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理宝丰古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理宝丰古镇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宝丰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县城,在清代曾是云龙州治所,直至民国初年云龙县城才迁到其北二十里之距的石门。

基本内容

中文名:大理宝丰古镇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主要民族:白族

行政区类别:镇

著名景点:白衣阁茶亭寺

古镇概况

如今漫步于宝丰古镇的街巷,当年的繁华市井旧貌仍依稀可见。印象中的宝丰,明清风格的建筑,迤逦随山势而建,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山是象鼻山,水是江水,砥柱桥如长虹卧波,桥下是静静的江流,河滩上可见嵯峨怪石与如洗细沙,瑟瑟江水清澈而温暖,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的波光。宝丰的民居都是典型的白族民居风格,或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或一正一耳,或六合同春。地势起伏则逐层拾级而上,地势平坦则一字纵向排开;富户则高楼深宅,极尽奢华;贫者则瓮牖绳枢,低矮简陋。或大或小,或高或矮,多有院落,各具风格。或宽大或狭小的院落,方方正正,多为鹅卵石铺就,条石铺成的道路直通堂屋。石缝间常常探出几茎草尖,在风中摇动,像调皮孩子的眼。庭院周边往往摆放着几盆花,满院子的杜鹃、茶花、海棠、月季、牡丹和绣球,在洁白的照壁上舞弄着清影。

景点介绍

宝丰的民居都是典型的白族民居风格,或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或一正一耳,或六合同春。有的高大巍峨,有的小巧玲珑,地处澜沧江支流沘江下游,地势北高南低,沿沘江呈狭长形状,境内“崇峰铁坎,重罗山外之山;澜津带河,叠裹水中之水”,是山峦连绵,峡谷纵深的高寒山区,白族人民沿沘江依山聚居。宝丰,古称雒马,雒马井,金泉井。雒马就是黑身白鬣(音猎)的马,鬣,马颈上的毛。关于“雒马”地名的来历,我们很难考证了,但给这一盐井取这么一个明显带有中原文化色彩和美好寓意名字的人一定受过汉文化的熏陶。雒马井是云龙八井中最南端的一井。秀峰塔上“擎柱一峰回地轴,劈开双峡放江流”的对联从一侧面 对这千年古镇人杰地灵作了一个最好的诠释。 宝丰是古代云龙先民的发祥地之一,从宝丰南新出土的石器和科浪出土的青铜器(现藏于县文管所)印证了这一点。根据云南史料记载,云南井矿盐业在秦汉时期就已产生,公元前110年,今安宁、大姚、云龙已产盐。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南北朝时期,云龙为比苏县,古白语中“比苏”即“出盐地”的意思,汉朝设置比苏县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地方产盐。从现存的历史典籍记载中可以得出,从汉朝起经历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云龙境内一直开采盐井。宝丰的民居都是典型的白族民居风格,或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或一正一耳,或六合同春。有的高大巍峨,有的小巧玲珑,地处澜沧江支流沘江下游,地势北高南低,沿沘江呈狭长形状,境内“崇峰铁坎,重罗山外之山;澜津带河,叠裹水中之水”,是山峦连绵,峡谷纵深的高寒山区,白族人民沿沘江依山聚居。宝丰,古称雒马,雒马井,金泉井。雒马就是黑身白鬣(音猎)的马,鬣,马颈上的毛。关于“雒马”地名的来历,我们很难考证了,但给这一盐井取这么一个明显带有中原文化色彩和美好寓意名字的人一定受过汉文化的熏陶。雒马井是云龙八井中最南端的一井。秀峰塔上“擎柱一峰回地轴,劈开双峡放江流”的对联从一侧面

人文旅游

对这千年古镇人杰地灵作了一个最好的诠释。

宝丰是古代云龙先民的发祥地之一,从宝丰南新出土的石器和科浪出土的青铜器(现藏于县文管所)印证了这一点。根据云南史料记载,云南井矿盐业在秦汉时期就已产生,公元前110年,今安宁、大姚、云龙已产盐。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南北朝时期,云龙为比苏县,古白语中“比苏”即“出盐地”的意思,汉朝设置比苏县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地方产盐。从现存的历史典籍记载中可以得出,从汉朝起经历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云龙境内一直开采盐井。

