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天津老教堂》由天津市档案馆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天津老教堂》构成近代天津独特的文化元素,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大批外国传教士涌入天津城乡。他们修建教堂,发展教徒,开办学校、医院、孤儿院,逐渐在天津站住了脚跟。洋教是在洋人的枪炮保护下进入的,自然遭到中国人的反感和抵触。但是毕竟,这些样式新奇的洋教堂,长相古怪的洋教士,还同时带来了全新的教会文化和西洋文明,中西文化由对峙、碰撞,直到融合,并由此构成近代天津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元素。
据统计,近代天津曾修建过百余座教堂,著名的望海楼、紫竹林、西开教堂,至今仍矗立着。这些遍布城乡各地的教堂,记录了天津教案、义和团运动、老西开事件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事件,旧教堂成为天津乃至中国近代史的一个见证。
《天津老教堂》一书以生动晓畅的文字,分七个专题,对著名的城乡旧教堂、知名的传教士,旧教会与社会名人的交往及其社会事业,旧教会的结局等等,在近代天津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中展开叙述。本书首次挖掘利用了天津档案馆的宗教专题档案,插配了大量的历史图片,披露了很多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作者还访问了多位知情老人,并对旧教堂的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书后的附录,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关于天津旧教堂、教会、神职人员的统计和简介资料,对研究近代教会历史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
教堂的产生
在基督教被正式承认之前,任何公开的祈祷和传教活动都是不可能的。于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和活动都是采取名副其实的“地下活动”。在秘密开挖的地道内,安放一张特制的长桌作为会议之用。地道的两侧壁上,挖出一个个的穴龛,里面刻画着粗拙的圣像作为信徒们膜拜的对象。由于怕教外的敌视者发现,这些圣像和圣经故事都采用象征的手法。如阳光代表上帝,鸽子橄榄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征耶稣,一群羔羊象征人民,并以此代表耶稣爱人民;一个孩子在洗澡象征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举行洗礼[1]仪式;这种地下的穴龛盛行于公元1世纪到公元4世纪初叶,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筑形式。
从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国教地位,在此之后,地下的穴龛活动终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筑开始出现。
参考文献
- ↑ 基督教洗礼的意义,新浪博客,2010-05-31
- ↑ 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的新纪元,个人图书馆,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