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河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2月27日 (五) 08:14 由 Mjlk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天河区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市辖区,位于广州老城区东部,1985年5月24日设立,是广州近年来新城区发展中心。广州三大商…”)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天河區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市轄區,位於廣州老城區東部,1985年5月24日設立,是廣州近年來新城區發展中心。廣州三大商圈之一的「天河商圈」就在此,是廣州的商業中心之一。區政府駐天園街道天府路1號。

天河區東與黃埔區相連,南與海珠區隔珠江相望,西到廣州大道與越秀區相接,北與白雲區相鄰,行政區域總面積約137.38平方公里。該區是第六屆全運會、第九屆全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主賽場及開、閉幕式舉辦地,也是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主場所在地。其著名景點有花城廣場、華南植物園等。

名稱由來

根據《元大德南海志》,北宋時區內已經有大水墟,是當時廣州衛星城鎮。

天河區名來源於1984年興建的天河體育中心,而天河體育中心名稱來源於1930年建在這裡的廣州天河機場,天河機場名稱來源於天河村。天河村,原名大水圳,在1926年由於軍閥李福林將所在的大塘村改名為天池村,而大塘村的李氏與天河村的李氏同宗,經李福林的提議,改名為天河村。

氣候條件

轄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宜人。

1991年後,隨着全球氣候變暖,天河區的氣溫也在變暖。90年代比80年代上升0.1~0.2℃。2000年6月6日,天河區最高氣溫為36.6℃,為50年來同期的最高氣溫。

1991年以來,年平均降雨量減少。建國初至60年代為1800~1900毫米,70年代至80年代為1600~1800毫米;1991~2000年為1781.8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1991~2000年,天河區由於迅速城市化,耕地平均以每年1000多畝的速度銳減。從24907畝減至11291畝,減少了13616畝,減少54.66%。2000年除東北部外,靠近廣州市老城區的地方已無耕地。

至2000年,天河區尚有地形坡度大於25度難於利用的低山丘陵土地42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轄區東北部。

植物資源

2000年,天河區的山林面積按所有權屬鎮村部分約有3.7萬畝,加上省市單位的林地,共計約有5萬多畝。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北、東北和中部低山丘陵區。由天然林和人工林組成,包括用材林、防護林、特種林、經濟林、竹林、疏林、灌木林等。轄區內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風常綠闊葉林、針葉林、灌草叢等群落,共有馬尾松、杉、檸檬桉、細葉桉、台灣相思、毛竹、苦楝、芒箕等30多個科、50多個屬、100多個種。1991年後,由於城市化,森林覆蓋面積從1990年的26.2%減到2000年的23%。

1991~2000年,天河區重視建設村鎮公園。植物覆蓋面積逐步增加。2000年,天河區建成區面積7230公頃,綠地面積2007公頃,綠地率達27.76%,人均公共綠地20.92平方米。

水資源

天河區地表水資源有沙河涌、獵德涌、員村涌、潭村涌、程界涌、棠下涌、車陂涌、深涌等8條主要河涌,總長69.43公里。另外還有近20條支涌、小涌,共長16公里。此外,天河區位於珠江北岸,有江岸線11公里;有耙齒瀝水庫、龍洞水庫、新塘水庫和麓湖、天河公園中心湖等。

1991年以來,因城市建設,河涌和水庫面積不斷縮小。天河區地下主要集中在區東北部。其中1991年前已開發的有珠村礦泉水、龍眼洞礦泉水、鳳凰山礦泉水。珠村礦泉水水源位於東圃鎮珠村東北約0.5公里。1998年6月,通過國家部級鑑定為含鋅礦泉水,水量為144-207立方米/天。龍眼洞礦泉水水源位於沙河鎮龍眼洞村洞旗峰南坡山腰,水量為82-156立方米/天,水溫22.5℃。1991年5月,洞旗峰礦泉水廠投資100萬元開發生產「洞旗峰牌」礦泉水。鳳凰山礦泉水源位於沙河鎮漁沙坦鄉以北鳳凰山。1990年,建有鳳凰山礦泉水廠,生產「鳳凰山牌」礦泉水。以上三處水源至2000年仍在生產礦泉水。1997年起,柯木塱村長壽村地下純淨水得到大量開發。1996年11月,發現從龍眼洞到太和帽峰山一帶約200平方公里的地下有大量水源,水質為偏硅型,低鈉、低礦化度,口感好,日開採量可達9099立方米。此外,從天河北路到瘦狗嶺一帶地下有溫泉水源,水溫達36℃,有豐富的偏硅酸、氟、鐵等微量元素,有一定的醫療作用。至2000年,尚未開發的還有位於沙河禺東西路軍體院一帶的礦泉水源。

