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陆型地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陆型地壳
图片来自全景

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是地壳的一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陆及浅海大陆架区。多为双层结构,即在玄武质层之上有很厚的沉积岩层和花岗质岩层,相当于硅镁层及其上的硅铝层两层。厚度较大,平均厚度为35公里,越往高山地区厚度越大。是主要分布在大陆上和被海水淹没的大陆部分(大陆架、大陆坡和内海)的地壳。

释义

大陆型地壳是地壳的一种类型,通常分布在大陆及浅海大陆架。相当于硅镁层及其以上的硅铝层两层,多为双层结构。厚度较大,其平均厚度为35千米,地势越高厚度越大如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可达70~80千米。

特点

它自上而下系由沉积岩层、硅铝层和硅镁层所组成,[1]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5km,[2]但很不均一。在构造稳定地区厚度较小,而在构造活动地区厚度则急剧增大。高山区最厚,可达60—70km,如我国西藏地区。这种情况说明大陆构造分异性大结构复杂。岛弧虽在海洋中但其地壳性质却近似大陆型;因此也有人把它说成是过渡型地壳。大陆地壳的上部平均密度为2.7克/立方厘米,地震的压缩波速度为每秒6.2km。地壳的厚度,在地球全部结构中,只占极薄的一层,据新近的探测资料报道,它的平均厚度为17公里。当然,由于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有些地方地壳就较厚,如我国西藏高原达到四五十公里;有些地方很薄,如在大洋深处,地壳只有几公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