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壶天群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 壶天群

外文名: Hutian group

类 别: 岩石地层单位

时 代: 晚石炭

分 区: 华南

下 属: 大埔组,马平组

代 号: Ch

壶天群沿用湖南省湘乡县壶天镇壶天石灰岩的命名,田奇隽、王晓青1932年建立,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称现名。[1]

目录

时代

C2

华南区晚石炭系地层。以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为主,岩性单一,岩层巨厚。主要含纺锤虫类和珊瑚化石

本群包括大埔组和马平组。

分区

华南

命名

田奇隽、王晓青等,于湖南省湘乡县壶天镇(1126°3′,27°51′),1932年命名的壶天灰岩

相关层位

:包括大埔白云岩组和马平灰岩(组)。

同物异名:钟楼桥灰岩层。

原始定义

壶天石灰岩为灰白色之块状石灰岩,含砂质层理往往不明,以往在湘乡县属之壶天镇出露为整齐,故名。总厚约达200m,直接覆于梓门桥石灰岩之上……其时代或包有中上石炭纪两层,因其适位于下二叠纪石灰岩与梓门桥灰岩之间也。”

[沿革]

1962年杨敬之等改称为壶天群。

现在定义

位于梓门桥组之上、栖霞组之下,下部以厚层至块状白云岩为主夹灰岩,,上部以厚、巨厚层灰岩为主夹白云岩,富产筳类、珊瑚,时代属晚石炭世。本群包括大埔组和马平组。

壶天群的上段以浅灰色石灰岩为主,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厚层状、块状构造,质较纯,在顶部有时夹硅质条带或燧石结核,偶见珊瑚和细小的蜓科化石。

中段以灰白色白云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巨厚层状、块状构造或角砾状构造(夹砾状灰岩),地貌一般呈浑圆状小山丘,不生植被。风化后表面常呈疏松的粉砂状和皱纹状。

下段以灰色石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厚层状、块状构造,底部常见燧石结核和角砾状灰岩,角砾成分为石灰岩,砾径大小不一,一般5~30cm,铁质、钙泥质胶结,呈肉红色、灰色,底部常见溶洞,有时见古溶洞沉积物。

广西

零星分布于荔浦、平乐、钟山、兴安、全州等县,为一套浅色白云岩,上部夹少量白云质灰岩、灰岩。厚90-392米。化石稀少,其时代归中晚石炭世。此外,钦州—防城一带的石炭系,为一套较特殊的深灰色的硅质岩夹泥岩、含锰硅质岩。厚数百米。与下伏泥盆系为整合接触。化石有科奈特贝及海百合茎、介形类等。

江西

梁山组含煤地层之下的一套块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大埔白云岩)及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马平灰岩)的地层。

在东乡地区下亚群以滨海相为主,向浅海相过渡,下部为钙质砂、页岩夹少量火山沉积岩及凝灰岩,上部以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亦为主要含矿层位之一,钨、铁矿体的主体及少量铜、硫矿赋存子此层位中。_七亚群(CZ,3。)为咸化的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以白云质岩石为主。其底部有少量钨铁矿体。

在江西东乡 枫林矿区及其外围下石炭统梓山组及中上石炭统壶天群下部,发现有广泛的火山岩,包括英安斑岩、流纹岩,及酸性到中性的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 等,总厚度20余米。与这些主要海底火山岩层及其他海相沉积物互层的为层状黄铁矿型铜矿层,它主要是由黄铁矿,胶黄铁矿,菱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及少量闪 锌矿等组成,其总厚度约28米,构成中型的铜矿山。

铅锌

凡口铅锌矿床部分矿体就位于晚石炭世壶天群之中,

通过对凡口铅锌矿床壶天群地层地质特征及其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依据相关成岩成矿理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壶天群地层在适当的相对还原环境部位,恰当的构造部位、特定岩性组合部位、 生物碎屑有所发育部位是可以成矿的.

参考来源

壶天的乡村年会,大壶天群2018年首次举办年会

参考资料