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威廉·布克蘭

增加 21 位元組, 3 年前
增加內部連結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379871501/641 來源出處騰訊]]]
'''威廉·布克蘭'''(英語:William Buckland,1784年3月12日-1856年8月14日), [[ 英國 ]] 神學家,曾任 [[ 西敏寺 ]] 座堂主任牧師,也是一位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 他是 [[ 牛津大學 ]] 的第一位地質學教授。
布克蘭撰寫了第一篇有關 [[ 恐龍 ]][[ 化石 ]] 的論文,並將之名為 [[ 斑龍屬 ]] 。他證還明了柯克代爾洞(Kirkdale Cave)在史前時期就有鬣狗科聚居的論點,因此他獲科普利獎章。 他認為遠古生態是可以透過科學分析來重新構造,還提出了以使用糞化石的方式來重構古生態系統。
布克蘭是一個山峽創造論(Gap Theory)支持者,他認為聖經記載的創世紀是描述一個漫長週期中的兩個獨立事件;這個觀點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提出,以此來調和聖經記錄以及地質學的關係,從而認定地球的年齡。
==斑龍屬的研究==
在1824年,他成為倫敦地質學會會長。他宣佈他發現了在司東費爾德的一個巨大的爬行動物,他命名為斑龍屬(即大蜥蜴),第一人將之稱為「恐龍」的化石骨, 佢今已有1億8千1百萬年至1億6千9百萬年。<ref>{{Cite Web|url=https://www.xzbu.com/7/view-11452883.htm|title=https://www巴克蘭.xzbu.com/7/view-11452883.htm第一個描述恐龍的人|website=未知|accessdate=2021-03-21}}</ref>
1825年,布克蘭成為美國文理科學院的名譽會員。同年他被任命為牧師。
13,3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