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妄语 | |
---|---|
妄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wàng yǔ",意思是虚妄不实的话、谎言;说假话。 出自《后汉书·王霸传》。与中医、佛学相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妄语 [1]
外文名称 tell lies;wild talk;rant
拼音 wàng yǔ [2]
解释 虚妄不实的话;说假话
出处 《后汉书·王霸传》
相关类别 中医、佛学
汉语词语
基本信息
【拼音】wàng yǔ
【英译】[tell lies;wild talk;rant]
【基本解释】虚妄不实的话;说假话
详细解释
1. 谎言,虚妄不实的话。
《梁书·良吏传·何远》:"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鲁迅《边文学·北人与南人》:"相书上有一条说,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我看这并不是妄语。"
2. 撒谎;胡说。
《后汉书·王霸传》:" 光武 笑曰:'候吏果妄语也。'遂前。"
《百喻经·偷牦牛喻》:"知尔妄语,都不可信。"
宋俞文豹 《吹剑四录》:" 温公 谓诚自不妄语始。真格言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祝翁》:"咸以其新苏妄语,殊未深信。"
3. 佛教五戒之一,又十恶之一。
《智度论》十四:"妄语者,不浄心,欲诳他,覆隐实,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
《水浒传》第四回:"我与你摩顶受记,教你'一不可杀生,二不可偷盗,三不可邪淫,四不可贪酒,五不可妄语'。此五戒乃僧家常理。"
妄语分为四种:上人法妄语、大妄语、中妄语和小妄语。
佛教用语
佛陀的比喻
佛陀曾作过一个的比喻。一位大富长者有很多小孩,住在个大房子里,这房子年旧失修,并且着火了,但小孩子们不懂事不怕火,继续在房子里玩,长者也没有能力自己把小孩一一抱出去,这时长者就对小孩子们说,快出来,外面有你们喜欢玩的东西啊!于是小孩们就蜂拥而出,逃脱了火灾。这种情况下,就算长者在小孩出来后没东西给,也不算妄语。
重的大妄语
重的大妄语有:诽谤佛法僧三宝;未证言证;做假见证;诋毁其他宗教。
诽谤佛法僧三宝的过患,主要可能在于阻断他人的成佛之路。而人修佛,是可以获得高的能量,最后享受到无量快乐的,那若被你一下破了,你是不是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呢?
未证言证,是指一个佛道修行人,明明没有证得某个果位,却说自己证到了;或者明明没有某种神通,却说自己有;其目的是为了让人崇拜他,得到丰厚的供养。这是一种严重损害佛教的行为。
未证言证也可以说是做假见证的一部分。在佛教界做假见证,比如说明明没有见到或经历到某种神迹,却说见到了,经历到了,虽然目的可能是为了使他人对佛教生起信心,但仍然绝对不可以,还是犯重戒。佛法是绝对真实的法,想以虚假的神迹让人起信,是毁法行为。
善意的谎言不可撒
这种善意的谎话生活中可能经常会碰上。比如你和太太要一起出去参加个晚宴,你太太花了很多时间换衣服,最后问你觉得好看不好看,而你并不觉得有什么好看的,那这个时候你若直说"不好看"可就惨了,她说不定又得花半小时换衣服。在这种情况下,我看你还是乖乖说"好看"得了,佛菩萨也会原谅你的。
有的女人就是爱对男人提出些不切实际的要求,然后听男人说谎骗她,以得到些虚假的满足,这实在是很愚痴的。
还有就是比如抗日英雄,被敌人抓住了问他地下反抗组织的其他成员在哪儿,这个时候他若说实话,就是反而害人了,拒不回答或说谎都不算犯妄语戒。
为了怕病人慌张反而使病情加重而隐瞒病情也属此类。但这虽发心是好的,结果却未必好,我的主张还是要看情况,一般还是真实告诉病人让其积极配合治疗为好,除非病人心理确实非常脆弱。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说谎,就会遭不易被人相信的报应。道理也很简单,你对人家说过谎,人家以后总会对你的话打个疑问啊。
所以这儿我们尤其要强调:当今佛教在传法过程中,绝对不可说任何谎话。释迦牟尼佛作为全知者,也仅仅在为了救人,并且确知没有其他好办法的情况下才用了方便教法,而我们都不是全知者,所以在传法过程中绝不可说任何谎话。也不可不懂装懂。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不要把自己当成全知者,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胡乱讲法,就算一时糊弄过关,从长远看,却只会损害世人对佛教的信心。
如果是在世俗生活中做假见证,罪虽可能不及在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神性的事情上做假见证重,但还是可能很重。尤其比如若是在法庭上做假见证,致被告承担不属于他的罪责,那所产生的业力,恐怕就要这做假见证的人承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