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頭狀四照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頭狀四照花

中文名稱:頭狀四照花

別稱:雞嗉子(雲南)

目科:山茱萸目、山茱萸科

屬種:四照花屬、頭狀四照花種

頭狀四照花(學名:Cornus capitata),為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屬的植物。分布於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浙江、貴州、湖北、雲南、四川、西藏、廣西等地,生長於海拔1,300米至3,15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混交林中。

形態

常綠喬木,稀灌木,高3-15米,稀達20米;樹皮褐色或灰黑色,縱裂;幼枝灰綠色,有白色貼生短柔毛,老枝灰褐色,毛被稀疏。冬芽小,圓錐形,密被白色細毛。

葉對生,薄革質或革質,長圓橢圓形或長圓披針形,長5.5-11厘米,寬2-3.4(-4)厘米,先端突尖,有時具短尖尾,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上面亮綠色,被白色貼生短柔毛,下面灰綠色,密被白色較粗的貼生短柔毛,中脈在上面稍顯明,下面隆起,側脈4(-5)對,弓形內彎,在上面稍下凹,下面凸起,脈腋通常有孔穴,無毛或有白色須狀毛;葉柄圓柱形,長約1-1.4厘米,密被白色貼生短柔毛,上面有淺溝,下面圓形。

頭狀花序球形,約為100餘朵綠色花聚集而成,直徑1.2厘米;總苞片4,白色,倒卵形或闊倒卵形,稀近於圓形,長3.5-6.2厘米,寬1.5-5厘米,先端突尖,基部狹窄,兩面微被貼生短柔毛;花萼管狀,長約1.2毫米,先端4裂,裂片齒形,外側密被白色細毛及少數褐色毛,內側有白色短柔毛;花瓣4,長圓形,長3-4毫米,下面被有白色貼生短柔毛;雄蕊4,花絲纖細,長約3毫米,花葯橢圓形,長近0.8毫米;花盤環狀,略有4淺裂;子房下位,花柱圓柱形,長1.5毫米,密被白色絲狀毛。

果序扁球形,直徑1.5-2.4厘米,成熟時紫紅色;總果梗粗壯,圓柱形,長(1.5-)4-6(-8)厘米,幼時被粗毛,漸老則毛被稀疏或無毛。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布地域

分布於中國浙江南部、湖北西部及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省區。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亦有分布。生於海拔1300-3150米的混交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北部。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喜肥。產西藏南部,多生於海拔1700-2600m的闊葉林中及林緣。

主要價值

本種的樹皮可供藥用;枝、葉可提取單寧;果供食用。

繁殖

[1] 1、 種子處理 種子來源於南京林業大學國家林業局南方林木種子檢驗中心實驗室。種子經過催芽處理。處理要點是將精選的頭狀四照花種子浸泡24h後,去除種皮,陰乾,5~10℃低溫干藏1a。播種30d前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h後用清水洗淨,陰涼處晾乾,用帶孔的播種盒按照1∶1均勻相拌,其上覆蓋2cm的河沙,每隔5~7d,用霧狀噴霧器保濕,白天移至室外,晚上移至室內,促進種子萌發,隨時留意播種盒的乾濕度,要時刻注意種子露白的情況即可播種。種子的千粒重為18.6g。

2、播種 播種基質採用輕質培養土(泥炭50%蛭石20%園土30%)均勻拌勻,裝填用50孔的播種穴盤,採用點播的形式播種,用霧狀噴壺噴透水後,排列整齊,用50%遮陽網進行遮蔭,正常養護管理。   

3、幼苗期管理 定期檢查播種穴盤的土壤乾濕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噴霧,噴霧時間一般在早晚為宜,以傍晚噴霧為主。在種子出苗過程中,及時觀察去除雜草,避免與幼苗競爭養分。待長出2對真葉後要及時移栽與26.4m花盆中,移栽基質採用園土泥炭按照一定的比例(泥炭30%蛭石20%園土50%,適量複合肥)拌均勻,移栽後沿盆邊緣澆定根水,根據天氣具體情況,及時補水保證盆土的濕潤,養好根系,注意肥水管理,當年生苗高平均30cm以上。

栽培技術

[2] 1移栽前苗床的準備 根據頭狀四照花喜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在移栽幼苗之前,準備露地栽培苗床,上1a對移栽的苗床進行深翻熟化,改善土壤的墒情。在移栽前按照幼苗苗床的標準整地,苗床底寬120cm,上寬100cm,步道30cm,一般以南北方向為宜,長度根據實際需要而定,在整地時,根據移栽地的狀況,合理安排複合肥及有機肥適量拌入苗床中,均勻拌勻,保證幼苗生長過程中的基肥肥料的供應促進幼苗的生長。

2移栽 按照植物的大小,按照30cm×30cm的株行距定植於苗床中,栽植後覆蓋松針,澆透水,正常養護管理。在苗床上方用遮陽網進行遮蔭。由於移栽時未傷及根系,幼苗恢復較快,移栽成活率達到98%以上。

3水肥管理 幼苗移栽後,根據天氣狀況,及時澆水追肥,保證幼苗的水肥供應。保證土壤適當濕潤,間干間濕,促進植物根系生長,當年幼苗生長到苗高90cm。   

4間植 根據苗木生長的狀況,在秋末及時隔行隔株間植移栽,保證留床苗植株足夠的生長空間,否則,密度過大,苗木生長空間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