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坝场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坝场镇位于贵州省思南县东南面,毗邻天桥乡兴隆乡邵家桥镇、塘头镇,与印江、石阡县接壤。境内平均海拔在680米至700米之间。最高峰獐子岩海拔1481米,最低处龙底江出境处马腊子海拔390米,镇政府驻地海拔558米。属典型的山地面貌,喀斯特特征极为明显,出露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类。

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1公里,全镇地处东经108°15′-108°27′,北纬27°38′-270°47′,总面积17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828亩,其中田15600亩;辖2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61个村民组;森林总面积97272亩,2003年冬实施退耕还林12480亩,森林覆盖率41.67%,居全县第一位;2004年末总户数6832户,总人口273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67人,少数民族人口13650人,占全镇总人口50%。[1]

历史沿革

此处地势平坦,系山间大坝,明代已为重要集市,故名"大坝场"。

明代以来,大坝场辖区先后属思州宣慰司、思南宣慰司、思南府及思南县辖地。

民国3年废府设县,大坝场属思南县东南区;民国19年,省调整区划,思南划为9个区,大坝场属第七区;民国25年调整为5个区,大坝场属于第五区,辖7个联保,45个保;民国26年调整保甲,辖7个联保、33个保;民国31年废联保设乡镇,大坝场为四维乡,直沿袭到解放

1949年12月,思南划分为6个军事督导区,大坝场属第五军事督导区,辖四维、六合、沿绕3个乡。1950年2月1日,思南县设7个区19个乡镇,大坝场为第七区,同年10月,区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同时将沿绕乡划为第六区。1955年7月,第七区正式命名为大坝场区,区公所驻地设在大坝场街上。1956年,全区调整为11个乡,即大坝、德浩、天桥、兴隆、大岩、枣桐、大兴、大溪、天坪、潘溪、梧桐;

1962年撤销各管设理区恢复为区公所,设枣桐、大兴、天桥、梧桐、兴隆、大坝等6个公社管理委员会。1963年2月,又建为11个人民公社。1971年撤销潘溪公社并入梧桐公社,撤销天坪公社并入兴隆公社和德浩公社。1984年社改乡,建立大坝、官寨、天桥、梧桐、德浩、兴隆场、大岩、青杠园、桐梓园等9个乡。

1992年10月,撤区建镇并乡,原兴隆场乡、大岩乡、德洁乡的合心及红岩两村合并为兴隆乡,由原来天桥乡、梧桐乡的湾里、长田、梧桐、干溪、老木林、张家寨、国庆等7个村和官寨乡的南山、梅子堡等2个村合并为天桥乡,梧桐乡的另6个村,有5个村并入邵家桥镇,有1个村即明星村并入大坝场镇。大坝场镇即是由大坝乡、青杠园乡、桐梓园乡、官寨乡的7个村、德浩乡的猴子圈村、杨家寨村、小德浩村和梧桐乡的明星村合并而成,辖2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16个村民小组。

2007年1月,撤并村组,合并为大坝、龙江、官寨、筑山、明星、尧上、桐梓园、光明、青杠元、红联等10个行政村,122个村民小组。

2011年月,又撤并村组,合并为22个行政村1个社区,144个村民小组。

行政区划

末辖坪山村、迎丰村龙坪村和平村、桂花村、筑山村、官塘坝村、洞龙村、齐心村、尧上村、桐梓园村、高峰村、坪兴村、枣坪村、青杠元村、山角庄村、花坪村、明星村、小德浩村、红联村、杨家寨村等22个行政村和1个场坝社区,144个村民组,政府驻在场坝社区竹林坝组,社区所在地有政府路、建设路、育才路、杨柳路、盐井路、商业中街、商业下街、商业上街等6条街道。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户数7605户,总人口29126人,其中男15096人、女14030人,有城镇人口2797人,流动人口6733人。镇境内有汉族、土家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侗族、蒙古族、瑶族、壮族等9个民族,以土家族、苗族居多,蒙古族、仡佬族次之。境内有少数民族人口15325人,占全镇总人口52.6%。2011年,人口出生率为9.55‰,比上年下降2.60‰,自然死亡率4.77‰,人口自然增长率4.78‰,比上年下降0.36‰。其中60岁以上3783人,老年化率达12%,比上年上升2%。

辖区总面积154.5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63人。[2]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境区位于思南县东南面,东与印江杨柳乡接壤,南与石阡县坪地场乡毗邻,西与思南县兴隆乡隔龙底江相望,北与本县天桥乡共界。地跨东经108°15′~108°27′,北纬27°39′~27°47′。电话区号0856,邮政编码565111,距县城思唐镇42千米,距铜仁市188千米,距省城贵阳市 (往石阡方向)351千米、(往思南方向)417千米。

地形地貌

地处梵净山西麓,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和西南稍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多丘陵、山地,属亚丘陵山地类型,期间沟壑交错,少平坝,仅有镇政府驻地和野毛溪两处各1.5平方千米的平坝地。

气候

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在16.5℃左右。

最热月7、8月,气温在28℃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8.7℃。最冷月1月,月均气温6.3℃左右,极端最低气温﹣7.7℃。年平均日照1343小时左右,1963年达1400小时。全年无霜期282天,年平均降雨量1189毫米左右,气候现象有明显规律,高山与平地相差一个节气(15天左右),各类植物随季节变化而生长。

