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姚建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姚建年
出生 1953年9月
福建晋江
国籍 中国
母校 福建师范大学
职业 研究员
研究领域 新型光功能材料

姚建年[1]
物理化学家,1953年9月生于福建晋江。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1990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硕士学位,1993年获该校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英国皇家化学会和国际纳米制造学会的fellow,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中国综合研究中心顾问。

教育背景[2]

  • 1978.3-1982.1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 1988.4-1990.3 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合成化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 1990.4-1993.3 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合成化学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人物生平[3]

  • 1995.8-1999.4 中科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 1999.4-至今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 2000.4-至今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副所长
  • 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08.1-至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副主任

研究方向

  • 有机功能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无机/有机复合光致变色材料的构建和性能研究
  • 无机纳米功能结构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 仿生超分子化学与光电功能材料

科研成果

  • 将纳米科学研究对象从半导体扩展到有机体系,在有机低维光功能材料科学领域开展了原创性研究。最早证明了有机纳晶的激子手性和荧光量子尺寸效应,发现了介观激子效应对能带结构的调控规律,提出了基于有机分子组装的微纳结构制备的新观念,其中分子设计-作用调控-控制合成的研究思路成为该领域的普遍共识。相关成果获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率先在有机低维材料中发现了高效发光、光限域和传播等性能,并实现了微纳白光光源、有机纳米激光、深紫外探测器等基本光子学器件,这些成果为突破衍射极限、实现纳米尺度上新型光电器件互联集与成以及有机纳米光功能材料的实用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并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主要奖项

  • 2004年,以成果“若干新型光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 2013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 一等奖(第二获奖人)
  •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15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2016年,荣获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

参考资料

  1. [1] 中国科学院
  2. [2] 福建师范大学
  3.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