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头寨子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头寨子镇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位于会宁县西北部(过去通称关川),东靠汉家岔河畔镇,南接定西县石硖湾、白碌乡,西与榆中县的贡井、中连川乡接壤,北与新庄、郭城驿镇毗邻。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全镇面积473平方千米,是会宁县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1]

中文名称: 头寨子镇

别 名: 头寨子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

下辖地区: 15个村、1个社区

电话区号: 0943

面 积: 473平方千米

人 口: 24173人(2017)

著名景点: 铁木山

机 场: 中川机场

火车站: 定西站、兰州东站

车牌代码: 甘D

地理

头寨镇是集黄灌区、苦水灌区、旱山塬区一体的农业大镇,农作物、经济作物种类繁多,砂地西瓜、香水梨、洋芋为最优。镇内文物古迹十分丰富,位于香林村的省级森林公园铁木山风景优美、人文景观丰富,享有“旱塬秀峰”的美誉;位于马家堡村的“马明心教堂”,又称“关川教堂”,曾是我国伊斯兰哲赫忍耶派创始人马明心传教诵经的地方,被列为会宁县新八景之一;位于牛门洞村的新石器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概况

会宁县辖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地处关川河两岸,平均海拔1700米。面积473平方千米。总人口24173人(2017)。辖2个社区、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头寨子村,距县城48千米。309国道与郭(城驿)峂(口)公路过境。景点有牛门洞新石器时代墓葬区(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马家堡伊斯兰教哲赫忍耶门宦创始人马明心传教遗址,隋唐时代会宁关遗址和唐代乌兰县城遗址。

沿革

1954年建头寨区,1961年设公社,1983年改头寨子乡。1996年,面积297.2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辖头寨子、峂家坪、小寨子、成牟家、马家堡、共丰、牛门洞、牛家河、中湾、三百户香林山、李家河湾12个行政村。2008年末,人口7753户29962人。

行政区划

全镇现辖三百户村、共丰村、小寨村、成牟村、头寨村、牛河村、马堡村、中湾村、牛门洞村、香林村、塬边村、老鸦沟村、八岔村、坪岔村、双坪村、祥麟苑社区15个村、1个社区、10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173人(2017),居住着汉、回两个民族。

自然资源

头寨子镇可分为川区、山区两个类型,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境内有铁木山,为全县最高峰。关川河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镇,在郭城镇境内流入祖厉河。河床两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旧有"米粮川"之称。气候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5℃,年平均降雨量300mm左右,全年无霜期约165天,山区与川区气候差异较大。干旱少雨,自然灾害频繁,尤以干旱最为突出,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0.608万亩,其中山地6.443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7%,川地3.53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3.3%,塬地0.626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55亩。全镇水浇地29021亩,其中靖会灌区18268亩(保灌面积8310亩),苦水(关川渠)灌区面积10753亩,全镇三田面积累计达到79480亩,其中梯田42972亩,条田16308亩,砂田20200亩。

农业大镇

头寨子镇属农业大镇,农作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主要有小麦、玉米、洋芋、高梁、糜子、谷子、荞麦、豌豆、扁豆、胡麻等种类及不同品种,瓜果蔬菜有根菜类、叶菜类、茄果类、砂田西瓜、籽瓜等,盛产西瓜、黑瓜籽、苹果、梨,砂地西瓜和香水梨是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主要树种有松、柏、杨、柳、臭椿、槐、杏等乔木树种,梢白杨是头寨子镇的优良乡土树种。柠条在八十年代引进长势良好。

产业开发:全镇洋芋种植总面积达到5.2万亩,山塬村人均达到2亩以上;“精王”淀粉公司年吞吐量1万吨,形成了以“农户十企业”为特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充分利用当地种植砂田西瓜和香水梨得独厚的优势,通过改良品种和引进栽培技术等措施,积极打造绿色无公害“关川砂地西瓜”和“香水梨”两大品牌,每年种植砂田西瓜2万多亩,以香水梨为主的果园面积近1万亩,关川砂西瓜已通过省级无公绿色食品产认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的大好机遇,全镇的林草产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完荒山造林20000亩,农民每年增收682万元,退耕还林区农民人均增收666元。

