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萬世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萬世居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樓,正面有大六樓,均為高高的圍牆相連,圍牆上有走馬廊相通。圍龍屋大門向南,門樓上塑有「大萬世居」4個大字。大門前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禾坪側仍保留有旗杆石。大萬世居是曾姓家族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保留了客家人的歷史民俗遺物和文化精粹。反映了各個時期的社會文化特點和客家人的流連變遷,極具歷史藝術價值,也是研究和體驗深圳客家源流、民俗、建築藝術和水利工程的活化石,對了解漢族客家民系及其源流和遷徙史有重大價值。

中文名 大萬世居

地理位置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大萬路33號坪環社區西南的客家村

占地面積 2.5萬平方米

保護級別 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廣東省人民政府

始建時間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建築面積 1.66萬平方米

地址

大萬世居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大萬路33號坪環社區西南的客家村。

結構

大萬世居的內部格局,是由九條大街、十八個天井、八個樓腳,外加四周相互貫通的走馬樓串聯而成。在大萬世居的大街小巷,都是四通八達、南北格局對稱[1] 。從平面布居來看,大萬世居呈長方形,以祠堂、中樓、後樓為中軸線,兩側對稱分布兩排硬山頂建築形式、格局、大小一樣的二層式房屋。建築前有禾坪和月池,後有沙墩陂,蓄水、灌溉、防洪三位一體。。圍牆六米多高,四邊合圍,周長約500米,由三合土夯成,牆頂設走馬廊,號稱「十閣走馬廊」。又有三層高碉樓分布四周,且槍眼廣布。四周圍厚約80公分的院牆,牆外有護城河,圍牆四周有碉樓,整座建築物前有半月形風水物池。正牆有三門,中門為牌樓,牌樓上裝飾飛檐及灰塑,木構件雕刻精美,左右又有兩側門,有中門經過門樓進入庭院,正中為祠堂。一般而言,祠堂是凝聚宗族力量,增強族人團結,抵禦外族入侵,處理內部事務之場所,是一個宗族的政治、文化中心。祠堂在大萬世居群體建築中為中心之重。祠堂匾額書"端義公祠"。祠堂分三進,前廳懸"光宗耀族"、"燕翼詒謀"木匾。中廳兩旁牆及正梁分別懸掛三幅弘揚族人高風亮節,德高望重之匾額,如:"贊政宏才…"、"急功好義…"。後廳中間設置神龕,上刻"追遠堂"神龕,供奉曾氏家族族先歷代之牌位。

特點

大萬世居師承宋代:「前、中、後三座落,左右兩附厝"的建築風格,又稱"三堂二橫",是典型的客家建築風格。建築風格體現了中原傳統的封建禮制和漢晉莊園式塢堡的基本格式,反映了其歷史淵源。因此在客家人之建築中深深包含了儒家文化特有的家族制度和等級觀念,如祖堂在上,主次分明,以祖堂為中軸線貫穿整體,左右對稱的布局。整座建築物後牆築成半圓弧形,與前面半月形的風水池遙相呼應,是典形的陰陽平衡、天圓地方、 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理念。

文物遺存

大萬世居有許多珍貴民俗遺物,歷經二百餘年天災人禍,保留完整。祠堂內外,堂壁堂梁的書法繪畫,雕樑畫棟,工藝運筆精湛。中堂壁上隱約可見王勃的《滕王閣序》、孟浩然的《春曉》、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金昌緒的《春怨》的草書遺蹟以及栩栩如生的《八仙》組畫。正大門上的「大和保合,萬福攸同」的對聯出自《詩徑·小雅》,具有豐富的內涵。大萬世居內還存有大萬世居曾氏端義公像的雕像。祠堂里有兩塊稍顯斑駁的木質匾額,匾額書寫的是「急公好義」和「贊政宏才」。「贊政宏才」匾額是清乾隆皇帝誥授,表彰惠州水患發生之時,曾氏族人修身濟世、大義疏財的善舉;「急公好義」匾額是惠州受災人民贈曾傳周,以表達敬仰之心。

文物價值

大萬世居是深圳地區較具規模保存完整的客家圍樓之一,是曾姓家族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保留了客家人的歷史民俗遺物和文化精粹。大萬世居建築風格體現了中原傳統的封建禮制和漢晉莊園式塢堡的基本格式,反映了 大萬世居的歷史淵源。反映了各個時期的社會文化特點和客家人的流連變遷,極具歷史藝術價值,也是研究和體驗深圳客家源流、民俗、建築藝術和水利工程的活化石,對了解客家民系及其源流和遷徙史有重大價值[2] 。曾氏祖訓開創了大萬曾氏一脈「大仁大愛」的家風,「大萬祭祖」不僅體現了曾氏家族的宗族觀念強,還體現出對宗聖曾子「孝悌」文化及曾氏一脈「慎終追遠」家風的傳承,展現出曾氏一族和睦相處的濃厚氛圍。

視頻

一分鐘帶你游遍深圳大萬世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