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郭中丞兼太僕卿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奉送郭中丞兼太僕卿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
(注:郭中丞即郭英乂)
詔發西山將,秋屯隴右兵。淒涼餘部曲,燀赫舊家聲。
鵰鶚乘時去,驊騮顧主鳴。艱難須上策,容易即前程。
斜日當軒蓋,高風卷旆旌。松悲天水冷,沙亂雪山清。
和虜猶懷惠,防邊不敢驚。古來於異域,鎮靜示專征。
燕薊奔封豕,周秦觸駭鯨。中原何慘黷,餘孽尚縱橫。
箭入昭陽殿,笳吟細柳營。內人紅袖泣,王子白衣行。
宸極祅星動,園陵殺氣平。空餘金碗出,無複穗帷輕。
毀廟天飛雨,焚宮火徹明。罘罳朝共落,棆桷夜同傾。
三月師逾整,群胡勢就烹。瘡痍親接戰,勇決冠垂成。
妙譽期元宰,殊恩且列卿。幾時回節鉞,戮力掃欃槍。
圭竇三千士,雲梯七十城。恥非齊說客,只似魯諸生。
通籍微班忝,周行獨坐榮。隨肩趨漏刻,短髮寄簪纓。
徑欲依劉表,還疑厭禰衡。漸衰那此別,忍淚獨含情。
廢邑狐狸語,空村虎豹爭。人頻墜塗炭,公豈忘精誠。
元帥調新律,前軍壓舊京。安邊仍扈從,莫作後功名。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3] 、《新安吏》和《潼關吏》,[4]「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5]
視頻
參考資料
- ↑ [1] 詩詞文句網
- ↑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 ↑ 石壕吏_杜甫_全文,翻譯,賞析_中國古詩詞網. 中國古詩詞網. [2024-11-08].
- ↑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 ↑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