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太白山黄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白山黄耆

中文学名:太白山黄耆

拉丁学名:Astragalus

taipaishanens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 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 科:蝶形花亚科

族:山羊豆族黄耆亚族

属:黄耆属

亚 属:黄耆亚属

组:疏花组

太白山黄耆(tài bái shān huáng qí,学名:Astragalus taipaishanensis)为豆科黄芪属的植物,为我国的特有植物。产陕西太白山(模式标本产地)。生于海拔2000-3300米的山坡路旁及林下。 [1]

太白山黄耆形态特征

多 8-16 年生草本。 根粗壮,直伸,颈部常具数个分叉。 茎直立或上升,高20-40厘米,有条棱,被白色柔毛。

羽状复叶有11-19片小叶,长3-8厘米;叶柄长0.5-1.5厘米;托叶离生,近膜质,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0毫米,先端尖,下面散生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长圆形或卵形,长5-20毫米,宽2-8毫米,先端钝或微凹,基部近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白色伏贴柔毛,具短小叶柄。

总状花序生7-10花,稍稀疏;总花梗通常较叶为短;苞片膜质,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或混生黑色柔毛;花梗长2-5毫米,连同花序轴被黑色混生白色伏贴柔毛;花萼钟状,长5-6毫米,被黑毛混生白色伏贴柔毛,萼齿短,三角状披针形,长1-2毫米,毛较密;

花冠紫红色,旗瓣倒卵形,长约12毫米,先端深凹,基部渐狭,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长约6毫米,龙骨瓣长约9毫米,瓣片半卵形,具短耳及长约5毫米的瓣柄;子房假2室,披针形,无毛,具不明显的柄。

荚果膨胀,卵形,先端具尖头,长10-12毫米,宽6-7 毫米,无毛;种子4颗,肾形,暗褐色,长约2毫米。 花期6-7月,果期7-9月。 [2]

Astragalus taipaishanensis Y. C. Ho et S. B. Ho in Bull. Bot. Lab. N. -E. For. Inst. 8 (8): 63. f. 6. 1980; 秦岭植物志 1 (3): 60. 445. 图46. 1981.

太白山黄耆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000-3300米的山坡路旁及林下。

太白山黄耆分布范围

产于陕西太白山(模式标本产地)。

参考来源

  1. 太白山黄耆, 植物智, 2020-01-18
  2. 《中国植物志》 第42(1)卷 (1993) >> 153页 PDF >> 太白山黄耆 Astragalus taipaishan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