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子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子冢位于邯郸西南65公里处的磁县内,又称“太上冢”。是东魏孝靖帝元善见的陵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朝墓群中的一座,现存50余米,直径120余米,方圆700亩,是北朝墓群中最高、最大之墓。[1]

陵墓原有城墙,现仅存残基。从残基看出,城墙由中、小河卵石加红土夯筑而成,宽3米多,北墙个别处残存0.8米。南北长1400余米,东西宽1140余米,并用青砖砌筑了通向墓顶的台阶。台阶两旁还有栏墙,雕刻有东魏风格图案,更增古朴凝重之氛围。 其墓顶后来建有玉皇大殿和娘娘庙、观音庙。

景点历史

北魏末年,河北等地爆发农民起义,动摇了北魏的统治。以高欢为首的军事集团,趁机扩展势力,为北齐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公元532年占邺城,并在此附近打败掌握北魏大权的尔朱兆的军队。他拥立元侑为北魏皇帝,是为孝武帝,高欢被封为大丞相。高氏在太原建立丞相府,遥控北魏政局。公元533年,孝武帝被逼出走。高欢另立11岁的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靖帝,实为傀儡。迁都与邺。高欢仍居晋阳纵览大局。形成东魏、西魏对立混战的局面。

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高欢死。后其子高洋即位,进一步控制东魏大权,武定八年(公元551年)高洋强迫东魏孝靖帝禅位,高洋即皇帝位,国号齐,史称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2年)12月元善见被高洋鸠杀,时年28岁。史载孝靖帝能文能武,品行高洁,但免不了被杀的下场。次年三月二日,葬于邺西陵,即“天子冢”。

水声台阶之谜

天子冢前后有台阶可登至,整个台阶高43米,宽5米,109阶,与地面呈50度角。 台阶为青砖白灰砌成,毛面,未抹平处理,形成等距而均匀的石灰凹槽,犹如琴键,因此形成多个均匀的声波反射和折射面;加上台阶两侧建有1米高的毛面青砖护栏墙,位于台阶右上方的硬山飞檐、灰瓦覆盖的观音阁建筑,其屋顶也形成了多个均匀的声波反射和折射面。

上述三个独特的建筑结构,构成了声波重复反射、折射的特殊环境,使台阶上的脚步声在传输过程中产生多种声波的合成,形成高频合声,遂使低频的脚步声深化为高频的水滴声。于是就出现了步步登台阶,水声丁冬响的音乐奇观

天子冢是个有历史沧桑感又具娱乐性的地方! 在天子冢北侧的109级水声台阶,要2个人以上才能玩!彼此离得近也听不到,弄出响声的那个人自个也是听不到水声的,只有两人拉开距离,一个弄出响动,另一个才能听到水声,响声越大,水声越大。任何一个台级都行! 奇妙,少见!

人沿北坡台阶上下可听到清脆悦耳的“丁冬”水滴声,如在台阶上燃放鞭炮,水声更响。国庆节期间,众多游人前来亲身领略这一奇观,但谜底至今尚未揭晓。 “天子冢”墓高50米、直径120多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朝墓群的代表。水声台阶的现象一出,立刻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十里八乡的村民纷纷跑来看这会“唱歌”的台阶,不远千里的游客也都慕名前来一看究竟。

有说法认为,墓底下是空的,人在上面行走,底下空洞声音反馈上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墓底下有水,人在上面行走,震动使地下的水的声音返上来。但此两种说法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不被认可。

河北工程大学一些专家教授数次亲临现场考察,发现水声之谜的奥秘在于建台阶的独特之处。水声台阶高23.9米,宽5米,109阶,与地面呈50度角。台阶为青砖白灰砌成,毛面,未抹平处理,形成等距而均匀的石灰凹槽,犹如琴键,因此形成多个均匀的声波反射和折射面。独特的建筑结构,构成了声波重复反射、折射的特殊环境,使台阶上的脚步声在传输过程中产生多种声波的合成,形成高频和声,遂使低频的脚步声深化为高频的水滴声。于是就出现了步步登台阶,水声丁冬响的音乐奇观。

经专家初步判断,普遍确认水声台阶主要是声音反射形成的,属于声音的一种物理现象。但是形成这种效果的因素非常复杂,有很多细节性的问题还有待探究。[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