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奈氏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奈氏𫚉

学名  Dasyatis navarrae

命名者 steindachner, 1892

英文名 Blackish stingray

别名  Trygon navarrae、黑土𫚉、鲂仔

观赏鱼/食用鱼  否/是

最大体长     94 cm

分类

  软骨鱼 Chondrichthyes

  鲼 Myliobatiformes

  𫚉 Dasyatidae

  𫚉 Dasyatis

奈氏𫚉,尾刺有毒腺,是危险的海洋生物。

体盘菱形,前缘斜直,与吻端约成50度;体盘宽比体盘长约大1.2-1.3倍。吻端稍突出,吻长约等于体盘长的1/4。眼小,稍突起;眼径略小于喷水孔。

口小,口前吻长比口宽大2.3-2.4倍。口底中央具显著乳突3个,两侧各另具细小乳突1个。尾略短,尾长比体盘长大1.3-1.6倍;在尾刺后方的背侧面具一棱脊,略小于尾刺长,而腹侧面则有比较明显延长的皮褶,约为体盘宽的0.41-0.42倍。

幼体完全光滑。成体头后至尾刺前具一列小棘紧密排列,尾基部近尾刺处具几个较大棘,平扁延长而尖利,尾刺之后有许多细小棘;肩区两侧各具一纵列小棘;眼后具一群细小棘。

体背侧暗褐色,大者较深,体盘边缘浅淡;眼前、眼下、喷水孔相接处、喷水孔外缘为橙黄色,胸鳍、腹鳍及尾基部之外缘亦为橙黄色;鳃裂鼻孔外侧及泄殖腔边缘为暗色;腹面近边缘区橙黄色,中央区白色。可能与赤𫚉(Dasyatis akajei)的误鉴(Ebert et al. 2013),是需要再进一步研究之鱼种。[1]

栖地环境及深度

砂泥底、近海沿岸 。深度约5 - 100公尺

主要栖息于近海的沙泥海域中,栖息深度在5-100公尺间。以底栖甲壳类为主要食物。

分布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及台湾北部海域等地。[2]

繁殖

属于卵胎生鱼类,一次可以产下好几尾小土𫚉。

保育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参考文献

  1. 奈氏𫚉,fishdb.sinica.edu.tw
  2. Dasyatis navarrae,discoverli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