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夏文考古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夏文考古遗址是来源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300年,于秘鲁安第斯山的高山峡谷中发展的一种文化。这里的斜坡和广场周围都是石头建筑,伴有大量兽形装饰物,景物别致多姿。该遗迹是古代进行礼拜的场所,也是哥伦比亚以前出现的久富盛名之地。批准标准:198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9届会议报告,1998年遗产保护状况报告。

中文名 夏文(考古遗址)

外文名 Archaeological Site of Chavin

所属洲 南美洲

国 家 秘鲁

批准时间 1985年

自然气候

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把秘鲁分为三个地理区:山脉以西的沿岸区是狭长的平原,除季节性河流河谷地区外气候干旱;高原区即安第斯山区,阿尔蒂普拉诺高原和全国最高的山峰──海拔6,768米的瓦斯卡兰山都位于该区;第三个区域是占全国土地面积60%的亚马孙林区,区内是被亚马孙雨林覆盖的广阔的低地,位于山脉以东。秘鲁境内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三个主要流域之一。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多为间歇性,斜度较高,长度较短;亚马孙河支流的长度较长,流量较大,流出高原区后斜度降低;注入的的喀喀湖的河流则以长度短、流量大为特征[1] 。秘鲁境内最长的河流依次为乌卡亚利河、马拉尼翁河、普图马约河、雅瓦里河、瓦亚加河、乌鲁班巴河、曼塔罗河和亚马孙河。安第斯山脉的山峰是秘鲁很多河流的源头与其他赤道国家不同,秘鲁的气候不是单一的热带;安第斯山脉和秘鲁寒流使全国各地的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沿岸区气候温和、湿度高但降水量低,但该区北部气温和降水量都较高;高原区夏季多雨,气温和湿度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亚马孙林区温暖多雨,但南端的冬季寒冷,不是四季都有降水。因为丰富的地理和气候形态,秘鲁境内的生物多样性极高:截至2003年,该国发现21,462种动物和植物,其中5,855种是特有种。秘鲁政府设立了几个国家公园进行保育工作。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全境气候自西向东依次是太平洋狭长地带的热带沙漠气候、中部安第斯山脉中段的高原气候和东部亚马孙流域的原始森林的热带雨林气候。秘鲁的夏天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3月,其中2月为全年中最热的月份,但其月最高气温不会超过31℃。秘鲁的冬天在每年的4月到11月,秘鲁冬季的月平均温度也只是18℃。由于气候的多样化,秘鲁当地有着丰富多样的风土人情。秘鲁境内河流、高山众多、并且有着热带雨林和沙漠等特别风貌,而秘鲁的太阳神、库斯科城、印加文化也使秘鲁成为了南美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

地理位置

瓦奇埃克撒河和莫什纳河是两条汇流的冰河,二者交汇后,一直向东北流入亚马逊河的主要支流中,而夏文考古遗址恰好坐落于这两条冰河的交汇处。夏文考古遗址所在的峡谷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科迪勒拉·布兰卡山的东侧。该峡谷很窄,一般宽度不超过5公里。该遗址的海拔大约3200米,并且此处的高大山脉直升至遗址上大约4400米。遗址包括一个居民点和与之相连的一个纪念性艺术建筑。居民点建于公元的第一个千年。在这一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该居民点的居民数从只有一千左右一举发展成为原居民人数的两到三倍;纪念性的艺术建筑物建造后,在这一千年的大部分时间中,它不断地得以改造,并且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建[2] 。大约于公元后的第三个世纪的某个时间起,人们就不再使用它了。研究中的纪念性艺术建筑物包括一系列由石头和灰泥建成的梯形地、平台和大厦。这些建筑结构代表了一对庙宇综合体,可以将它们称为老庙和新庙。每一个综合建筑物都是一个“U”形土墩围在露天场地外。老庙宇广场的中心是一个圆,而新庙宇广场的中心则是正方形,这些遗址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庙宇综合体建立之时,建在其内部的很多画廊。在公元后的第一个千年中,夏文考古遗址主要用做宗教中心。在该遗址中发掘出的物品表明,此处的宗教仪式主要是如同萨满教巫师那样,将人化为图腾动物,尤其是美洲虎和凯门鳄。

