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武杜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武杜鹃

中文名称:大武杜鹃

拉丁学名:Rhododendron tashiroi

别称:塔西洛杜鹃

科:杜鹃花科(Ericaceae)

属:杜鹃属(Rhododendron)

种:大武杜鹃

种拉丁名:Rhododendron tashiroi Maxim.

大武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tashiroi Maxim.):是常绿灌木, 高1.5—4米,稀达6米。叶革质,2-3枚轮生枝端,椭圆状倒卵形或菱状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齿,中脉在上面下凹,下面除凸起的中脉被毛外,其余无毛。花冠淡玫瑰紫色,钟状漏斗形,裂片5,开展,长圆形或顶端有凹缺,具深紫色斑点,比花冠管短,无毛。蒴果狭卵球形,长9-13毫米,密被扁平棕褐色毛。 产于中国台湾西南部(大武山有记录)。

生于海拔500米的常绿阔叶林林缘。日本南部的九州至琉球群岛也有分布。

信息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五桠果亚纲

亚科:杜鹃花亚科

亚属:映山红亚属

组:假映山红组

分布区域:台湾西南部(大武山有记录),日本南部的九州至琉球群岛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 高1.5—4米,稀达6米;分枝多,纤细,幼枝疏被棕褐色柔毛,后近于无毛。

叶革质,2—3枚轮生枝端,椭圆状倒卵形或菱状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2—6.4厘米,宽1—3.4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初时两面被扁平灰褐色毛,不久上面无毛,亮绿色,有皱纹,中脉在上面F凹,下面除凸起的中脉被毛外,其余无毛; 叶柄长 3—6毫米,密被贴伏的扁平棕褐色毛。花芽卵球形,鳞片阔卵状圆形,先端微具尖头,沿中脉或向顶端具糙伏毛,其余无毛。

伞形花序具花1—5朵;花梗长6—11毫米,密被扁平亮灰褐色柔毛;花萼具5小齿,被棕褐色柔毛;花冠淡玫瑰紫色钟状漏斗形,长和宽均为2.5—3.5厘米,裂片5,开展,长圆形或顶端有凹缺,具深紫色斑点, 比花冠管短,无毛:雄蕊10,稀12,不等长,与花冠近于等长,花丝无毛; 子房卵球形, 长3毫米, 密被亮灰褐色贴伏柔毛, 花柱向先端变粗,无毛。

蒴果狭卵球形,长9—13毫米,密被扁平棕褐色毛。[1]

产地生境

产于中国台湾西南部(大武山有记录)。生于海拔500米的常绿阔叶林林缘。日本南部的九州至琉球群岛也有分布。[2]

生长习性

杜鹃花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间也能生长。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3-5月开花,杜鹃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花蕾,过晚则影响开花。[3]

繁殖方式

扦插

扦插繁殖是杜鹃花栽培中应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5-8厘米,剪除下部叶片,保留顶叶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处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气、富含腐植质的酸性土壤中,温度保持在20-25℃,遮阴并经常喷雾保湿,以促进萌发新根。

嫩枝

嫩枝繁殖是用劈接对于难以成活的名贵品种如西鹃等,先剪去嫩枝约3-4厘米作接穗,将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鹃作砧木,采用嫩枝劈接,然后置阴棚下用塑料薄膜绑扎,并用塑料袋将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湿。[4]

主要价值

杜鹃枝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篱的良好材料,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在花季中绽放时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5]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