此外,珠村、吉山、新塘、漁沙坦一帶丘陵台地還有一些百年井泉。

礦物資源

1、高嶺土:俗稱瓷土,白色,質軟有滑感,具有吸水、可塑、耐火等特徵,是重要的陶瓷原料和耐火材料。高嶺土分布在瘦狗嶺西南面,60年代起建有廣州建築陶瓷廠。

2、鉍、鎢:分布於龍眼洞南社水沖嶺、白虎窿、深窿、大窩、崩崗等處。1956年國家在此開辦有色金屬礦物採礦場,開採礦石。60年代初關閉。

3、鋁:分布於馬坑園村東側,表土層一米以下的土壤是一種黑白混合泥,因其含鋁量高達23~38%,被稱為鋁質泥。儲量不詳。1972年開採,加工成泥粉,出售給車陂水廠和郊區鋁廠,至1986年數量已超過15000噸。水廠用於沉澱水中的雜質;鋁廠則用於製造硫酸鋁。1986年因開採成本過高而停產。

4、河沙:1991年前,尚有沙河涌等河湧上游的河沙可採用為建築材料。後來由於環境污染,河水變濁,可利用的河沙逐漸減少。至2000年已無河沙可采。

5、岩石:岩石資源以花崗石為主,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岑村火爐山和龍眼洞的洞旗峰一帶。早在建國初的1951年,火爐山就有東升石礦場開始採石。至1991年,火爐山下有市東升石礦場、凌塘、新塘等石材場,洞旗峰下主要有市派安石礦場和龍眼洞石場,還有元崗、長湴等石材場,大小共44個石場。1993年11月,廣東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廣州天河龍洞派安採石場正式投產,採區面積13萬平方米,總投資0.98億港元,年產量100萬立方米。1995年後,為保護生態環境,各石場陸續關閉。2000年派安採石場被廣州市政府關閉。至2000年,尚余鳳凰山、背坪、新世界等21個石場。

地下木材資源

長湴村往東至新塘、玉樹村一帶有地下林木。長湴,古時是沼澤地,因泥湴過膝得名。地下六七米深處有古河道和林木。60年代長湴村不少村民都曾從地下挖出過大樹,其中一棵樹幹直徑40多厘米。同時,在玉樹村採掘深至2.5米時,也發現泥層中尚有大批未腐透的喬木。

名勝古蹟

珠江公園

至2002年3月17日在這裡及以西67公頃的地段上舉辦了中國第四屆園林博覽會而使珠江公園聲名鵲起。園內還保存着園博會參展的一些景點。


華南理工大學校門

位於石牌五山路斜坡處,建於民國24年(1935年)。

校門為-座高大的石砌牌樓,五山路穿牌樓而過。牌樓灰白色,分五門。中門寬8米,兩側各兩門,依次寬5米、4米,均深6.75米。牌樓由12根花崗.石方柱組成。中門石柱稍高,約10米,由7塊邊長0.95的花崗石砌成。各柱頭為花蕾狀,左右橫伸華表和石鼓。柱下也有石獅和石鼓。中門石柱並有獅頭含環浮雕,柱內側有一鑲嵌大理石,上刻國立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前身)奠基於民國24年1935年)及校長鄒魯和諸董事姓名。現牌樓正中書「為人民服務」,原來書「國立中山大學」。

馮如紀念碑

馮如墜機處紀念碑在天河區沙河花生寮。中國始創飛行大家馮如在美國研製飛機成功後,為「壯國體,挽利權」,回國創辦航空事業,於1912年8月25日在廣州燕塘表演飛行,不幸失事犧牲。當時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曾令行廣東軍政府都督在馮如墜機犧牲處立碑紀念。由於袁世凱帝制自為,孫中山發動討袁戰爭失敗等影響,迄未動工興建,直到1988年,才由廣州市沙河文博學會建造「馮如墜機處」紀念碑一座,正面鑲嵌一刻有「中國始創飛行大家馮如於一九一二年八月廿五日在燕塘表演飛行不幸墜機於此殞命葬於黃花崗,沙河文博會立」四十七字的雲石。

劉氏家廟

位於廣州大道北路東側,沙河大街大洲地2號,為清末愛國將領劉永福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主持建造,占地面積1170平方米。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越南維新會曾以劉氏家廟作為會址,開展驅逐法國侵略者,光復越南的革命活動。抗日戰爭時期,該廟曾遭破壞。民國37年(1948年)改作市75小學。建國後50年代初期,改作沙河小學及其附設幼兒園、初中班。1963年後改作市五金交電倉庫。1989年,市政府公布其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華南植物園

建於1956年,總面積約4500畝,是全國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它與世界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植物園、樹木園有學術和種子交流業務。園內引種國內外植物約5000種,成為熱帶、亞熱帶經濟植物引種馴化、推廣應用以及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存的科研基地。這裡眾多的植物,與白雲山一起,成為廣州市「市肺」的兩片「肺葉」。

華南植物園從1980年起向公眾開放,1986年被廣州市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譽名「龍洞琪林」。1995年被有關機構評為「中華之最」——全國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該園每年客流量為40萬人次。

天河公園

位於黃埔大道北側,面積75公頃,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公園最初為廣州政府林場(又名石牌林場),始建於1928年,1933年為紀念孫中山易名為中山公園。廣州解放後,從1950年8月至1953年底,政府對公園進行了大面積綠化造林,並將公園劃分為中山林場和中山果園場,1957年改名為森林公園,1960年易名為東郊公園。民族英雄鄧世昌墓就在園中。

