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奇石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奇石乡位于贵港市城区北31公里处,东与桂平市接壤,北与西北界武宣县,东南邻庆丰镇,西南连中里乡。乡政府设于奇石圩。全乡约有四千户,3.36万人口。多为壮族。全乡总面积141.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5.75万亩,水域面积2.85万亩,耕地面积6930亩。2012年粮食总产为54727.2吨。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山地造林多为速生桉、杉木、松树、油茶,绿色食品茶籽油是我乡主要特产。全乡有林面积0.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5%。奇石富有革命传统。194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秋起义”在这里爆发。境内达开村为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故居。[1]

中文名称: 奇石乡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

政府驻地: 港北区奇石乡奇石街89号

电话区号: 0775

邮政区码: 537114

地理位置: 港北区北部

面 积: 141.6平方公里

人 口: 3.36万人

方 言: 壮话

气候条件: 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

著名景点: 达开水库,中秋起义纪念碑,中秋起义纪念公园

火车站: 贵港站

车牌代码: 桂R

人文景观

奇石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别具特色,有“千岛之湖”之称的桂东南最大的水库—达开水库(水域面积2.8万亩)横贯奇石境内,“情人岛”、石达开故居、观音山等景点远近闻名。“一湖装碧玉,内外映烟峰”是美丽的达开湖风光写照,达开湖以水美、山秀、岛奇、人杰而闻名,湖内岛屿星罗棋布,错落有致,湖面碧波荡漾,四周青山隐隐,是一个以湖泊山水风光为特色的天然风景区,文物史料、传奇故事丰富,民情淳朴,旅游资源别具特色。

经济发展

奇石乡位于港北区北部,距贵港市城区31公里,东毗桂平市,北邻武宣县,南壤中里乡,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故乡,又是解放战争时期中秋起义的策源地,是一个后发展、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全乡辖11个行政村,57个自然屯。2012年岁末总人口3.17万人,其中壮族2.91万人,占91.80%,达开水库移民2.35万人,占全乡总人口74.13%。全乡行政区域面积141.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5.3万亩,水域面积2.85万亩,耕地面积6930亩(其中水田5579亩,旱地1351亩),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全乡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山地造林多为速生桉、杉木、松树、油茶,绿色食品茶籽油是我乡主要特产。全乡有林面积14.1万亩,森林覆盖率66.5%。全乡有党(总)支部18个661名党员。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和政策的倾斜,奇石乡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财政税收、农民人均收入均有了明显的提高,201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028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25元;财税收入578万元。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市经济发展进步奖。2008年,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成为港北区第一个,贵港市第二个村村通水泥路的乡镇。2012年利用一事一议项目和扶贫项目,群众自发筹资23.7万元,上级财政补助176.3万元,共修建9条屯级道路,新建2座桥,改善了群众出行环境,受益群众8个村达2.5万人。

基础交通建设

该乡还大力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改善交通设施,1996年修建了贵港至奇石乡柏油路;2001年修建了奇石圩至高山码头柏油路;2003年修建贵奇水泥路(奇石至山鹤路段)已投入使用,扶持平治村和新造屯分别修建村级柏油路和水泥路,并在2005年冬季公路建设大会战中修建高山码头至桂中村委、高山码头至六马、桂中至达开、福庆至平治、平治至古龙等5条四级公路及5条屯级公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维修和建造交通渡船,改善库区水上交通条件。二是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力度。奇石初中新址教学大楼、民族小学宿舍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三是投资48万元完成了乡计生办公大楼建设。四是继续完善村委办公楼的基础设施,添置了部分办公设施。五是投资43万元建成了政府办公大楼,改善了办公条件,树立了乡政府新形象。2019年8月28日,正式开通连接市中心和奇石乡的公交车102路。2020年4月3日,开通当地首条通村屯公交到达达开水库1021路。

相关报道

“小地方”发展快港北区奇石乡继去年经济发展取得“满堂红”后,时下又传来喜讯:08年1至5月,财政收入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达16.1%、449.57%。奇石乡总人口2.7万多人,壮族人数占99%以上,是港北区唯一一个集“老、少、偏、山、穷、库”为一体的乡镇,多年来被人们称之为港北的“西伯利亚”。由此,在港北有这样的戏谑:干部调奇石,形同“流放”式。“其实,这里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困难是有,但可以克服嘛!”奇石乡党委书记温伟雄自信地说,去年6月份他调到奇石乡工作后,的确遇到不少困难,但这些困难还是被解决了。他也从中悟出了这样一个信念:人和擎千钧,心齐克万难。人和就是力量,心齐易出成绩。07年6月份,奇石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重新调整后,“和”字文章做得很好,07年的业绩也因此成正比: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大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分别增长91.1%和37.2%。“这里是偏远的山区,招引工业项目比较难,但我们并不因此而退缩。我们采取‘借他山之石来攻玉’的办法进行招商引资谋发展。”奇石乡乡长韦旭丹说。该乡借助市、区招商资源共享平台,跳出奇石去搞项目建设。08年1至5月,引进项目超1000万元的有3个,总投资额2.5亿元,分别落户在江南工业园、大圩工业园等,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税收1000万元以上。奇石乡山地资源丰富,有山地14万多亩,其中可开发利用的近8万亩。奇石乡干群一条心,认定“山上”是一篇大有作为的“文章”,是发展奇石的一大优势。到目前,奇石乡的山地上已种下了5万多亩速丰桉。预计4年后,奇石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跃居港北区前列。

扶贫攻坚战果累累

“水中鱼儿跃,水上船穿梭,树上果子挂,满坡猪羊跑,村村通公路,户户建高楼。”这是笔者在革命老区港北区奇石乡看到的蓬勃发展的景象,也是该乡加强扶贫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十年前,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奇石乡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缓慢。1996年以来,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找准突破口,加大扶贫开发和投入力度,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共同搭台、合力唱戏”的扶贫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了农业、农村工作。2005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194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9元,分别比十年前增长109%、520%和71.8%。该乡坚持扶贫先扶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科技培训。十年来,全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1场次,印发资料10万份以上,培训贫困群众1.2万人;积极组织村干部进行示范引领,以成功的经验带动贫困群众大胆上项目。古龙村潘培龙为了解除该村贫困群众的顾虑,自己筹集资金连片开发种植速丰桉80亩,迈上了致富之路,带动其他群众种植。该乡坚持走开发式扶贫之路。乡党委、政府采取措施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首先确立了速丰桉、养鱼两大扶贫开发项目,拓宽农民收入途径。目前,全乡已种植速丰桉2万多亩。农民利用山塘或固定水库养鱼、养鸭,全乡拥有规模养殖场3个,存栏鸡、鸭7500羽,养鱼25万尾。同时,依托龙圣猪苗市场,组织库区养猪户实行异地养殖,十年来,全乡贫困群众养猪创收1200多万元。大力发展以经商贩运为主的个体私营经济,十年来,共为贫困群众协调小额贷款1900万元,开辟经营项目10个,引导165名贫困群众发展山林经济,人均创收5000元。去年春,引进老板投资120万元在红江、古龙连片开发种植2600亩速丰桉;在福田、古龙、达开投资80多万元开发建立2200亩柠檬桉生产示范基地;在平治村投资50多万元建立1200亩连片八角林生产基地。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多种方式的扶贫开发建设,该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到2005年,全乡贫困人口从1996年1.8万人下降到8000人。

视频

广西贵港市奇石乡河净村 穷人家的孩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