宝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这里的旅游以人文古迹为主。

白衣阁

位于宝丰古镇西面德隆山,海拔1710米。据阁中碑记载及《云南文物古迹大全》载:白衣阁始建于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至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落成,清道光 九年(公元1829年)复修。盛时,白衣阁左右两侧分别有太和寺、三教庵、玉皇阁及放光寺等寺宇,规模宏大,颇有气势。其中玉皇阁建筑最为壮观,依山坡拾级建造爬山楼,从现存的七级石台遗迹,可窥见当时建筑之气势。据碑刻年代载,建筑都为明弘光以前所建,现俱毁,仅存白衣阁。白衣阁坐西朝东,为一进两院,由前殿、侧殿、厢房、正殿等组成。前殿为硬山顶建筑,殿左侧有一小院落。正殿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建筑,建于高台上,正面及两侧均有台阶可上。殿通面阔9.4米,通进 深7.6米,檐下施斗拱,彩绘有各色花卉,柱侧有木雕猴子雀替。殿内塑有观音,塑像下的须弥座雕有石刻,两侧为石狮,中间雕有力士及莲花。阁内现存有南明弘光乙酉年(公元164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等年代的碑刻6块,记载了白衣阁鼎盛时概况及历代建阁捐资情况。白衣阁于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专人管护,由宝丰古镇有小路可达。

大雒马邮亭

大雒马邮亭遗址,位于大雒马山,距县城8公里,距古镇3公里。该邮亭始建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明代郡丞范言(浙江人)有《雒马道上》诗描写古道状貌:“微行通一线,绝蹬上千寻。雒马犹难渡,啼猿况独临。泥深春后雨,路障晚来淋。世道险如此,真伤远客心。”古道崖壁上还有9处石刻遗迹。”清雍正三年(1725年),知州陈希芳捐俸修治大路,易险为平,建石坊,额曰:“雒马仙踪”。邮亭的设立,在顾芳宗撰的《大雒马山邮亭碑记》中这样记载:“云龙虽僻在西南鄙,然而南连永缅,北通丽水,西亘潞江,东扼楚豫滇黔之冲,故夫英君哲相,与四方贤人君子,皆欲孝政而问俗焉。而鸟道迂回,悬车束马,难以飞渡,一当春夏霪潦之交,洪波汩没,裹足不前,蛟螭窝其中,而猿狖号其上......余自戊寅夏,叱驭至此,拔木甃石,次第兴举,又摹五丁手,伐崖石,建邮亭十数椽于大雒马山之巅。”邮亭设立后,大大改善了当地交通状况。清康熙年间宝丰举人李俭有一首《邮亭》诗记其事:“天半高峰插石城,崔嵬独峙五云横。山山环绕烟岚翠,树树参差松韵清。纱殿陆离鼍鼓壮,石栏曲折马蹄轻。熙朝脱有相如节,此日西南路尽平。”大雒马山邮亭是滇西最早与邮政相关的建筑物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是研究古代云南邮政史不可多得的物证。2002年大雒马山邮亭遗址被云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隆寺

福隆寺位于古镇西侧德隆山,白衣阁东北侧,海拔1600米。福隆寺始建于明代,现仅存有一大殿,院落破旧。大殿为三开间硬山顶建筑,殿四壁绘有山水画及对联。殿内有一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的石鼎,鼎座为石雕猴子。寺由古镇有小路可达。有联曰:到处云霞皆手画,此阁山水亦能灵。 院后山深时见松摇月影,园中水曲间看鱼跃天枫。

秀峰塔

位于宝丰古镇南面山岭上。塔约建于明代,现存此塔于清道光壬寅年(1842年)夏四月重修。塔基为圆形,塔座为方形,成梯形分四级依次而上,塔身自下而上收极小,每级出檐部分均为石料凿打而成,塔成圆柱体,塔身为七级圆形实心石塔,高6.31米,圆2.7米。塔身第二南面开有一壶门,内嵌有《重修秀峰塔序》,第四级和第六级各雕有四个佛龛,内雕四大天王像、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像,合为天龙八部,塔刹由整块石头雕为宝顶,秀峰塔精巧玲珑,浑圆古朴,别具一格,很具堵波式塔之遗风,是云龙现存唯一古塔,也是大理州内别致奇巧的古石塔。有联曰:擎柱一峰回地轴,辟开双峡放江流。

