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夕阳箫鼓」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背后的故事 
行 51: 行 51: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center>'''夕阳箫鼓'''</center>[[File:夕阳箫鼓3.jpg|缩略图| |420|[http://blog.163.com/login.do?err=403原圖連結]]]
+
|<center>'''夕阳箫鼓'''</center>[[File:夕阳箫鼓3.jpg|缩略图| |420|[http://blog.163.com/login.do?err=403原圖連結]]]
 
|}
 
|}
 
</div>
 
</div>

於 2019年3月26日 (二) 23:24 的修訂

夕陽簫鼓

夕陽簫鼓(琵琶曲)

《夕陽簫鼓》又名《潯陽夜月》、《潯陽琵琶》或《潯陽曲》,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夕陽簫鼓》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雅致優美,此曲最遲在十八世紀就流傳在江南一帶。此曲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編的古箏曲名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遲在十八世紀就流傳在江南一帶。作者佚名。[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類型  作品  流傳
夕陽簫鼓 中國琵琶傳統大套文曲 《潯陽琵琶》 明清

歷史演變 

這是一首著名的中國琵琶傳統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傳了,該曲名最早見於清姚燮(1805~1864)的《今樂考證》。樂譜最早見於鞠士林(1820年前)與吳畹卿(1875年)的手抄本,1875年前後吳畹卿抄本傳譜為共6段加1尾聲,無分段標題。其後各派傳譜分段不一。在平湖派李芳園1895年所編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中,曲名《潯陽琵琶》,曲體有所擴展,共10段,其分段標題為:①夕陽簫鼓、②花蕊散迴風、③關山臨卻月、④臨水斜陽、⑤楓荻秋聲、⑥巫峽千尋、⑦簫聲紅樹里、⑧臨江晚眺、⑨漁舟唱晚、⑩夕陽影里一歸舟。在浦東沈浩初1929年所編的《養正軒琵琶譜》中,曲名叫《夕陽簫鼓》,其分段標題為:①迴風、②卻月、③臨水、④登山、⑤嘯嚷、⑥晚眺、⑦歸 [1] 舟。1923至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鄭覲文將此曲改為絲竹合奏曲。

視頻


主要特點 

《夕陽簫鼓》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雅致優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描繪出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卷。音樂開始,鼓聲、簫聲,疏密有致地悠然興起;接着,委婉如歌的、富有江南情調的主題款款陳述;其後各段,運用擴展、緊縮、移易音區和「換頭合尾」等變奏手法,並適時點綴以水波聲、槳櫓聲等造型樂匯,表達了意境幽遠的情趣。 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寧的情調,描繪出人間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陽,簫聲迎來圓月的傍晚;人們泛着輕舟,蕩漾春江之上;兩岸青山疊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蕩月,槳櫓添聲……

演奏與創新 

夕陽簫鼓

全曲為民族器樂中最常見的多段體結構,中央廣播樂團民族管弦樂隊指揮家、民樂大師彭修文對此曲的藝術處理極其細膩,他充分運用大樂隊擁有豐富的樂器色彩,巧加編配,樂器時增時減,使樂隊音響富有高、低、濃、淡、厚、薄的變化,層次分明;在音樂表現方面,既發揚古典音韻優雅的格調,又使音樂充滿內在的激情,頗具情韻,富有生氣。 中國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飈將此曲改為吉它獨奏曲《潯陽夜月》,在1988年廣東、香港、澳門舉辦的吉它大賽中獲古典吉它冠軍。而黎英海則將它改編成鋼琴獨奏曲。劉莊改編為森管五重奏,陳培勛改編為交響音畫。

背後的故事 

簡介

夕陽簫鼓是抒情寫意的的樂曲,1925年前後,上海大同樂社根據經曲改編成絲竹樂曲《春江花月夜》。 談起《春江花月夜》,相信許多人都知道這首著名的民樂合奏曲。它那富有江南絲竹音樂特點的旋律,委婉優美;節奏流暢多變,極具東方的詩情畫意。《春江花月夜》歷來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曾經改編為各種中西樂器的獨奏、合奏曲,亦有將其填詞用於戲劇之中,可謂是最廣為人知的中國傳統音樂。但大家又是否知道,《春江花月夜》原來是改編自一首著名的傳統琵琶文曲《夕陽簫鼓》。

分段 《夕陽簫鼓》又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最遲在十八世紀就流傳在江南一帶。《夕陽簫鼓》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樂曲原分有10段,分別為:

夕陽簫鼓
  • 一、夕陽簫鼓
  • 二、花蕊散迴風
  • 三、關山臨卻月
  • 四、臨水斜陽
  • 五、楓荻秋聲
  • 六、巫峽千尋
  • 七、簫聲紅樹里
  • 八、臨江晚眺
  • 九、漁舟唱晚
  • 十、夕陽影里一歸舟

第一段「江樓鐘鼓」描繪出夕陽映江面,薰風拂漣漪的景色。然後,樂隊齊奏出優美如歌的主題,樂句間同音相連,委婉平靜;大鼓輕聲滾奏,意境深遠。 第二、三段,表現了「月上東山」和「風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見江風習習,花草搖曳,水中倒影,層迭恍惚。進入第五段「水深雲際」,那種「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壯闊景色油然而生。樂隊齊奏,速度加快,猶如白帆點點,遙聞漁歌,由遠而近,逐歌四起的畫面。第七段,琵琶用掃輪彈奏,恰似漁舟破水,掀起波濤拍岸的動態。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歸舟」,表現歸舟破水,浪花飛濺,櫓聲「欸乃」,由遠而近的意境。歸舟遠去,萬籟皆寂,春江顯得更加寧靜,全曲在悠揚徐緩的旋律中結束,使人回味無窮。[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