水文

全镇石灰岩广泛分布,溶洞较多,河谷深切,水位低,是全县水资源较好的乡镇,境内有瓮腊河、响水洞、毛家堰、龙底江4条河流。有利民、小茶林、筲箕湾、毛家堰、拖船沟5座水库,蓄水量450万立方。有地下井2口。全镇虽然水资源较好,但水利设施建设薄弱,工程性缺水较为严重。

资源

煤储量310万吨,主要分布在坪兴、枣坪、青㭎园、桐梓园、尧上等村。铁、重晶石、锰矿较为丰富,官寨铁矿储量在25万吨左右,坪山、龙坪、永红、筑山的重晶石储量在300万吨左右,尧上的锰矿储量在20万吨左右,坪兴、枣坪高岭土储量在300万吨以上。

全镇土地总面积268200亩,其中:耕地面积70215亩、林地134100亩、生态茶园6000亩、果园536亩,水域地24138亩,荒地26820亩,其它土地(居民及交通用地、未利用地)11800亩。

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润,森林覆盖率52%,居全县第一,素有"林海茶乡"之美誉。

自然灾害

主要有干旱、洪涝、冰雹、雪凝、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低。1995年4月发生特大风雹灾,直径达4厘米。2008年冬季发生雪凝灾害,凝冻达2个月。2010年7月发生洪灾,遭受了165.8毫米较长时间的强降暴雨。2011年发生旱灾持续长达4个月。杨家寨村杨家寨组及龙坪村韩家屋基组有地质滑坡迹象。[3]

经济

农业

全镇总耕地面积为22837亩,其中田15601亩、土7236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薯类。2011年开展万亩水稻高产创建,最高亩产达863公斤,平均亩产达749公斤;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茶叶、花生、中药材等。2010年开展万亩油菜高产创建,最高亩产达250公斤,平均亩产达200公斤。至2011年已发展生态茶园6000余亩。2011年充分发挥地理生态优势,10月招商引资引进外商发展中药材种植--曼地亚红豆杉,建立了曼地亚红豆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3.84亿元,计划种植面积3万亩,已投入基地建设3000万元;主要养殖业有:牛、猪、羊、狗、鱼、鸡、鸭、鹅等,大坝场黄牛已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及贵州省"无公害产地"认证。2011年实现产值1.82亿元。

工业

2011年有思南县东坡茶厂、思交牌牛肉加工厂、闽黔木材加工厂、羽贵木材加工厂、思南县青山篷煤矿等工业企业相继在大坝场落户发展。青山篷煤矿正在抢抓技改整合未正式运行,其他工业企业发展状况良好,2011年实现产值550万元。

商业外贸

2011年有农家旅馆6家,农家乐山庄4家,酒楼1家,超市2家,客运车辆17台,其中思南线9台、石阡线2台,铜仁线6台等。2011年实现产值5450万元。

财政金融

2011年有金融部门2个,2011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为13294万元,比年初增长2926万元,贷款余额为10017万元,比年初增长1723万元。2011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4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93万元,比上年增长4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815元,比上年增长25%。[4]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1处,使用面积5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农家书屋10个,藏书10万册。 有体育场所9处(含学校)。

教育

2011年,全镇有中小学14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7所、初级小学1所、教学点4个,教职工226人,其中初中教师86人、中小学特岗教师3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人、中级职称教师83人,中小学生4761人,儿童入学率达100%,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8.2%。有民办幼儿园3所,学生296人,专兼职教师12人。近五年来升入省示范性高中112人。启动实施了公租房建设60套,新建教学楼及学生宿舍楼7栋,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大大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公立幼儿园及寄宿制学校已列入2012年计划。

医疗卫生

2011年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其中卫生院1所,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1所,占地面积4560平方米,使用面积4670平方米,有床位36张,有医务人员42人,村卫生室28个,村卫生人员30人。2011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25325人,参保率95.4%,享受医疗补偿435万元。[5]

社会事业

广播电视

2011年末有电视用户7605户,其中,通过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安装直播卫星电视接收设施1902套,用户1902户;政府所在地场坝社区设有线数字电视转播站1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788户。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9户,人数 174人,支出47.9万元,比上年增长39 %;医疗救助2120人次,补助支出49.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02户,人数5240人,支出 344万元,月人均55元,比上年增长17.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8.7万元,比上年增长9.8%。有敬老院1家,设床位70个,即将投入使用。有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0.3万元。享受农村社会养老金待遇有3644人,发放基本养老金240.5万元。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境内有思石公路穿于集镇,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通组公路达80%,公路路面状况较差,90%以上都是坑洼不平,通畅率不高,多为晴通雨阻的现象,待十二五期间提级改造,通组公路有待于进一步实施。大坝场至印江县杨柳乡已开始改造,带动沿线许多村庄的发展。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境内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移动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96门,固定电话用355户,移动电话用户7605户,光缆线路总长56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64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218个,宽带接入用户218户。

能源

境内有大洞、响水洞、迎水寺3座电站,总装机容量840千瓦。有35千伏变电站1座。全镇22个村1个社区全部实行了农村电网改造。

旅游

主要景点:响水洞、月亮洞、牛角洞、干洞、利民水库、迎水寺、红豆杉基地、东坡生态茶园基地、洞龙凉桥、青杠元花坟、和平生态家园、山角庄獐子岩、桐子元原始森林、龙底江。

风土人情:金钱干、八仙师、龙灯、花灯、狮子灯、哭嫁、孝歌。

土特产品:茶叶、牛肉干、优质米、马铃薯、板栗、核桃、花甜粑、绿豆粉、红豆杉、野生天麻、木株、根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