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福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福号
图片来自知识百科中文网

天福号[1] [2],是北京著名的一家酱肉铺。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

天福号以酱肘子出名,酱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浓香醇厚,为清朝的贡品。原址在西单牌楼东北角。

天福号是名符其实的中华老字号,其酱肘子的制作技艺,被纳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发展历史

天福号创于清朝乾隆三年,创建者山东掖县刘凤翔明朝官员的后代,他携其孙刘抵明来京至西单牌楼拐角立店,无名无号,而且因为店堂狭小,所以生意一直不景气。

后来一天,刘凤翔到市场进货,在旧货摊上发现一块写有“天福号”三个颜体字的牌匾,笔锋苍劲有力,含有上天赐福之意,于是买下牌匾。故该店得名天福号。挂在小店门楣之上,顿时小店生辉。说来也怪,自打小店有了字号,生意也日渐兴隆起来,“天福”果然降临。

刘抵明在家传的原有技艺基础上经过研究改进,发明出独特的工艺方法,使其酱肘子越来越受人欢迎。

相传是有一次,刘抵明夜间守灶,不料睡著了,等醒来一看,一锅肘子煮过了火。偏巧,第二天有位宦官来买肘子,尝后说今天的肘子特别好吃。为此刘抵明反复琢磨,终于研究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酱制方法。日久天长,“天福号”的酱肘子越卖名气越大,生意也越做越兴隆,清朝的达官贵人也都喜欢吃,“天福号”随之名声大振。

慈禧太后尝过之后也很欣赏,并赐给“天福号”一块腰牌,规定每天定量送进宫中。从此“天福号”酱肘子就成为了清王朝的贡品,享誉京城。

截至2008年,在过去的近20年的时间里,天福号从一个单纯的酱肉车间发展成一个具有70馀种中西熟肉制品的综合类肉食加工厂,先后从德国义大利丹麦引进一批先进的肉食加工设备,并且在北京食品行业率先引进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就是把天福号这个老字号几百年积淀下来的感性经验技巧,转化成科学的量化指标和可操作的技术规程。

食材来源

早年天福号做酱肘子选原料,只认京东八县的黑毛猪,而且只用前肘。这种猪肉瓷实、皮薄肉嫩,营养特别丰富。

如今京东八县的猪找不到了,为了寻找符合做酱肘子的猪源,天福号派人跑了全国几十个省市,对肉源进行考察、筛选,最后确定四川内江广元地区和北京顺义区为原料地。

获得荣誉

随著企业屡获殊荣,来此参观的消费者也络绎不绝,但为保证生产车间的卫生,天福号从两年前开始停止组织外来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参观,而是用播放VCD的方式代之。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1. “天福号”酱肘子,每日头条,2016-05-14
  2. 天福号,知识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