全镇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全镇现有固定资产10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3家,5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7家,10万元以上个体工商户近200家,初步形成了集商业、餐饮、加工、运输为一体的非公经济体系。

小城镇建设采取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银行融资、单位垫资、民间聚资等多种投资形式,完成了馋郭公路商贸小区、西关什字商贸综合楼和“祥麟苑”农贸综合市场。头寨子镇已成为周边“七乡一镇”的农产品及小商品交易中心,小城镇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了充分显现。

发展思路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打造地方品牌,强化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适合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地方基础产业,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征的特色产业体系,实现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06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20元。

经济建设

洋芋产业

一是洋芋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以品种改良和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为关键,不断扩大洋芋种植面积,已在坪、八岔建成了稳固的旱山塬高淀粉型洋芋种植基地,每年人均种植洋芋达到3亩以上,坪、八岔村海拔高、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极适合洋芋生长,所产洋芋皮簿、形圆、单体匀、淀粉含量高,深受市场欢迎,已在县内外打出了坪、八岔洋芋的品牌。同时在三百户等水川村大力推广地膜玉米套早熟洋芋种植模式,并取得了丰厚收益,已成为今后水川村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为做大做强洋芋产业,镇上积极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周边淀粉厂为龙头,初步形成了以"农户+企业"为模式的现代农业体系,促进了全镇洋芋产业的优化升级。

瓜果产业

二是瓜果产业特色凸现。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充分利用当地砂田西瓜和香水梨的优势,通过改良品种和引进先进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打造绿色无公害"关川砂田瓜类"和“果类”两大品牌。全镇砂田西瓜每年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以香水梨为主的果园面积达5000多亩,以短枝新红星、短枝红富士、等品种的苹果以初见成效。尤其是共丰村已经有相当规模。"香水梨"作为本地老品种,近几年深受市场青睐,发展前途还有待拓展。由于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生产的瓜果含糖量高,甘甜爽口,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产品远销省内外。2004年,关川砂田西瓜已通过省级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地认证,2006年全面推广了高新节水砂田西瓜滴灌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瓜果产业已成全镇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水川村农民年人均依靠砂田西瓜增收720元,关川无公害砂田西瓜的特色和优势已得到了很好的凸现。

林草产业

三是林草产业硕果累累。近年来,镇党委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的大好机遇,通过艰苦的努力和扎实细致地工作,全镇的林草产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从2002年到2006年四个年度全镇共完成退耕还林43845亩,间作套种紫花苜蓿31000亩,完成荒山造林35480亩,退耕还林使全镇10个村、47个社、2050户、10250人受益,仅退耕还林补助全镇农民每年增收700万元,退耕还林区农民年人均增收684元。退耕还林的大规模实施,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草畜及劳务产业的全面发展,全镇饲草种植面积已达到4.52万亩,其中紫花苜蓿3.72万亩,充分利用紫花苜蓿等饲草充足的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2007年全镇羊饲养量达到5.8万只、牛饲养量达到1400头,全镇有2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850户,1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360户,100只以上规模养鸡户25户,其中万只以上大型养鸡场3家。

劳务产业

四是劳务产业异军突起。镇党委把劳务输出作为新时期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大力来抓。近年来,镇上把劳务输出作为首当其冲地抗旱自救措施,通过集中组织输出、能人带动、就地转移、自谋输出等方式,全镇每年输出劳务5000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近1000万元,人均330元,有效解决了大灾之年农民的吃粮困难和增收问题。

第三产业

五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小城镇建设的带动下,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截止2006年底,全镇已有固定资产100万以上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4个,50万元以上个体私营企业10个,10万元以上个体工商户169个。头寨子镇已初步形成了集商业、餐饮、加工、运输为一体的非公经济体系,特别是以牛娃肉为独特风味的餐饮业,更是享誉省内外。

