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夾在冬春里的一個年(帕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夾在冬春里的一個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夾在冬春里的一個年中國當代作家帕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夾在冬春里的一個年

年來了,人人心中的年都不一樣。人,就像候鳥,到了春節,就必須遷徙。

孩子的年心切切而快樂着,因為有鞭炮,有壓歲錢,有新衣服,有撒不完的嬌;而年輕人也心切切但惆悵着,一年下來到底腰包里賺了多少錢,功名抱負知多少,有多少真愛收穫?老人的年則是等待,是沮喪,是翻飛的記憶……

人過不惑,還依然不知為何非得過年,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心裡總是五味雜陳,回家的心思就變得像浸水的棉絮,擰也不干,涼來沉重。

少時的年過得磕巴寒磣,但出了正月,卻又開始想着來年了。那些年,殺得起豬的年份很少,幾包米粉肉,半鍋釀豆腐就算過了一個年。不過,再怎麼寒磣都是我們所祈盼的,在那些物質匱乏的年歲里,只有到了過年才能飽飽地吃上一頓肉。

後來長大了,年味在慢慢淡去,但並沒有淡去回家的念頭,因為是年,幾乎把一年的鄉思都沉澱到了最後,但每當年來,想起汽車上的顛簸和火車上的擁擠,心裡就會發怵。

二十年來無功名,但二千里路雲和月依舊,三百六十五個日子,每撕去一頁日曆,就像撕去瘡疤上的膏藥,那疼痛一直要到年過後。

年,讓我苦盼夠了,也累夠了,但又不能麻木。

只是想不開是誰杜撰了這個年,又數千年不濁不腐,雖然「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卻年還是那樣的年。

後來我知道了,年是個很有悲意的東西。年,本是太古時候的一種怪獸,青面獠牙,形容猥瑣,猙獰可怖。年長年潛居老林,每到除夕才會出沒,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也會禍害人命。因此,除夕這天,人們閉門不出,以躲避「年」獸的吞噬。

後來是寨子裡勇敢的人們,想出了「過年關」的辦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了豐盛的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舍牛圈全部鎖牢,把宅院的大門閂上,然後躲在屋裡吃「年夜飯」,最後「守歲」到雞鳴三更。可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一個叫「桃花村」的寨子。一寨子人幾乎被年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夫婦相安無事。另有幾個鬧房不去的稚童,因在院裡點燃一堆竹子玩耍,沒有想到火光的通紅和竹子燃燒後「劈劈啪啪」爆響,把年嚇得拔腿就跑。此後,人們便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於是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習俗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的確有「庭燎之光」的記載。

守歲習俗起源時間有二說,一說源自西晉時期,在周處的《風土誌》記載過: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又一說始於南北朝,在宋懍《荊楚歲時記》有「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的記載

不過,守歲緣起於何朝何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夠讀到古人還有不少絕妙的《守歲》詩,其中一首這樣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詩人蘇軾也有《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更多膾炙人口的「年詩」綿延不絕,當今最流行的要數王安石的《元日》為最,「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詩老少皆能背誦。

還有孟浩然的「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范成大的「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柳永的「慶嘉節、當三五。列華燈、千門萬戶」;毛滂的「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文天祥的「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文徵明的「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查慎行的「從此剪刀閒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年,因詩人而多了詩意,也讓人多了無限感傷。

尤其讀到唐人來鵠的:「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你一定會想起兩鬢斑白的老人,倚門守望的無助。

雖我也相信「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但我還是不知道夾在冬春里的這個年,該如何去面對[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