公園內有喬木、灌木、花草、棕櫚、竹子等100餘種植物。此外,公園還建有各種遊樂項目和大型燒烤活動區。

著名人物

王道夫(1235~1279年),字以行,號見雷,番禺縣東圃車陂鄉(天河區車陂街車陂村)人,祖籍山西太原,另一說原籍福建蒲田。參與抗元,最後殉國。

凌震(1235~1315年),字國威,號雷門,番禺縣東圃宦溪鄉(天河區前進街宦溪村)人,原籍福建蒲田。父凌棟,凌震為第四子。宋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後任南海道宣慰使,舉家遷至廣州。次年升任廣東都統,官封二品。

盧昌(?~1854),又稱盧八、盧八萬、盧八萬倉。番禺縣鹿步司冼村(今沙河鎮冼村)人。盧昌務農為生,自幼習武,使一把大關刀,武藝出眾,而且步履如飛,人稱「草上飛」,頗受鄉人敬重。

李湛(1884~1913),字杭進,號竹貢,清光緒十年(1884年)出生在番禺縣鹿步司大水圳村(今沙河鎮天河村)農民家庭。中國同盟會會員。

潘達微(1880~1929),又名心微,乳名阿忠,字鐵蒼,號景吾、冷殘、覺廬冷道人等,祖籍番禺縣鹿步司棠下村(今廣州市天河區東圃鎮棠東村),其本人出生於今廣州市荔灣區。父為清末武官和廣州廣仁善堂的創始人之一。潘達微晚年潛心藝術,在美術、攝影等方面很有成就,其攝影作品曾獲國際攝影沙龍獎。

潘文治(1882~1949),字華庭,番禺縣鹿步司珠子鄉(今東圃鎮珠村)人。其父潘名江為清末舉人,務農為業。潘家有9兄妹,其排行第三。民國13年3月,任海軍練習艦隊司令。是年底,任廣東大元帥府大本營咨議。隨後,辭職返鄉。

蘇英法(?~?),廣州沙河花生寮人。民國時期,蘇曾先後任番禺縣東區國民黨黨部委員、龍眼洞堡田畝稅收委員、番禺合群運輸公司總經理、番禺八桂中學校董、廣州市東郊土地登記周局長、番禺縣明倫堂委員。民國23年(1934年)1月,任番禺縣第二屆參議會副議員。民國36年,任番禺縣臨時參議會副參議長。

樊伯賢(1916~1993年),番禺縣龍眼洞鄉(天河區龍洞街龍洞村)人。1979年1月被授予廣州市名老中醫稱號。1980年8月起被選為廣州市郊區第一、第二屆政協副主席。

榮譽記錄

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白皮書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綜合評析了全國968個地級市市轄區發展情況,並以統計數據為依據,量化評選出2018年中國百強區,其中天河區位列第2名。

2018年11月,天河區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排名第24位。

2018年11月,天河區因綠色CBD建設入選「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發展創新範例」。

教育

天河區有暨南大學石牌校區以及華文學院,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華南農業大學五山校區,華南師範大學石牌校區等一系列高等院校。以及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廣州市第四十七中學,天河中學等一系列知名中學。

著名建築

廣州西塔(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和廣州東塔(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雙塔建築,西塔已成,並已投入使用,而東塔亦已完工啟用。 中國市長大廈和大都會廣場(雙塔建築) 天河城廣場:雙塔建築,雙塔是粵海天河城大廈,下面7層是天河城購物中心

知名購物中心

天河城、太古匯、正佳廣場、太平洋數碼廣場、廣州購書中心、萬菱匯、廣州百貨、百腦匯、頤高數碼廣場、天娛廣場、時尚天河廣場、天河又一城、東方寶泰、花城廣場、以及2016年投入使用的天環廣場等。

知名體育館

天河體育中心、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知名公園

華南植物園、天河公園、珠江公園

交通

大型交通樞紐 天河客運站、廣州火車東站

廣州BRT

廣州BRT專用道的大部分位於天河區境內,區內設有:體育中心、石牌橋、崗頂、師大暨大、華景新城、上社、學院、棠下村、棠東、天朗明居、車陂、東圃鎮、黃村、珠村、蓮溪 15個站點。

地鐵

1號線:體育西路站、體育中心站、廣州東站 3號線:珠江新城站、體育西路站、石牌橋站、崗頂站、華師站、五山站、天河客運站、林和西站、廣州東站、燕塘站 4號線:車陂南站、車陂站、黃村站 5號線:珠江新城站、獵德站、潭村站、員村站、科韻路站、車陂南站、東圃站、三溪站 6號線:沙河頂站、天平架站、燕塘站、天河客運站、長湴站、植物園站、龍洞站、柯木塱站、高塘石站 APM:林和西站、體育中心南站、天河南站、黃埔大道站、婦兒中心站、花城大道站、大劇院站、海心沙站 在建線路及車站顯示▼

=主幹道

天河區內的主幹道有天河路、中山大道、黃埔大道、廣園路、先烈路、廣州大道、廣汕路、廣州環城高速公路、華南快速幹線、廣園快速路、科韻路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