社会发展

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近年来,镇党委把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放在推动全镇经济快速增长的突出位置来抓,镇党委、镇政府采取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银行融资、单位垫资、民间聚资等多种投资形式,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完成靖定公路商贸小区拓宽1000米和公路什字4700平方米商住楼建设的基础上,新开"祥麟苑"农贸市场一条街,新建二层以上商住楼建筑面积24600平方米,通过各种渠道投入建设资金已达1700多万元。近年来,充分利用靖定公路改造的机会,对靖定公路过镇区段进行了拓宽,并按照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机动车道"四配套"的要求,对过境段的基础路面进行了整理,完成了硬化、绿化及镇区农网改造工程,2007年将全面完成自来水入户管网配套、地下供排水等工程,使镇区设施日趋完善。头寨子镇已成为周边"七乡一镇"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小商品集散地。

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镇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0所,其中独立初中四所,六年制学校23所,四年制学校5所,教学点8个,在校学生6354人,其中初中2291人,小学4063人;共有教学班219个,共有教师349人。各校基本实现了"一无两有","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设备进入了学校。"模式三"项目学校3所,"中欧项目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学校1所,八所学校配备了"二期义教"项目电教设备,16所学校配备了"模式二"设备,4所学校配备了"模式一"设备。初中藏书25208册,小学35258册,各六年制学校"两箱三仪"齐全,其中镇中心小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类标准,初中学校仪器设备达到省级三类标准,全镇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截止2006年底,全镇教师中有3人荣获国家级教育先进个人,3人荣获省级教育先进个人,40人荣获市级教育先进个人,近100人荣获县级教育先进个人。其中中湾小学校长冉树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标兵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杰出职工,2000年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同年被评为白银市优秀校长,2001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同年当选为白银市六届人大代表,任白银市六届人大常务委员,为全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文化、广播、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稳步推进。近年来,镇上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建成电视差转台2座,建成村村通工程6处,发展有线电视近1000户,电视覆盖率达到95%以上。1999年头寨子镇举办的第二届农民运动会,荣获省级体育先进乡镇称号。2006年完成了镇卫生院门诊楼建设,硬件设施及医疗设备日趋完善,现有村级医疗点15个,村村都有保健员。

名胜古迹

头寨子镇牛门洞村的大西湾、庆条湾、清明湾、中湾顶、华阴阳山等地山梁,为古代墓葬区,1971年以来,当地农民在整修梯田的过程中,发现和出土了大量的"甘肃仰韶文化"半山类型的彩陶壶、瓷、罐、钵、盆,"齐家文化"的细颈侈、蓝纹红陶罐、高领蓝纹双耳罐、高领蓝纹瓶、庆陶盆、红陶鬲,同时出土了许多磨制石器。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墓葬区,距今已经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为研究我国古代黄河上游的文化提供了科学资料,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马家堡村,有两座东西相距3.5公里的古城,现在民间将其分别称为新城、老城,它就是历史上的乌兰县古城,城址遗迹至今犹存。此外,马家堡还有伊斯兰教哲赫忍耶派马明心的道堂窑。公元18世纪40年代哲赫忍耶教派创始人马明心从榆中马坡迁居关川马家堡,从此,马家堡就成为中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门宦传教的基地。

头寨子镇境内的铁木山,巍立于群山之中,有"旱塬秀峰"之美称。相传铁木耳将军战死于此山,故而得名铁木山,铁木山又叫"香林山",山上有香林寺,元大德四年开山修建,明洪武19年丙寅重建,嘉靖二十七年又重建。山高为群峰之冠,清秀乃数县之尊。山顶上每晨有云雾缭绕,众称之"香林山戴帽",香林山之名则因满山林木草药清香四溢而得。每年农历六月十七日铁木山庙会之际,这里人山人海,万商云集。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今,海拔2300多米,成林面积已达2万多亩的铁木山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姿态笑迎天下来客,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将在此一览旱塬秀峰的独特风光。

近代重大事故

1920年发生大地震。

在1927年夏、秋、冬三季大旱,1928年全年大旱,1929年春夏两季大旱。

视频

祖厉秦声会宁县头寨子镇共丰村美女秦腔唱着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