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池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乐至县天池镇位于乐至县城区,幅员面积42.12平方千米,辖26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55199人(2017),总耕地面积30718亩,其中田面积11578亩,土面积19140亩。镇党委、镇政府、镇人大驻镇中心街上。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天池镇,设立天池街道。[1]

建制沿革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天池镇,设立天池街道。将原天池镇仙鹤观社区、北郊社区、西郊社区、瓦窑沟社区、黄花园村、金子堰村、浸水湾村、团店村、牛栏店村、南冲寺村、田家沟村、排柏村、香炉沟村、大林寺村、新观音村、报国寺村、灵泉寺村、王家沟村、棉花湾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天池街道管辖,天池街道办事处驻迎宾大道818号。

经济状况

经过改革开放30周年发展,天池镇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2007年,实现粮食总产量1.73万吨,比1978年增长58.5%,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8公斤,基本实现了常年能自足丰年有余的状况;生猪出栏4.2万头、山羊出栏2.6万头,分别是1978年的8.5倍、30倍;油料、棉花、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也有大幅增长。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80元。

卫生事业成绩突出,大大小小医疗机构遍布乡镇。医德医风良好,医疗条件改善。极大的改善了镇上百姓的就医情况,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

发展成果

农业发展

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区域化格局基本形成。

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镇农业结构基本实现了以粮食作物为主导,畜牧、养渔等“二元”结构为补充的生产格局。按照“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要求,深化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等产业区域规划和布局,努力提高单产、提升总量。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全镇现有小型农机具235台,村有耕整机机代耕服务,是1978年的5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29.6%。二是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投资近281.5万元,累计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938户,沼气普及25个村、205个社。三是农田水利建设加强,现有小二型水库10座、小一型2座、三平塘305处,维修整治水渠10公里,水库12座,三平塘梗48根,囤水田梗142根,新建坡面蓄水池125口,全面提高防御和蓄水能力,整治农村道路125公里,其中水泥路12公里,便民路25公里。

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明显提升,农业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全镇农业科技取得了重大进步,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大范围的推广应用、试验、示范和推广,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主要农作物品种得以更新换代,增产幅度平均达到10%-20%,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以上;牛、羊、猪、鸡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61%、69%、89.6%和90.3%。探索总结出了集地膜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为一体,抗旱、保墒、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全膜双垄沟播新技术。

农业经营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要求,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

到2007年,全镇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达到1850万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25个,带动农户3850户,占农户总数的32.2%。创建种植业无公害生产示范村5个,基地面积达到5000亩。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7个,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民会员达2100多人,销售总收入1225元,带动农户735户,农民成员纯收入总额73.5万元。

加快养殖业专业户的技能培训。以专养大户带动周边村社农户,全镇重专户525户,如印家村山羊养殖大户全年出栏2560只,带动周边饲养山羊1500只,以大生养殖业为龙头的生猪养殖与农户签订生猪六方合作协议,全镇重专户生猪出栏26000头,以印家村一社渔业生态小区为基地,拓展渔业养殖规模,全镇渔业养殖面积5300亩,年产成鱼1000吨,创产值600万。

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1979年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确立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005年天池镇全面免除农业税,2006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部农村达100%,并在全镇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近几年来,全镇上下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大产业和大项目来培育,突出转移培训,拓展就业空间,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务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全镇输转农村劳动力1300人次,创劳务收入6500万元。

经济发展

在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伴随着“包产到户”、“土地承包”、“最低收购价”、“剩余劳动力”“劳务经济”、“税费改革”、“退耕还林”、“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新农村建设”等不同时期的一些关键词,折射出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近30年来天池镇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彻底改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手段和环境发生了彻底改变,农业和农村需要依靠现代科技和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全省农业的竞争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阶段和目标发生了彻底改变,农业和农村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首要目标。[2]

相关视频

天池镇庆七一 唱红歌高清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