勤政亭

勤政亭,俗称“四角亭”,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丰完小校园内。是民国九年(1920年)任云龙知事的云南石屏人张世勋倡建,并留有遗作诗“勤政亭七律诗八首”和“勤政亭记”。张世勋到任后,“目睹民情之质朴,士气之笃厚”,同时看到“地处边瘠,进化较迟”,作为一县之长,“以养以教,是宜先施”,他从调查入手,了解到“邑中不乏明达之材”,集中这些“明达”参与“论证”,集思广益,“则风可正而治可兴”,于是在县署北侧建“勤政亭”,请地方有识之士参政议政,一改过去“县太爷”说了算的封建遗风,充分体现共议天下大事之壮举,是勤政为民的重要物证。

玉皇阁

位于德隆山,大门口塑有金刚,一进三台。玉皇上帝供养在三台楼上,是铜像,约高五尺许。据记载,此阁创建于明末,在楚雄冶铸金身。光绪末,邑举人杨应侯,在面楼题书一联云:“三面云山皆指掌,万方民物此关怀。”其下为放光寺遗址,石壁上镌有联云:浮生若梦原非我,半日亲来即是仙。谁人遣笔,已不能考证。

玄真观

位于古镇南山(小雒马山),始建于明末万历年间,重修于 清乾隆年间。从石大公路拾阶而上,即至大门。回首遥望,德隆 山之磅礴而西来,象岭之逶迤而东峙,沘江之北折而南回,历历如示。门上有匾曰:“高处着眼”。联曰:“仰观江天月小,俯瞰烟火云连”,白底蓝字,乃道光间学政戴圣化题书。由大门进去,有地半亩,是菜地。历阶再上,到二门,门上有直匾,书有“玄真观”三个字。这就是大殿的面房,上面有楼,邑贡生段清书有“彩云楼”大匾。楼前塑魁星像,邑人段世森书有联云:“量才以斗,问谁人能兼一石;惜墨如金,这支笔横扫千军。”进去是院坝,栽有两棵大桂花。两厢都有楼,楼上供游人住宿,楼下左边是禅房、花园,有花四、五十盆,四季都有花开。右边是斋房。

大殿是宫殿式,四面出角,上有宝顶。高处和长处都有15米左右。中间塑玄天,仗剑而坐,两旁塑威、赵、马、岳四帅,都高一丈,威武屹立,生气逼人。两侧佛龛,塑坐像两尊,是地藏、吕仙。上有大匾,曰:“大雄宝殿”,乃道光间州牧谢体仁题。

仓圣寺

位于德隆山主峰,一正两厢,规模较小,而前嶂后屏,地面平坦,别开生面。中间塑仓颉像。门前有隙地,凿为池,栽以莲花。所以俗名又叫莲花寺。同治间邑拔贡生字绚章题有联云:“沉塘白昼辉明月,倒影苍岩挂碧天。”光绪中贡生字廷章也题联云:“泄先天未发之精华,龟篆龙文,尚留钩镂碑七十余字;立后世不朽之功德,鸾漂凤泊,希只嘉则殿八万藏书。”这两联一写景,一写历史,可称二绝。此寺于一九四一年重修。

董泽故居

此建筑为云龙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南大学==创始人,东陆大学校长,省政协委员董泽先生故居,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总建筑顺深20米,进深65米,已有100多年历史,是一幢为渐进式院落建筑,具有传统白族民居建筑特色,其院落共划为五院,第一院为花园式迎宾厅,第二院为主院,属“四合一天井”式结构,是主人居住和贵宾住宿及会客用房,第三院和第四院为家里的小字辈们和做工人员居住用房,第五院为马厩和贮藏室,四周建有巷道。该建筑结构科学合理,有利于通风、采光、排水、防火和居住人员的疏散,是我县民居院落中建筑规模最大的院落。

四合五天井民居建筑

根据调查,从现有建筑中,现在的宝丰财政所所在地建筑最具四合五天井传统白族民居建筑风格,该建筑占地625平方米,四周均建有两层建筑,大门从北面建筑中间进入,建筑四周环连,并充分利用四角空间为厨房及贮藏室,加上院坝本身,就形成了白族传统的四合五天井民居建筑形式,该院是当年盐务所的所在地。

民居建筑

宝丰村三枋一照壁民居户主尹宗杨,人口5人,建筑占地面积225平方米,顺深15米,进深15米,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是白族普通人家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其分为主楼一幢,耳房两幢,主楼正面建有一照壁,在主楼侧面上一楼楼梯,并形成三幢环转,大门北面耳房底层进入院落,一般主楼一层设有客厅、卧室,二楼设有祖宗供台,耳房为厨房及贮藏室等。该建筑曾是云南讲武堂乙班毕业生,后任威信、马关县县长杨迎道的住宅。[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