开始,其下就接二连三,来往于今日叶县、鲁山、郏县和襄县之间。历史是一面镜子,透过历史的烟云,依稀可以照见孔子周游过鹰城的真实面貌。
《史记·去鲁歌》记载,孔子相鲁。鲁大治。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于大人。孔子遂行。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何优哉游哉。维以卒岁。”说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的原因。3年前我读钱穆的《孔子传》,其中谈到孔子与弟子失散,他只身一人跑到了郑国,在郑韩故城东门,被人家说成是惶惶如丧家之犬。在来鹰城之前,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又被吴兵包围,7天都没有吃上饭,今上蔡县菜沟镇尚存有厄台。在互乡又遭到了村民的刁难,孔子说了一句话,“互乡人难与言”。这个时间,何去何从?孔子多有思索,见别的方国不容纳自己,他转而向楚国方向谋求发展。据《列国志》载,公元前494年,孔子师徒困于陈蔡旷野之中,子贡突围求楚,楚昭王发兵营救脱难,遂决计赴楚。而叶县作为楚国北部边疆,孔子由今日的淮阳而来,由东到西,叶县是必经之地。同时,鲁山是西鲁,早于东鲁,故而在南向楚国寻求突破的时候,孔子也免不了要到西鲁寻求一番真经。
史书记载,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时,因慕楚封疆大吏、食于叶邑沈褚梁的政风,故取道经过叶境。孔子曾两次经过叶县,一次是在由卫国前往陈国的途中,在今天的邓李乡一带渡过沙河;一次是由楚国至卫国的途中,经由今天的旧县、田庄、城关、遵化店等地,一路向北。虽然时间都不长,但留下了不少遗迹和传说故事,一些村庄也因孔子而得名。《论语》一书对此多有记述。据推测,孔子应为公元前494年游楚之时到过叶县。
《韩非子》: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先说孔子一行第一次进入到叶县境内的故事。平顶山市高新区遵化店镇原党委书记李国强亲口对我讲,孔子师徒走出陈蔡困境,顺着偃城大道,往叶县方向而来。他们从舞阳县北舞渡过沙河,刚入叶的第一个村就是他的老家邓李乡泥车村。据说当天下着大雨,孔子师徒坐的车子深陷入车压辙的黄泥之中,不得动弹,书简被浸。后来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车子才被拉出来。这叫我想到1994年,我们万里行越野车陷入内蒙古草原的泥潭后,尽管我们展开了积极的自救,但车是越陷越深。后来也是承蒙当地牧民动用东方红拖拉机才把车拉了出来。只不过后人有心,为纪念这一史实,便于此地建村,名曰溺车,又名泥车。
第二天,雨过天晴,孔子一行出泥村东南行,行之不到500米远,看到前方有个大土堆,高约2米,方圆60平方米平台,跟四周田地相比,地势稍高。孔子一行索性把昨晚淋湿的书一一摊开,放在土堆上晾晒,这个土堆由此得名晒书台。之前,在蔡州,孔子也有一个晒书台,其位于上蔡县城北30华里华陂乡陈蔡铺村的西南方,原是枯河中的一座高台之上。令人神奇的是,此台如同叶县辛店乡水中一座古墓。水长随长,水消随消。同样是孔子周游列国,也是途中遇雨,书被淋湿后,晴天后,曾在此地晒书。后人为尊敬孔子,在此修建飞檐八角棱形的晒书亭。在晒书亭的西南角有一寺院,原名云朝寺,孔子晒书后改为书台寺。汉初始建文庙大殿于其台(上),塑圣像三墩于其内,四周苍松翠柏环抱,青烟袅袅,紫气缭绕,金碧辉煌,威严壮观。后经唐、明重修,清朝康熙庚午年间,邑令李廷望集巨资修复,建石坊一座,上书“孔子晒书台”。
当孔子的书一一晾干后,他们一行开始走路,但因雨淋头之后不说,身上的衣服二次经过太阳晒出汗后,个个觉得浑身难受。于是他们把衣服解开边走边透透风。风吹乱发,当头发已被吹干,孔子开始梳理蓬乱的头发。这一梳不要紧,当地人就把孔子梳理头发的地方叫做“妆头”。为了避讳,又称之为“桩头”。作为故事发生地,后人在妆头村北的河堤上修了一座孔子庙,庙南边栽了一棵树龄在1500年左右的银杏树,至今我们可以看到。
次日上午,孔子师徒离开桩头村,风尘仆仆驱车赶路,走了约8里地远,车子停了下来。原来路中间有一群顽童在做垒土城游戏,他们死活不肯让路。挑头的是一名叫项橐的小孩,反问孔子,是城该为车让路,还是车应绕城而过呢?孔子闻之有理,赞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并尊之为师,下车扶銮,绕城而过。《三字经》云:“昔仲尼,师项橐”,即此典故。从此,村子易名揽车李,又名銮场李。孔子这种宽容大度,择师不分长幼的精神,渐化为叶县人的传统美德。“揽车李”则是因为孔子所乘的车在行进过程中被一个叫项橐的小孩所筑的石城所阻而得名。中国古代蒙学读本《三字经》曾提到这个故事:“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后世尊项橐为圣公。
此外,关于项橐还有一个版本。说孔子尝闻莒国(今山东莒县)之东南海边有纪障城,周围百姓淳厚且皆博学。一日孔子与弟子数乘车马风尘仆仆来到今碑廓地境,正当与弟子纵兴谈笑,策马东行,见前边大道上几个戏耍的玩童躲于路边,唯有一玩童立于路中不动。此童正是项橐。子路见状,停车呵斥,但项橐还是不动。孔子在车上探身问道:“无知顽童阻车于路中,是为何意?”项橐见老者出言不逊,心生不快,决计要戏弄一下这些人,就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过去。”孔子道:“城在何处?”“筑于足下。”孔子见这孩童不亢不卑,气质非凡,便屈尊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摆成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御车马军兵。”“小儿戏言,车马从此过,又待如何?”“城固门关,焉能过乎?”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这纪障地方的人果真聪慧,连小儿都如此伶俐,只不过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详察。于是孔子问道:“却又如何?”“城躲车马,车马躲城?”孔子无言以对,随绕“城”而过。
孔子与弟子怏怏不快。见路边一农夫锄地,子路便蓄意戏问道:“农家做何?”农夫答道:“锄地。”“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见农夫答不出,师徒正欲窃喜,项橐从后赶来答道:“我父年年锄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先生行必乘车马,想必知马蹄日抬几度?”子路哑然。孔子见小儿聪颖机敏,列国少见,非神童莫属,便下车细察。“观你孩童才智过人,今你我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如何?”项橐道:“不可戏我。”“童叟无欺。”孔子接着说:“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项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稍一顿,项橐问:“人之体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孔子无对,依适才君子之约,正要问如何拜师,项橐已纵身跳入旁边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项橐浮出水面道:“沐浴后方可行礼,夫子也沐浴。”孔子道:“吾不曾学游,恐沉而不浮。”此处说法明显与孔子带领师徒沐浴有关历史记载相悖,但是民间版本,不予深究。项橐道:“不然,鸭子不曾学游,反而浮而无沉。”“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葫芦圆而且内空,故而不沉。”“钟圆且内空,何又沉而不浮。”孔子面赤语塞。
项橐沐浴毕,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打道回曲阜,从此不再东游。后来便有了“项橐三难孔夫子”,“君子之约、童叟无欺”等词语均出于此。
作者简介
崔蕾,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