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果木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果木莲

大果木莲(Manglietia grandis Hu et Cheng),濒危种。常绿乔木,高10至20米。仅分布于云南和广西局部海拔800至1500米的山地峡谷,为阳性树种,多生于向阳东南坡或西南坡的沟谷及山腰中部。因林地潮湿,种子难于发芽,林中几无幼苗

花期5、6月,果熟10、11月,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三级濒危保护物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大果木莲

学名; Manglietia grandis Hu et Cheng

别称; 黄心绿豆、大果木兰

二名法; Manglietia grandis

族; 木兰族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毛茛目

科; 木兰科

属; 木莲属

种; 大果木莲

分布区域; 云南(麻栗坡、金平、马关)、广西(靖西、那坡)

现状; 濒危种

保护级别; 2级

海拔下上限; 800-1500(米)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习性

3分布情况

4栽培技术

5保护现状

6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2米,小枝粗壮,淡灰色,无毛。叶革质,椭圆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0-35.5厘米,宽10-13厘米,先端钝尖或短突尖,基部阔楔形,两面无毛,上面有光泽,下面有乳头状突起,常灰白色,侧脉每边17-26条,干时两面网脉明显;叶柄长2.6-4厘米,托叶无毛,托叶痕约为叶柄的1/4。花红色,花被片12,外轮3片较薄,倒如状长圆形,长9-11厘米,具7-9条纵纹,内3轮肉质,倒卵状匙形,长8-12厘米,宽3-6厘米;雄蕊长1.4-1.6厘米,花药长约1.3厘米,药隔伸出约1毫米长的短尖头;雌蕊群卵圆形,长约4厘米,每心皮背面中肋凹至花柱顶端。聚合果长圆状卵圆形,长10-12厘米,果柄粗壮,直径1.3厘米,成熟蓇葖长3-4厘米,沿背缝线及腹缝线开裂,顶端尖,微内曲。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长习性

多见于石灰岩山地。分布区气候湿热多雨,干季多雾,空气湿度大,年均温15-18℃,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土壤为石灰岩土或山地黄壤,PH值6.5-7.5,有机质含量丰富,其生于海拔800-1500米的山地峡谷。大果木莲为阳性树种,常零散生长在向阳的沟谷或山腰中部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林内幼树罕见。

分布情况

产于北热带季雨林或沟谷季雨林。分布极窄,仅见于云南东南部金平,麻栗坡、马关,云南西畴及广西西南部靖西、那坡等县的局部地区。

栽培技术

栽培方法

种子采集

大果木莲花期5~6月,果实成熟10~11月,当果实有少数背缝开裂,露出红色种子时,为最佳采种期。将采下的果实晒干或风干,待瞢英裂开时将带红色种皮的种子取出,彻底搓洗到黑色种子上不留外种皮为止,然后进行水选,清除漂浮的空粒种子或在加工过程中损坏种子,否则在贮藏的过程中会发生霉变。

河沙处理

在采种的同时,事先准备好洁净河沙,用孔直径约等于1mm的筛子过一次,放在太阳下曝晒至干备用。

种子贮藏

种子与河沙的比例为1:1,先把河沙置于贮藏池、盆等容器中,加入少量的井水或泉水拌匀,以不成团为宜,然后把用高锰酸钾消毒处理的种子与河沙混合均匀铺平,在其表面铺2cm厚的河沙即可。每隔2~3d,用喷雾器加湿表面河沙,4~6d给种子翻一次身,如此反复,贮藏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

种子催芽

将原贮藏在盆、池等容器内的沙和种子,增加一定湿度,在盆、池口上覆盖玻璃或塑料薄膜,以提高容器内的温度,加速种子发芽,催芽一般在室外进行,若遇室外气温过低,可移到室内;或者白天移到室外,晚上移入室内。在催芽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容器内的水分情况,不能过湿或过干,同时应适时揭开容器口的覆盖物以透气,并注意观察,当黑色种皮张开,露出白点时即可播种。

苗圃地选择

应选择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排灌良好、土壤疏松肥沃、pH值在6.0~7.5之问的沙质壤土的地方,元有害气体污染的区域,面积大小视苗木生产量而定。

苗圃地整理

播种前45d应清理苗圃地,除去杂草和石砾,深挖翻土35cm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暴晒和风化,施底肥3kg/m2,用稻草或麦杆铺平苗圃地火烧后,把土壤打碎整平。

