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威舍镇

中文名 :威舍镇

所属地区:贵州省兴义市

威舍镇位于贵州省兴义市西北部,是兴义市重点开发建设的城镇,是全国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兴义市工业基地、兴义"西北大门"。 兴义是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 1992年,兴义撤乡建镇,兴义市人民政府组建威舍镇。

兴义市威舍镇具有交通、区位、资源三大优势,1997年,横贯黔滇桂三省(区)交通大动脉南昆铁路建成运营后,相关的产业迅速集聚,经过10多年时间,形成了煤炭加工、冶金、物流三大产业。

兴义市威舍镇处于海拔1300-17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6.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有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有黄泥河、容量为4700万立方米的木浪河水库和容量为56万立方米的七孔水库,此外还蕴藏有煤、铁等矿产资源。

兴义市威舍镇境内设有南昆铁路最大编组站,212省道穿境而过,兴威公路可直达兴义市中心。[1]

目录

概况

威舍镇位于兴义市西北角,东连清水河镇,南邻云南省富源县古敢乡,西与黄泥河为界与云南省富源县黄泥河镇隔河相望,北与"江南煤都"六盘水市的盘县保田镇接壤,地处东经104°37′-104°48′、北纬25°15′-25°22′,海拔最高1700米,最低1300米。

兴义市威舍镇年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350.5毫米,无霜期315天,属岩溶山地地区。水资源有木浪河、七孔水库,黄泥河经阿依、下德赫、新村3个村,由杨家冲流入云南富源县黄泥河镇。红军长征曾途经威舍,贺子珍在寡妇桥战斗中负过伤,蒿芝冲有红军卫生部旧址。

南昆铁路最大编组站建在境内,212省道穿境而过,兴威公路直达兴义市区,镇区到各村及周边乡镇均有公路相通。

兴义市威舍镇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红军长征曾途经威舍,红军村(原猪场村)有红军电台指挥部、红军洞等革命旧址,青龙村蒿芝冲有红军卫生部旧址。

历史沿革

1984年,兴义改威舍公社为威舍乡。

1992年,兴义撤乡建镇,兴义市人民政府正式组建威舍镇,镇政府驻光辉村(今光辉社区)。

2010年5月,响应国家产业升级调整政策的号召,关闭小机焦炼焦厂,转型成立了桑立洁净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入资金3.8亿元,建设100万吨型煤焦项目,实施无烟型煤项目技术改造,一期工程15万吨、二期工程30万吨型煤生产线已投产,产品主要销往云南、广西、广东等生产高精密科技产品的企业。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00万吨新型无烟型煤,年产值可达20亿元,创税近2亿。

2010年,在贵州省吹响工业强省集结号的东风下,兴义威舍工业园区于当年10月成立,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以规划为龙头,优化工业布局,积极引导入驻威舍的企业开始了新一轮规模扩张,生产方式由原来的粗放向精加工、规模化升级。

工业发展

2008年6月11日,陈鸣明同志到威舍镇调研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了"威舍镇要争取建成总产值达百亿元的新型工业化重镇"的目标要求。自那时起,威舍镇始终坚持采取以商引商、区位招商、存量招商等多种有效手段,努力把扩大招商引资作为快速推进"兴工强镇"战略的第一要务来抓。仅2008年-2010年,就先后引进项目20多个(含技改),涉及资金30多亿元:投资3.8亿元的桑立公司100万吨洁净型煤、投资3亿元的威红燃料有限公司120万吨洗精煤、年交易能力500万吨的煤炭物流中心、分别投资1.4亿元和1.3亿元的步步升、森干两公司的2*25000KVA电热炉技改、投资1.2亿元的年产10万吨镍铬合金生产等重大项目纷纷入驻,并相继完工投产。此外,投资上亿元的国友公司扩能技改、盛火公司、友林公司、威龙公司60万吨煤炭洗选等项目已竣工投产。

截止2010年底,共有40多家规模以上的企业进驻,当年工业总产值达17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以龙华、盛火、威红为龙头,年产洗精煤300万吨的煤炭深加工集群;以昌威、森干、步步升为龙头,年产硅锰合金、镍铬合金10万吨的铁合金集群;以铁路、龙华、威红、友林为龙头,年运输量达150万吨的煤炭物流集群。当前,威舍镇正在抓住威舍火车站列入战略装车点的机遇,实现现有四家铁路专用货场的资源整合,有效推进威舍危化品专用货场、综合货场项目,实施西进北上战略,积极拓展云南四川市场,为建成滇、黔、川经济区域物流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视频

黔西南兴义市威舍镇阿依小学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