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同 | |
---|---|
大同古城牆 |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閒城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
大同市,別名「雲中」、「雲城」,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大同是中國九大古都之一,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是我國重要的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素有「中國雕塑之都」,「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
大同這座有着獨特自然地理條件的城市,歷經多年的投資與建設,城市綠化與園林覆蓋取得明顯效果。2014年1月14日,大同市被國家住建部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大同的來由
大同之稱始於遼代,遼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將雲中升為大同府,作為陪都,號西京。自此,大同縣名沿用未改。[1]
歷史文化
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國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 大同自古為軍事重鎮和戰略重地,是兵家必爭之地:「三面臨邊,最號要害。東連上谷,南達並恆,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實京師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發生上千次大小戰事。大同境東的馬鋪山是漢代劉邦與匈奴奮戰七晝夜的戰場;金沙灘(今屬朔州界)是楊家將血浴沙場的故址。
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進中華民族大融合上功績卓著;是都城建設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設獨具特色;是改革創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時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響深遠,蔭及盛唐;是佛教中國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從平城時代開始的;是古都藝術的新模式,無論是北魏時代的雲岡石窟,還是遼金時代的華嚴寺、善化寺等,均堪稱曠世精品,開創了大同模式;大同還是軍事防禦的大前沿。大同是在中國歷史上地位顯著的古都、藝都、佛都、軍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
2011年3月,經大同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了大同市影視文化產業園區和魏都影視基地。目前是全球古裝片拍攝基地中面積最大的;從建築規模和建築使用率來講,魏都影視基地又是全球最適合拍攝古裝片的影視基地。
美食概述
大同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以各種麵食為主角,酸甜苦辣咸無所不包!刀削麵、扒肉條、油炸糕、莜麵窩窩、塊壘、羊雜粉湯、紅燜兔頭、燒麥還有到恆山不得不吃的渾源涼粉……大同菜是晉北菜的代表,口味偏咸,菜餚重油重色。
旅遊文化
大同以其豐富的旅遊資源馳名中外,享有「佛國龍城」之美譽。境內古建築、古遺址3000餘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3處。特別是以雲岡石窟、北魏懸空寺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華嚴寺、善化寺、觀音堂、覺山寺塔、圓覺寺塔為代表的遼金文化;以邊塞長城、兵堡、龍壁、明代大同府城為代表的明清文化,構成了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為平城文化、邊塞文化和佛教文化。、軍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2]。
主要景點
九龍壁
馳名中外的大同九龍壁,在我國現存最享盛名的三座九龍壁中,是建築年代最早、尺度最大、而又最富藝術魅力的一座。(另兩座在北京,一座在北京北海公園,一座在北京故宮皇極門前,均建於清乾隆時代。較大同九龍壁要晚三百五十至四百年。) 這座九龍壁原是明初代王朱桂府邸的建築物,即代王府端禮門前的照壁。[3]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岡石窟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之一,是中國最大規模的石窟群,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公元460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現存的雲崗石窟群分為東、中、西三部分,石窟內的佛龕,象蜂窩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鑲嵌在雲岡半腰。
恆山
恆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景區。恆山又稱北嶽,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是中國地理標誌,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距大同市市區62公里。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相關視頻
022大同宣傳片《人說山西好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