作床

苗床宽1.2~1.3m,为南北方向,长度不限,为东西方向,步道30cm,苗床略低于步道3~5cm,床面平整,土壤近似筛子过细一样。

播种

播种方式有很多种,为提高单位面积的利用率,便于除草、起苗管理,采用条播,应按行距10cm开沟,沟宽5cm,用细孔喷壶把沟面浇湿,然后将经过催芽的种子均匀点播沟中,种子与种子之间的距离为1.5cm,盖土厚度2cm。接着用松针覆盖苗床,再进行浇水,第一次必须浇透,最后用塑料薄膜作拱棚,并将四周薄膜压紧。

管理养护

保温浇水

由于是在晚冬初春育苗,要注意防低温或霜冻。还要保持棚内苗床湿度,若不足,应及时用喷壶浇水,浇水时间宜在早晨,浇完水后应把棚膜四周盖严。

除草、揭松针

除草是苗圃地中的日常工作,棚类气温适宜,易生杂草,结合浇水,及时清除,避免与苗木争养分。当幼苗大量出土长出叶子时,逐次揭去覆盖苗床上的松针,待幼苗出齐后,全部揭去,不要损伤苗木。

炼苗

苗木长出3~4片叶子,高7~10cm时,要进行炼苗,方法是将四周的棚膜卷至离地面10cm处,通风7d后,卷至20cm处,最后掀开棚膜,适应外界环境条件,提高苗木的木质化程度。

水肥管理

幼苗移植上袋后要加强水肥和除草管理。25d后开始施肥,采用薄施、多次施肥的方法进行施肥,及时除草,每次每袋施三元复合肥2~3粒,埋在距苗木根部2cm处的土中,根据天气进行及时浇水,促进苗木生长。

折叠病虫防治 大果木莲抗性强,在苗期未发现大的病虫灾害。但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幼苗出齐后,曾用过0.5%的波尔多液、1%的多菌灵和退菌特喷施苗木基部,并结合其它苗木的防虫,用40%乐果乳剂和80%敌敌畏乳油喷洒步道。

保护现状

物种现状

濒危种。仅在云南东南部与广西西南部的部分天然林中有星散分布。由于材质优良,为当地群众非常喜欢的建筑用林,历经无限止的砍伐,现存植株极为稀少;又因种子难于发芽,天然更新极为不良,林中几无幼树。

保护措施

对大果木莲现有野生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是最为有效的保护措施。应尽可能将大果木莲分布区划入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加强保护,尤其像遗传多样性较高的马关古林箐种群更应加强保护;而不能划入自然保护区的种群则应建立相应的保护站点加以保护,杜绝直接采挖、砍伐以及森林破坏、垦荒、放牧等活动。目前对分布于麻栗坡县铁厂乡和古林箐的大果木莲种群已采取就地保护措施,但对于分布于下金厂乡的大果木莲种群仍没有采取适当保护措施,砍伐和生境破坏等行为屡有发生。

迁地保育

只要条件适宜大果木莲种子萌发率可高达70%,因而建议尽可能将大果木莲列为引种保育对象,建立大果木莲迁地保育基地。因其大部分的遗传变异(64.05%)存在于种群内¨,迁地保育时应尽可能收集各天然种群足够数量的单株,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保存大果木莲的遗传多样性,为归化自然、开发利用、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丰富的材料。

归化自然

要获得濒危植物保护的完全成功,仅仅进行就地和迁地保护是不够的,还应该开展归化自然的工作,即将人工繁殖的大果木莲个体移植到其原有生境中,让其归化至自然环境中,并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后代,扩大自然种群的规模。

扩大培育

建立组织培养、扦插、嫁接等无性繁殖和人工林培育技术体系,通过开展大果木莲的人工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基地建设缓解对大果木莲自然资源的需求压力,进而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

加强公众教育,提升保护意识

野生植物的保护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也是一项公众性的工作。因此,应通过科普宣传、普法活动和政策引导等途径加强公众生态道德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教育和宣传,对大果木莲的保护也有重要作用。

主要价值

科研价值

大果木莲是木莲属中较原始的种类,又是特有珍稀树种,对研究植物区系及木莲属分类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观赏价值

叶大亮绿,花大色艳,芳香怡人,树形优美,是南方城市、庭园、道路绿化非常珍贵的优良树种。

经济价值

其木材结构细致,耐腐、耐水湿、不虫蛀、易加工,是家具、建筑、室内装修的优良用材。[1]

参考文献

  1. 大果木莲, 医学百科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