建筑特点

在夏文考古遗址中,老庙宇建筑是一个附加建筑和改建后建筑的综合体[3] 。原始建筑的建立时间大约要追溯到公元前900年。这个建筑被称为老庙宇,它包括三个相互连结的土墩,形成 “U”字形结构,这个“U”字形结构正好围绕着一块凹陷的圆形广场。北部的土墩横截面为45×75米,高14米;中部的土墩横截面为29×44米,高11米;南部的土墩横截面为35×71米,高16米。每一个土墩内都建有画廊。而在中部土墩的中心处,也建有一个画廊,放置着夏文考古遗址中主要的宗教人物。该画廊高4.5米,雕刻着花岗岩神人同形同性论的人物,这些人物明显地带有猫的特征,例如,尖锐的牙齿和锋利的爪子。此物体的尖状底座位于画廊的地板,顶端正好嵌入天花板上。此画廊的上面原本也是一个画廊。后来,上部画廊地板上被移去一块石头,可能已经默认将这个画廊当作神喻之地了。在1945年的山崩中,上层的画廊被毁坏了。公元前的第一个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南部的土墩遗址得到扩建。后来,经过进一步扩建,创造出广为人知的卡斯蒂约建筑结构。

重要文物

人们在挖掘中发现,战争,至少是战争仪式,对夏文人来说极为重要。庙宇中发现的一些彩塑雕像中有矛、盾、刀、棒等多种武器形象,甚至有几个雕像手持砍掉的人头。由此可见当时一部分人的悲惨命运,这其中多半是些打了败仗的人。夏文考古遗址石板雕刻中,有块刻有美洲虎形象的石板极为著名,而另一块最为令人费解的当属兰藏独石柱(即立碑)了。这块石柱高达4.5米,通体用白色花岗岩雕成,底部埋藏于查文-德万塔尔神庙的地基内,顶端直达庙顶。在这块独巨石上,刻有一只猫口犬牙、大眼、长着獠牙的嘴、头上爬满了蛇,但手脚似人形的生物。这个生物带有明显的猫科动物的特征,有人认为,这种东西上可通天堂,下可接地狱,它可能是某种神谕物,也可能是一种发源于亚马逊的宗教崇拜。同时,人们猜测,这座神庙实际上是围绕这座雕像建的,因此它在这个遗址上或许是矗立在原来地点的惟一的一座石雕。而夏文考古遗址最重要的石刻可能是一个戴着精美头巾的人像。这幅石刻作于公元前400年左右,人像的双臂垂在身旁,双手各握着一根节杖。这种人称“节杖神”的雕刻还以略微不同的形状出现在蒂瓦纳科和瓦里。考古学家在夏文北部沿海的遗迹中,发现了大量的黑、土褐、红色陶器。它们由夏文人制造,陶器造型最有特色的是优雅的镫形嘴罐和粗颈瓶。镫形嘴罐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制成。陶器以低浮雕装饰,用抽象的圆环和螺旋形组成,也有抽象化的动物形象。用锤、锻、焊加工的金制品也出现在查文艺术中,如来自兰巴耶克谷地的长方形凸纹饰板和圆柱形王冠上的金饰。考古学家认为,在大约公元前400年,这座神庙经过了一次修缮和一系列的修建,修缮后的规模比原来的更大,但仍呈“U”字形,正是这种结构形成了新“U”字形的平台和遗迹,它们聚集于正方形的广场上,形成了新庙宇。但是,大约公元前200年,夏文文明开始衰落,村落建设停顿下来。这座著名的神庙,当地的人们也不再用它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