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天生桥二级电站位于珠江水系红水河上游南盘江畔,厂房位于广西隆林县桠杈镇纳贡村,距离兴义市区80km,为引水式发电站,装机6台22万千瓦机组,电站最大水头204m,最小水头174m,设计水头176m,单台机引流量为142.5m³/s,两机一洞的满发引流量为285 m³/s。根据最新能量指标复核结果,2015-2020年年平均发电量69亿千瓦时左右。电站三洞六机(6台22万千瓦机组)的设计方案由贵阳勘测设计院提出并于1983年2月正式获得原水电部批准,从而正式拉开了电站建设的序幕。电站由武警水电一总队及水电九局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由水电九局负责调压井施工,葛洲坝工程局机电安装处负责发电机组主、辅设备安装,其余工程由武警水电一总队施工。电站主体工程于1984年底开始动工,1986年11月实现主河道截流;1992年12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1995年5月首期4台机组全部建成,2000年12月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电站运行管理单位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位于贵州省兴义市,隶属于调峰调频发电公司,系南方电网公司应急调峰调频电厂,成立于1988年3月,负责运行管理黔、桂界河南盘江上的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和500kV开关站、220kV开关站各一座。

基本内容

中文名:天生桥二级水电站

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桠杈镇

开发分级:三级

距贵阳市:385km

外文名:Tianshengqiao Step ⅡHydropowerStation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总厂地址:贵州兴义市

地理位置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位于贵州安龙及广西隆林两县的界河南盘江(红水河支流)上,距贵阳市385km,距南宁市537km。根据南盘江红水河水电基地规划,由黄泥河口至北盘江汇合处的河段分三级开发,即一级大湾水电站,二级坝索电站,三级平班水电站。其中二级坝索电站落差最大,在14.5km的河段上集中落差181m,为优良的水电开发点,故优先开发。

水文

坝索电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 50194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89.4%,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9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61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490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为 0.76kg/m3,是中国南方含沙量较大的河流之一。

电站

本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方式,设计蓄水位645m,相应库容2600万立方米。厂房初期安装4台单机容量22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总容量88万kW,保证出力19.9万kW,年发电量49.2亿kW·h。待上游大湾电站兴建以后再扩建两台同型号机组,总容量达132万kW,保证出力提高到73万kW,年发电量增加到82亿kW·h,年利用小时数由5990h增加到6212h。

枢纽

天生桥二级电站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厂区枢纽组成。首部大坝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658.70m,最大坝高60.70m,坝顶全长470.97m;电站水库设计蓄水位及汛限水位均为645.00m,相应库容1406万m³,设计洪水位649.93m,相应库容2034万m³,为不完全日调节水库。引水系统由进口明管、引水隧洞、调压井及压力钢管组成。3条引水隧洞长约10km、直径10m,穿越喀斯特岩溶涌水、暗河和岩爆等复杂地质区。电站厂房边坡高380米属于漂移山体,电站地质结构技术处理成果曾获国家奖励,被誉为水电建设的博物馆。电站厂房为岸边式厂房,设计洪水位459.75m,尾水平台高程460.30m,机组安装高程434.50m,包括主厂房、上游副厂房、下游副厂房、中央控制楼等部分。电站分两期建设,首期4台机组,二期2台机组。

施工进度

武警水电第一总队于1982年3月进入天生桥,与水电第九工程局一起开始进行施工准备。

1.1986年11月19日首部枢纽主河道截流。

2.1989年11月首部进入第三期导流阶段,两岸及河床坝段建至正常蓄水位以上,开始进行发电洞进水口及明管段的施工。

3.厂房开挖于I989年6月完成, 并已于1988年9月开始混凝土浇筑,1989年7月开始尾水管肘管段的安装。

4.1981年开工建设, 1992年首台机组发电,1999年5月全部机组投产。

5.2001年1月3日,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最后两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这两座大型水电站10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

水力发电总厂

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以下简称电厂)位于贵州省兴义市,隶属于调峰调频发电公司,系南方电网公司应急调峰调频电厂,成立于1988年3月,负责运行管理黔、桂界河南盘江上的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和500kV开关站、220kV开关站各一座。天生桥二级电站是西电东送的发源地,也是西电东送南路工程第一个电源点。电站至广东、贵州和广西的4回500千伏、8回220千伏输电出线(其中天大线已退运,间隔备用),构成了南方电网交流输电主网架的重要枢纽。电站投产运行以来,截至2015年3月31日,已累计发电1188.73亿千瓦时,累计上缴税金逾30亿元,为西电东送及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高原明珠”“西电东送的排头兵、桥头堡”。

电厂内设机构几经改革,2011年9月,根据上级公司一体化建设,设置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计划发展部、生产设备管理部、安全监管部、监察审计部(与纪委办公室合署)、党建工作部(与党委办公室、团委合署)、工会、运行中心、检修中心、水工水情管理中心等9个部门、3个中心;在办公室下设后勤行政管理分部,在计划发展部下设物流分部;办公室行政后勤管理分部下设3个班组;运行中心下设3个值守值;检修中心下设9个班组;水工水情管理中心下设4个班组。

电厂建厂以来积极开展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中国一流水电厂、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型水电厂劳动竞赛先进单位、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贵州省红旗文明单位、贵州省首批企业文化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