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叶山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叶山楝

中文名称:大叶山楝

拉丁学名:Aphanamixis grandifolia Bl.

科:楝科

属:山楝属

大叶山楝楝科山楝属乔木,高达20米。小枝干时红褐色,密生瘤状皮孔。叶为奇数(稀偶数)羽状复叶,叶柄和总轴长20-90厘米,幼时被短柔毛,后渐无毛,小叶(5-)7-10对,革质,干时常呈绿褐色,长椭圆形。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地沟谷密林或疏林中,已引为栽培。产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分布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等。

信息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芸香目

亚目:芸香亚目

亚科:楝亚科

族:鹧鸪花族

分布区域:中国、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

叶通常为奇数羽状复叶,有时为偶数羽状复叶,长20-60(-90)厘米,有小叶11-21片;小叶对生,革质,无毛,长椭圆形,长17-26厘米,宽6-10厘米,先端渐尖而钝,基部一侧圆形 ,另一侧楔形,偏斜,最下部的小叶较小,卵形,基部圆形,侧脉13-20对,广展,于近边缘处连结;小叶柄粗壮,长约1厘米。

花序腋上生,短于叶或长于叶,多少被微柔毛,雄花组成圆锥花序式,广展,雌花和两性花组成穗状花序;花球形,直径6-7毫米;萼片圆形,直径约3毫米,边缘有睫毛或无;花瓣3片,圆形,直径6-7毫米;无毛;雄蕊管球形,厚;花药6枚,长圆形,内藏;花盘缺;子房被毛,无花柱,柱头具3棱。

蒴果球状梨形,直径2.5-2.8厘米,无毛;种子黑褐色扁圆形,长1.3-1.5厘米,宽1-1.2厘米。花期6-8月,果期10月至翌年4月。[1]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地沟谷密林或疏林中,已引为栽培。

分布范围

产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分布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等。

物种分类

与“大叶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 Blume”相关的种有:

山楝Aphanamixispolystachya (Wall.) R. Parker

华山楝Aphanamixissinensis F. C. How & T. Chen

台湾山楝Aphanamixis tripetala(Blanco) Merr.[2]

主要价值

应用

种仁含油率为54%-60%,出油率25%-30%,油可供制肥皂及润滑油。

药用

【药 名】:大叶山楝

【拼 音】:DAYESHANLIAN

【来 源】:为楝科植物大叶山楝的根及叶。

【功 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通痹。

【主 治】:用治风寒痹痛,四肢麻木,拘挛及屈伸不利等。

【性味归经】:辛,温。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9-15克,水煎服。

【别 名】:苦油木、罗浪果(广东)、山椤(海南)、红椤木(广西)、胡桐(云南)、叶好娇(云南哈尼族语)

【动植物资源分布】: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至云南东南部和南部。

【拉丁名】:大叶山楝Aphana mixis grandifolia BI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中药化学成分】:茎皮含山楝素(aphanastatin),系楝素型三萜化合物。种仁含油60%,属不干性油,其脂肪酸组成为硬脂酸、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